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圆桌|纤维艺术教育的机遇与未来,如何介入日常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2023-05-08 13:31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作为编织艺术的延伸,纤维艺术延承着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老的手作技艺,同时,随着科技发展,纤维材料、织物结构与科技的结合发展和应用也成为了新课题。那么,艺术高校应该如何构想当下纤维艺术教育的新蓝图?如何从今天新兴技术媒体的激进现实中,发展出一种充分介入日常世界的纤维艺术?

近日,“共织·新维——首届中国当代纤维艺术教学研讨会”在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博物馆报告厅、水岸山居报告厅举行。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发起,会议以教学研讨为核心,邀请到了来自全国33所院校的近百位纤维艺术教育者们,共同探讨中国纤维艺术高校教学的目标、发展与未来。

首届中国当代纤维艺术教学研讨会海报

作为编织艺术的延伸,纤维艺术延承着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老的手作技艺,有着渊远而古典的艺术基因;纤维材料作为一种紧系人群活动的生活资料,自60年代以来,在艺术表现语言上呈现出深刻的人文理念和批判意识。同时,随着时代背景下艺术媒介与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使艺术与知识的生产发生巨变——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带来了艺术创作与研究的新思维方式。为此,这也为当下的纤维艺术的教育带来挑战与机遇。纤维材料、织物结构与科技的结合发展和应用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前沿目标和重要课题。

那么,艺术高校应该如何构想当下纤维艺术教育的新蓝图?如何从今天新兴技术媒体的激进现实中,发展出一种充分介入日常世界的纤维艺术?又如何从绵长丰饶的纤维艺术历史基因中,提炼出一种能够深度参与到社会进程的当代纤维艺术模式?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首届中国当代纤维艺术教学研讨会为此在中国美术学院举办。

研讨会现场

万曼作品,《蝴蝶》山羊毛

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系主任黄燕梳理了相关历史:20世纪20年代,德国包豪斯学校强调并实施艺术与工艺技能合一的教育制度,首次将编织艺术纳入高等艺术教育体系,开端了现代纤维艺术教育的里程碑。此后的100年中,我们目睹了纤维艺术在现代世界中的一次次塑形:60年代开始,由“法国现代壁挂之父”让·吕尔萨(Jean Lurcat,1892-1966)引领的瑞士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在开拓纤维艺术国际影响力的同时,奠定了其当代发展模式;80年代,中国美术学院率先开辟了中国首个从事现代纤维艺术教育的根据地“万曼壁挂研究所”,由保加利亚功勋艺术家马林·瓦尔班诺夫(Maryn Varbanov,1932-1989)主持;21世纪初期,施慧教授结合雕塑专业创立“纤维与空间艺术”教学框架,推动了现代纤维艺术教育在造型艺术和美术学领域的新发展……纤维艺术的蓬勃壮大正形成当代艺术教育中的一支生力军。

中国文联副主席、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主任许江

中国文联、美协副主席,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主任许江回忆了中国美院与纤维艺术的交集,“ 1985年深秋,我在当时学校的一间教室里,看到一个油画框上用麻绳编织的小作品。这个像草鞋一般的小编结作品,它的塑造感让我惊讶。这正是万曼先生新编的练手之作,直至今日,还收藏在纤维艺术系。1986年,万曼先生带领12位美院教师投入瑞士洛桑双年展作品制作中。这是一场吸引全院眼球的创作项目。其影响力远不止几件作品,而是把美院的创作一下子带入当代艺术的全球版图,是在那个繁乱时代借鉴中国传统原发精神来实现创造性转化的第一枪。这一枪如此响亮,它直接打到了洛桑。施慧、梁绍基应邀赴欧参加开幕仪式。那一届洛桑双年展主题是‘墙上的庄典’。我根据资料,和施老师一道写了篇《回到墙上》的介绍文章。后来,学校将大礼堂的一部分改造成万曼壁挂研究所,在那里万曼先生完成了一批关于江南和西湖的充满纤维想象的作品,这也是他一生最后的诗性创作。”

万曼软雕塑作品中的编织细节

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表示, 纤维艺术是一门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发展并存,从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牛郎织女传说中的‘云锦天衣’,纤维艺术就已开始延展。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它前卫,且具有深刻的人文理念和批判意识。”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

金一斌表示,纤维艺术专业需“弘扬传统”,也要“革故鼎新”,要主动推进学科交叉和融会创新,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材料实验、空间媒介等,探索当下新媒体、新观念、新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新思维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同时,金一斌认为纤维艺术专业也需要“人文回归”。“纤维艺术以其材料的独特性,最贴近于生活,最切近于人,带给人抚慰。在观展中,材料的魅力和温度对观众吸引力很大,大家都希望能用手去感受作品。正如建筑师弗朗索瓦兹—克莱尔•普鲁东所说:‘当纯欣赏的壁毯从实用织物中脱离的那一刻起,纤维艺术便从对人类直接的物质关怀转向深层的精神关怀。’在纤维艺术专业的发展中,要始终葆有对人的关怀和关注,传承手工艺术的精神和观念,发挥纤维艺术温暖人心的作用,让人文精神真正融入纤维艺术教育过程。”

盐田千春《手牵手》艺术家正在编织作品,澎湃新闻 资料图

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专业创建人施慧

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专业创建人施慧以“回望经典,开拓未来”为主题,回顾了洛桑“国际古代和现代壁挂艺术中心”成立60周年。在演讲中,施慧将历时34年的洛桑双年展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发展趋向,提升出二个方面的精神内涵进行阐述。“洛桑双年展落幕到今天已经26年了,这26年中坚守纤维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仍努力在这一领域中奋进,许多国家陆续举办了双年展、三年展,各国的纤维艺术教育也持续发酵。”在此背景下,施慧提出在当下纤维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四个维度。“纤维艺术的发展格局整体是多元的、当代的、生机勃勃的。我相信纤维艺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契机。”

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展览现场,哈沙《关于各国旗帜》

施慧《书非书》+《一千年以后》

广州美术学院纤维艺术专业负责人覃大立以“无相之道——纤维艺术创新之要素”为题。他说,“纤维艺术不墨守成规,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把手段当成目的,不把原有表现形式、概念、名称当成事物本身,名实有分,名只是一个代称。表现的方式应遵循‘随类赋彩’‘因势利导’根据实况而实施,当创作构思和表现时,应更多的是进入无意识状态去观察及思考,‘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尽可能把多的杂念清空,处于一种无意识放空的状态,通过直觉、感觉去观察及表现,去寻找创作的之灵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洪兴宇以“用纤维艺术抚慰心灵”为主题,介绍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受三年疫情影响下“共生共存”为主题的“从洛桑到北京”纤维艺术双年展线上“云”的情况,以纤维艺术柔性且富有纹理和温度来抚慰心灵关怀世界。

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李湛则以“为秩序而排列、为复杂而破坏——构建鲁美纤维专业教学基础理念的思考”为发言主旨,讲述了关于视觉形式建立的基础逻辑问题,应用于纤维艺术专业的教学当中。“在鲁美建立的纤维专业是基于染织专业的学科构架上分支出来的专业,因此就有了‘出身’特征,即:源于图案的形式逻辑,呈现出美的目的、理性的手段,工艺性、传统性这样的特征,然而在后天又增加了与当代艺术属性结合的复合性的特质,这种复合特质表现于先理性、再感性,先形式、再材料,再观念,先艺术、再应用,他们在这些关系的转换之间形成了作品的创造性。基于这些复合特质,就要捋顺其结果背后基本形式的逻辑方法,从而建立自我、完善自我、优化自我,只有这样才可以打开这门学科的边界、模糊边缘,大胆尝试融合与发展……”

玛吉·奥思《电子艺术100年》棉、人造丝、导电纱、热变色颜料和丙烯颜料、银墨、定制电子器件和软件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范白丁以“博物馆中的东方地毯与纤维艺术研究的语言问题”为主题,从博物馆对东方地毯的接受切入,以若干案例说明经典艺术史框架在面对特定艺术对象时的不适。由此引出纤维艺术研究中可能会涉及的语言问题,并在现代艺术史学总体格局下,探讨适合于讨论纤维艺术的术语、概念及方法。

康斯坦萨·皮娅 《奇谱:前西班牙时期电子纺织计算机》

据悉,会议进入合作项目议案交流环节,与会嘉宾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拟定的项目议案基础上,对纤维艺术未来教学及院校间的合作意向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达成共识。同时,“中国当代纤维艺术教学研讨会”将捆绑“纤维艺术新锐展”,以两年为期,在各院校间轮流举办。

    责任编辑:陆林汉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