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爵士映上海|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放慢脚步——专访90后爵士鼓手时旭

2023-05-04 12: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孙依 经典947 收录于合集 #爵士映上海 2个

你对「爵士鼓」是什么印象?

很多人会说:

“打鼓的男生看着好帅气,我也想学两手。”

“不就在乐队里打个节奏吗,应该不难吧?”

“他们即兴就是随便玩儿、随便飞呗,我也可以。”

……

真的是这样吗?

时旭《Karma》

时旭的外表符合大多数人对爵士鼓男生的“刻板印象”:不需要开口说话,往你对面儿一坐就自带酷飒气场。我调侃他,“女粉丝不少吧”。他没有否认,“还行,黑粉也挺多的。”我哈哈大笑,“那是好事,说明你火啊,总比没人关心强。”他也笑了,“确实,是个安慰。”

玩笑归玩笑,现在虽然粉丝经济当道,但其实这一商业运作模式并没有完全辐射到爵士这个小众音乐品类。对于大多数对爵士感兴趣、却还没摸索到门道的人来说,“爵士鼓手”是一个统称,至于演出时台上坐的是时旭,还是其他甲乙丙,可能并不重要。

而对于时旭来说,“鼓在爵士乐队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过他很久。

JAZZ DRUM

它是爵士乐的灵魂

一切「从头」

“那一个学期,我只练最简单的四分音符”

与很多人一样,时旭也曾一度认为鼓在爵士乐队里就是一个伴奏乐器。虽然很多行内人和老师告诉他说,鼓是一个爵士乐队的指挥,是主心骨,更是灵魂。时旭当然也希望鼓的位置是重要的,但他的内心深处其实是抱有怀疑的:一个节奏乐器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2019年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之后,时旭考入美国纽约的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 - Aaron Copland School of Music)继续深造。这个获奖不少、履历漂亮的90后年轻人,自信满满地一脚踏入了国外的爵士世界。

但是入校后的第一节专业课,老师就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swing打得不对,节奏也不对,都不对。”就这么一句话,时旭觉得自己十几年的鼓都白练了。

“怎么就不对了?关键是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哪里不对。”

专业老师说他的节奏敲得不稳,乐队课老师也说他的节奏敲得不稳,但可怕的是,时旭自己听不出来。于是来到异国他乡的第一个学期,专业老师只要求时旭做一件事:练最基础的四分音符。有时候是跟着节拍器,用慢速、中速、快速不同的速度练;有时候是跟着一段音乐练;有时候是只跟着贝斯或者钢琴某件乐器练。总之,就是用各种方式跟四分音符“干”上了。

对时旭来说,这个学期过得非常痛苦,他时常怀疑自己到底会不会打鼓。但是当第二学期再去上乐队课的时候,他惊奇地发现,当他的鼓点稳稳落在每一个节拍,乐队里的所有人都开始围着他的鼓点运转,“我当时就觉得自己升华了!”

时旭突然觉得,他对鼓在爵士乐队里的身份和地位有了新的体悟。

只要你体会过那一瞬间——所有(乐队的人)都在依靠着你的鼓点、围绕着你的鼓点的那一刹那,哪怕只有一次,你就会明白,鼓的确就是爵士乐队的指挥,是灵魂。那一瞬间你会觉得,太爽了。

如果用大家更为熟悉的古典音乐来做比喻,鼓就好比交响乐团的指挥家。一般情况下,听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音响上,来不及去仔细观察指挥的动作,但是实际上,整个乐队是跟着指挥在走的。在爵士乐里,鼓就是那个“不起眼”的指挥,它要托住整个乐队。

不需要凸显鼓的时候,就安安静静的,做好一个稳定的节奏乐器,让其他乐器觉得可以依靠着鼓,把曲子从头带到结束。到即兴solo的段落,再把自己亮出来。时旭觉得,做好这看似普通的两件事,就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JAZZ DRUM

从欧洲到美国,从传统到现代

“我该如何找寻自己的风格?”

每个爵士鼓手都有不一样的爱好,有的人更偏爱现代爵士,鼓的打法花哨,节奏复杂,在乐队中的角色很重。

但时旭喜欢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传统的爵士风格——讲究鼓点的干净和精准,用最稳定的节奏把乐队支撑起来,与乐队融为一体,而不是一味地凸显自我。

欧洲和美国的爵士乐教学体系并不一样。在时旭看来,欧洲的爵士乐体系分为两派,一派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古典音乐的影响,很系统化,极为严谨,主要集中在荷兰和比利时地区;另一派则极为自由,如德国、法国和瑞士。

而美国作为爵士历史的发源地之一,讲究从1到100的过程,先从最条条框框的基础开始学起,从爵士的源头开始学起,然后逐渐学习如何自由,打破框架。

时旭所在的Queens College就是以教传统类型爵士为主的学校,他当时的老师之一Dennis Mackrel(丹尼斯·麦克罗)曾经是贝西公爵大乐队的鼓手,因此教给时旭的也是很传统的打法。

Jack DeJohnette

但同样是传统风格的鼓手,他们的演奏风格也不一样,而且每个人都不一样,时旭认为这是很好玩儿的一件事儿。他举了一个Jack DeJohnette的例子(杰克·德约翰内特,通常被认为是继埃尔文·琼斯和托尼·威廉姆斯之后70年代最优秀的爵士鼓手):DeJohnette年轻的时候,学两个人学了一辈子:Elvin Jones(埃尔文·琼斯)的左手和Tony Williams(托尼·威廉姆斯)的右手,但是这时候他的演奏一听就有前辈的影子。后来 DeJohnette又去欧洲生活了二十多年,与欧洲很多古典音乐家合作,接受了很多欧洲爵士乐的洗礼。到五十岁将近六十岁的时候才出道,那个时候,他的演奏就代表他自己。

这给了我很多思考。从纽约开始,我就在追寻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的风格?’我到现在也没有很明确。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接收到很多新鲜的事物,经常觉这个好听,那个也好玩儿,就想都吸收进来。但汲取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你汲取到的那个东西到底是表面还是内核?

很有可能没有掌握内核,反而把自己原来的体系给打乱了。我一直在寻找这个平衡。爵士是即兴的音乐,如何把学来的那些即兴风格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比如我大学时候的偶像川哥(李晓川),他的音色、演奏技法、演奏概念和音乐创作,让人一听就知道这是李晓川。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东西。

JAZZ DRUM

作为一个爵士鼓手,他刚合格

“必须把这些搞清楚,你的演奏才有意义”

与自己曾经的老师、「爵士映上海」上一期的嘉宾、爵士小号演奏家李晓川不一样,90后的时旭成长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节奏快、媒体发达、网络发达,不会出现2000年代李晓川想学却没地方学,“摸着石头过河”的苦恼()。如今网络上四处都能听到纷繁的爵士作品,有的节奏复杂,有的和声好听,有的风格酷炫。但时旭始终认为,凡事都有两面性,学爵士的人不能迷失在这片让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

他与李晓川一样坚信,要想最终把爵士玩儿得丰富、有深度,不能急着放飞自我,必须先慢慢积淀,追根溯源,从学习传统爵士的基础开始。“你要懂爵士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状态演变成现在这样?”

如果只是把一首首作品的模子原封不动地模仿下来,很快就会到瓶颈期。

作品里的和声搞明白了吗?节奏搞明白了吗?如果没有把这些作品的核心研究透彻,就没办法提升。而想把这些作品的核心吃透的前提,就是要从传统爵士开始学起,这是最最重要的。

这似乎跟数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直接把公式背下来拿去做题,还是学会了公式的推导过程之后再运用这个公式,学习的深度是不一样的。

“从头练最简单的四分音符”这段经历让时旭明白,当鼓手打着最简单的鼓点,不急于凸显自己,他才能听到乐队里其他乐器——小号在吹什么、钢琴在弹什么、颤音琴在打什么。

落下的每一个音的音量大小、节奏密集或者松散,并不是随心而来的。每个音的出声都有原因,搞明白这个,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演奏家。

你必须要知道(爵士)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中间的枝叶是怎么长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必须把这些搞清楚,不然你的演奏没有意义,就是纯粹的模仿。

搞明白这些之后,现在的我才是个合格的爵士鼓手,刚刚开始有资格尝试新的东西。

JAZZ DRUM

爵士如何“破圈”?

我们都需要一场“慢下来”的音乐会

时旭很爱爵士鼓,当然也很爱爵士乐。演奏之余,他经常思考如何让爵士乐“破圈”传播。除了媒体宣传,比如播客访谈、上节目推荐歌单,时旭认为多举办爵士音乐会是更加有效的一种宣传方式。比起酒吧,音乐厅的氛围更容易凝聚听觉,更容易沉下心来感受爵士。

我希望我的音乐会可以吸引更多喜欢爵士、好奇爵士的人。所以我很期待5月7日的星期广播音乐会,可以边讲解边演奏,可以带着大家去走进爵士。

在即将到来的“即兴与交互——时旭三重奏爵士专场音乐会”中,时旭和他的朋友荣辰初、吴雯君组成的爵士三重奏将与特邀嘉宾李晓川合作,通过颤音琴、小号、贝斯与鼓的交互,带观众领略爵士乐从上世纪诞生一直发展到当代的风格演变,感受即兴的魅力。

从最传统、最耳熟能详的爵士乐,比如无人不知《Fly me to the moon》;一直到现代的Free Jazz,看似没有框架、自由到无拘无束的爵士乐——未到临场的那一刻,连演奏家都不知道这首作品最终呈现的样貌。

演出门票已售完

欢迎预约视频直播

我想让大家知道怎么聆听爵士,就像在古典音乐领域,大家都知道贝多芬的创作风格,那么就会带着对贝多芬的了解去欣赏他的音乐。其实欣赏爵士也是如此的。

在舞台上的时候,时旭也希望听到观众的欢呼。因为爵士乐,尤其是爵士乐中的即兴部分,是完全跟着演奏者的情绪走的。不仅乐队成员之间的power会互相感染,观众的反应也是影响乐手情绪的重要一环。

爵士乐现场与古典乐现场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古典音乐是演完再鼓掌的,而在爵士音乐会上,你只要觉得这段即兴solo好听,让你开心,你就随时可以鼓掌欢呼。

所以走进爵士乐现场的朋友们,不要吝啬你的尖叫声,也许下一段即兴solo,就是为你而演呢?

在当下如此快节奏的社会中,去听一场爵士吧,也许它有一种可以让你慢下来、松弛下来的魔力。对于90后的时旭来说,他经历过急功近利的浮躁、叛逆,经历过追寻理想途中埋头练琴十几个小时、只睡四个小时的拼搏,也经历过陷入瓶颈期时巨大的茫然和痛苦……然而他最终发现了沉淀的真理。

采访临近尾声,他放慢语速,很认真地告诉我说:“我觉得真正可以成功的人,是那些能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慢下来的人,是那些可以在浮躁的环境中保持自己节奏的人。”

爵士映上海,即兴即人生

5月4日(周四)

18:00-19:00

锁定经典947“轻松乐逍遥”

「爵士映上海」专栏节目

本期爵士引荐人:时旭

在节目中,时旭将分享他的私享歌单“从传统爵士到现代爵士”,带大家了解爵士乐的发展历史,领略不同年代的爵士特色,以及如何聆听与学习爵士乐。

原标题:《爵士映上海|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放慢脚步——专访90后爵士鼓手时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