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展攻略 | 春水行舟:“山水舟行远”里的水与船

2023-05-05 11: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明清的江南居民,背倚延绵青山,足濯冽冽流水,俨然一副遁入山水画间的陶然景象。然而,相较于山峦在画中的直观体现,作者往往将“水”的形象作留白处理,并巧借水波、浮萍、舟船、桥梁等相关的事物来体现其存在感。例如在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作者仅凭画面中央的一叶扁舟和蜷缩着身躯垂钓的老渔翁,便构建出了“独钓寒江雪”的寂寥意境。

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纵观历史,船在江南地带一直起着关键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的频繁水战,引领造船业飞速发展;大运河和海上贸易的开通,使大量商船往来于南北枢纽和异国港湾;明清私家园林兴盛,文人雅士将石舫嵌入自己的山水天地……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船从一开始具象化的实物表达,衍变成情感的抒发寄托,再虚拟成精神的象征符号。从“载物”到“渡人”,船连接着世俗与自然,满载着世人的逸趣和想象,驶入自在超脱的精神世界。

本次“观展攻略”将从四件展品中的“船”入手,探寻其与水的联系,并一窥江南人民如何将个人的志趣和品味寄情山水之间。

清 王翚 仿吴镇夏木垂阴图扇页

这幅山水为“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翚临摹吴镇的仿古作品。金笺扇面上近处树木葱郁,勃勃草木间点缀着几户人家;远方山峰起伏,重峦叠嶂,一直延伸至天边尽头。树木和山峦的环绕之下,一片广阔的水域占据着画面正中,蜿蜒的河道在山脉中若隐若现,使整幅山水显得旷达高远。为了点缀画面和体现出水的存在,一艘渔船出现在画面的左侧,支起船帆,随波逐流。《林泉高志》有云:“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作者描绘出的江南水乡温和秀丽的风光,令人想化作一渔民坐于小舟中,倘佯于山水之间,不问去处和归期。

清 青花船形盏

盏托亦称茶船,用于盛放茶盏防止烫手而设计。船形盏托始于明代,因其形状酷似小舟,又可用于承载“货物”茶盏而得名。此件清代的船形盏通体印有青色花卉图案,高雅质朴,好似一条古色古香的画舫,搭载着文人雅士在河流湖泊上游览大好风光。不过和一般的船只不同,这次的“水”是在船里,“人”却在船外,如此想来不失为一种乐趣所在。人与船与水,绝非相互制约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和谐共存。如若配合得体,则可“轻舟已过万重山”,也可品尝沁人心脾的好茶。

清 薄意雕建石山水纹随形印

这件巨型印章底部阴刻“卧案”二个篆字,不过更出彩的是它的印台部分,采用浮雕技法雕刻出一幅玉石的山水画。春光煦煦,杨柳依依,一艘小船从树荫后探出头来,但既不见船夫也不见乘客,使这幅微醺的春日游乐图平添了几分不确定性。船的造型为苏州乌篷船,船身狭小,船篷低矮,乘客在船舱里可坐可卧,为明清时期流行的交通工具。有心的朋友或许会问山在哪里,除了岸边的石头外,整块雕刻的玉石无形中也充当了“山”的角色,真正达到了“顺天致性”的共生境界。

清 袁鹤 人物图册

相较于前几件作品中若隐若现的人物形象,这幅画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船上嬉戏的孩童,以及旁边水榭中倚坐观景的女子。人物身处园林小景之内,而远方则是更广阔的自然风光。在山水的层层环绕下,闲适自在的生活获得了完美的诠释。池水通过船身附近的浮萍和临水而建的水榭得以体现,也营造出一片春意盎然,万物生长的美好时时节。私家园林与大自然的密切关联,反映了加速城市化的社会大环境下,江南人民依旧主动亲近山水的意愿。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船”往往起到标志作品中“水”的存在的作用。由船与水的关系往往也可以联想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便明清时期的江南承担着全国经济和商品的重任,加之市镇布局的逐渐成熟,人们也依然没有放弃对自然的向往。他们将山水画在纸笺,刻入玉石,印上瓷器,现于园林,使自己无时无刻与自然有所互动。但凡有机会,他们便将乘上小舟,远离世俗的纷扰,驶入精神的乐土。

参考文献:

[1] 丁友芳.中国山水画中的“扁舟”意象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No.410(09):8-9.

[2] 郭熙.林泉高致[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3] 王玉玲,孙瑞强.载道而行——浅析传统中国绘画中的“舟船”意象[J].太原大学学报,2015,16(04):108-112.DOI:10.13710/j.cnki.cn14-1294/g.2015.04.024.

【特展信息】

山水舟行远——江南的景观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2日-2023年5月7日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一楼第一特展厅

撰稿:金典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