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翁贝托·埃科“预言”人工智能了吗?

2023-05-05 18: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要说2023年春天最想安利哪些译文新书,前三名里必须得有文坛“最强大脑”翁贝托·埃科的《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

一位经营珍本古董书的书店老板,在一场意外后失去记忆。虽然他能随口说出书中的每一句话,却不记得自己是谁、身处哪里、身边的人究竟是友是敌。于是,他回到家乡,在祖父那间堆满各类报纸、杂志、漫画、海报的旧居里寻回失去的记忆。

古董书商、阅书无数、博闻强记……这些设定奇妙地和埃科本人匹配上了,毕竟他身兼作家、符号学家、大学教授等多重身份,更有一栋专门的房屋来存放自己数以万计的藏书。

《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难道是翁贝托·埃科的“夫子自道”?

世界名画《书书书书书埃科书书书书书》,又名《文坛最强大脑和他的数据库》

而且,作为一本奇特的“超链接小说”,书里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影、音、书,埋下了各种流行文化彩蛋:大力水手、菲力猫、匹诺曹、幻影侠……它们彼此链接,信息量之大,堪称一个小型局域网。

每位读者被它吸引的点都有所不同,但是什么话题又都能跟它连上。所以,一旦开始讨论这本书,那么话题走向必然会和这本书的内容一样,从一个话题点链接到另一个话题点,变成永远也没有尽头的“超链接”。

“最强人工智能”锐评文坛“最强大脑”

既然如此,我们决定请什么都懂、什么都聊的最强人工智能ChatGPT,让它锐评一下埃科和《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

​提问:以“古董书商”为主角的小说有哪些类型呢?

回答:会有推理类(以古董书为工具、证据帮助破解迷案)、纯文学类(围绕古董书商身份展现他们的情感、生活经历以及对文学领域的见解)、历史类(描述他们在历史事件中的经历展现社会生活状态)以及爱情类(与另一半展开围绕古董书的情感纠葛)。

再问:如果是“失忆的古董书商”呢?

回答:一般来说,“失忆的古董书商”可以用来探讨记忆、身份认同等主题,可能会尝试通过书籍来寻找自己的过去,会探讨失忆对个人和周围人的影响,以及重新建立联系和身份认同的过程。

追问:如果是“翁贝托·埃科写‘失忆的古董书商’”?

或许是之前已经被投喂过相关数据,AI向我们复述了《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的小说梗概,以及这么一段话——

回答:翁贝托·埃科可能会探讨关于人类记忆的哲学问题,比如记忆的不确定性和可塑性,以及文化对记忆的影响。可能通过古老的书籍和文献来展示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探索文化与个人身份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他可能会将一些神秘元素加入故事中,比如失踪的书籍、隐藏的信息和神秘的密码,以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悬疑性。

​​讲真,假如你读过小说,会发现除了“加入神秘元素”那部分,AI 说得真还挺不错。

想一想埃科过往作品里的元素:贯穿《玫瑰的名字》始终的凶案和神秘宗教、古老文献,《波多里诺》以东方探险展开的圣杯传说,《傅科摆》神秘符号下子虚乌有的圣殿骑士阴谋,《布拉格公墓》伪造的改变历史的假文件……

​再加上埃科惯常对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在身份、知识、精神,乃至国家权力、社会体系的解构和嘲讽,一切的一切与“古董书商”合在一起,AI 给出这样的回应不足为奇。

那么,假如翁贝托·埃科失去了记忆会怎样?

“最强大脑”埃科,预言了ChatGPT?

“你知道,引文是我唯一的雾灯。”

这是主人公、失忆古董书商扬波对妻子保拉说的一句话。对陷入记忆迷雾的扬波来说,除了身边的亲朋好友,记录往昔的元素——旧书店的珍本书、祖父故居里如山如海的旧书旧杂志、老漫画和电影海报、老唱片,扬波本人少年时的课本笔记本——都是他重新搭建自己身份和回忆的基石。

“有关雾的引文,我至少收集了一百五十页。”

​除了“最强大脑”翁贝托·埃科,整个文坛大概没有几个人能这么自信。

“雾气”是小说中最重要的象征物。从一开始醒来“悬浮在灰白色的雾气中”,到最后结尾时“一阵鼠灰色的薄雾弥漫在台阶顶,遮住了入口”,每当扬波陷入记忆缺失的困扰时,“雾”就会喷涌而出——不知道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里的神秘雾气,是不是与埃科的一种遥相呼应?

扬波的医生说“记忆会产生一种不安”,灰蒙蒙、乳白、或亮到刺眼或朦朦胧胧的“雾气”,将这种不安具象化。医生还说:

“记忆是部分在我们已经学过或者说过的基础上予以复原……您必须从这个形象出发,重新构建,那才是您自己的。记忆是苦事,不是愉快的享受。”

​看到这里突然“咯噔”了一下,意识到埃科写的也许正是ChatGPT运行的原理

扬波=和AI对话的人类,扬波体验过的语言、文字、图像、音乐、电影=巨大的数字化模型,扬波脱口而出的引文=人类和模型的互动,扬波捡回的记忆=AI给出的反馈内容。

最终,扬波把所有的信息碎片重新拼成自己的记忆,重新认识到“我是谁”的时候,一定程度上就是AI完成了对人、对世界的一次小型建构。

“我对自己说:扬波,你的记忆是纸做的。不是神经细胞,而是纸张。有朝一日,或许有人会发明一种电子装置,在电脑上只要用手指轻轻一碰,就可以浏览从古至今的全部书页,并且不必相互知道是什么人、在什么地点就可以传递,那时候人人都像你一样了。”

​在埃科写作的年代,他不可能知道现在火热的AI大模型的运作原理,但埃科的神奇在于,他总能不经意地预言一些什么。

​​前几天偶然重读《密涅瓦火柴盒》中的一篇专栏《关于时空旅行的思考》,发现处处都在验证最近火热的穿越日剧《重启人生》。比如他写道:

​相较于前往未来,很多人更想回到过去,并在回到过去的旅程中重新找到自己的青春年华;来自未来的旅行者应该致力于促进人类的发展,给他们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未来;甚至“那些智慧超群的精英分子,如石器工具的发明者、苏格拉底、哥白尼、巴斯德、爱因斯坦等等。他们之所以比我们更加聪明,是因为他们在未来的小学时代就已学过‘日心说’和‘E=mc2’”……

​所以,说《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无意之中预言了人工智能的原理,或者从ChapGPT运作的角度去理解情节,并非完全是异想天开。

​我们的记忆被如何建构?

​毋庸置疑,《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

​“我只需听从它们,让它们牵着我的手行进。”

​对扬波来说,帮他寻回记忆的“刺激”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周围人给予他的语言信息。

关于身份:

​“你就是扬波。大家都这么称呼你。我是保拉,你的妻子。认出我了吗?”

​关于职业:

​“在波河平原。我们住在米兰。冬天从我们家就望得到公园里的雾。你住在米兰,你是古董书商。你的工作室里满是古书。”

关于情感:

“你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个很帅气的人,你的笑容令人难以抗拒,有些女人根本不抗拒。你自己也不抗拒——你一直说你能抗拒一切,除了诱惑。”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体系。借助语言,扬波初步找回了自我的身份认定,和身边各色人等重建关系,甚至将不道德男女情感保持在了“暧昧”的阶段……

《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彩插内页

​从主观角度,六十岁的扬波保有着初生婴儿的纯粹,但在阴暗的另一面,此时的扬波最容易被操控的、最容易去重新打造他的性格、思想。

对此,扬波本人并非没有警觉:

“这些陈词滥调我似乎都知道,但是不知道怎么才能令人信服地把它们串起来。再不然,正因为这些陈词滥调不切实际地纠缠在一起,你根本理不出头绪,这些故事听来显得可怕而虚假。”

所以扬波选择听从保拉的劝说,回到家乡,希望从祖父的旧宅中,从实体化的“资料库”中进一步找回身份和记忆。

当他重新阅读、观看、聆听各种文化载体时,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将其想象成与那个时代所做的一次对话:

“我把毫不相干的证据拼凑起来,加以剪辑连接,有时候依据一些念头和情绪的自然联接,有时候按照它们之间的反差。”

​只是在对话中,他心中的疑问越来越深:明明面对的是同样“数据”,现在六十岁的扬波找回的人生,为什么和当时十岁时扬波经历不像是同一段人生经历?

“正确记忆”,一定对吗?

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二战中处于墨索里尼统治时的意大利,正与美国交战,而少年扬波形成人格、思想的最重要阶段——青少年时期——正和这样的时代相重叠。

他发现手中的美国历险故事杂志“水牛比尔”,被意大利出版商印成了《“水牛比尔”,意大利平原英雄》,“当时我是否知道,这些被我视为勇敢的小同胞的孩子,在我出生几十年前就生活在异国他乡?”;

电唱机里,对纳粹领袖墨索里尼的颂歌,和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的作品交替播放,此时扬波才意识到少年时自己曾经处于的分裂状态:左耳听的是带来民族荣耀的赞歌“身为意大利人是最大的特权”,右耳听到的是祖父收藏的莱斯卡诺姐妹唱的荷兰郁金香,“一个舞枪弄棒、操练玩具士兵的小男孩宁愿解放要命的科西嘉,而不愿威吓郁金香和为情颠倒的企鹅”;

一九四一年一月六日至七日的《晚邮报》上,大标题是“巴迪亚前线战事激烈”,“我军英勇抵抗重创敌军,其他据点亦已陷落”,而边上的空白处,祖父的笔迹记录着来自伦敦广播电台的报道:“伦(敦)电,巴(巴迪亚)陷(落),(意大利军队被)俘四万”;

​通过那架质量不错的古董收音机,他记忆起当时在灯火管制下听到的仿佛“《巨人传》里庞大固埃的冻结的声音”:

“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电台(是阿莉达·瓦利的声音!)让我们回味‘爱情不会,不会像头发的金色那样退色’。罗马首次遭遇空袭,琼·卢恰伊昼夜歌唱‘孤孤单单,手牵着手,到明日之朝’。

​“盟军在安齐奥登陆,收音机没完没了地播放《无尽的吻》;阿尔德阿廷墓地发生了大屠杀,广播电台用《秃头》和《扎扎在哪儿?》来振奋我们的精神;米兰遭到轰炸,米兰广播电台播放《比非斯卡拉的风流姑娘》……”

​甚至在收藏的《托波利诺》周刊里面,那个“著名的老鼠被杀掉了”,“好几种连环画都有这种情形——美国人物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意大利的模仿者”……

“在这个精神分裂似的意大利,我是怎么过来的呢?”

​这也是翁贝托·埃科最想提出的,也是他作品中一贯的对人类劣根性的警示:当人类以为自己“正在了解一切的时候,也就是不再知道一切的时候”

《玫瑰的名字》里面威廉和修士们的对峙,他不止一次提出,压制文化传播和进步的根源,正是那些自以为掌握了知识制高点的修道士;

​《波多里诺》里,他说人们躲在他们“制造出一样没有人相信、也不愿其存在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些“奇迹不可思议”;

​在《布拉格公墓》最后,他强调编造一切谎言的“西莫尼尼”就生活在你我身边;

​​在《傅科摆》里,他说“每当一位诗人、一个布道者、一个首领、一个巫师咕哝几句,人类就要花去几个世纪的时间解读他们那些毫无意义的声响背后的信息……因此,他们变成如此这般的被人们顶礼膜拜”……

到了《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人类的自以为是和傲慢,被埃科化作对破碎世界的拼贴。也正是前面说到的,帮助扬波重建记忆和身份的刺激:语言,文字,以及其他任何文化承载物——书籍,图像,音乐,电影,等等:

 ​“我必须放弃那些滑稽可笑的故纸,还事物以本来顺序,在时间的进程中细细品味。”

人的思想体系从何而来? 

​相对于稍纵即逝的语言的叙述,文字、图像、声音等载体当然有着更深的影响力。问题在于,这些载体来自于何方?

六十岁的扬波发现十岁时自己接受的文化产品,几乎都受到过审核、删除、修改;也只有六十岁时重启人生的扬波,才会去思考小时候读过、看过、听过的东西,真的足以推断他成为了谁吗;他确确实实亲身经历了一个时代,却在六十岁时发现那个时代充满了被篡改的谎言;他希望真正去认识这个世界,他得到的世界却永远缺失了一些重要的拼图,而谈论这些缺失的拼图,在任意一个时代都会是一种禁忌。

更让埃科警惕的,是掌握着投喂这些拼图权力的巨大的利维坦,当社会成员的能量基本上都来自这个巨大的权力模型时,“人们获得最后的启示后随即陷入黑暗,那么应不应该要求得到最后的启示呢?”

埃科在给自己“投喂数据”

科幻小说家莱姆在《索拉里斯星》中写了能和其他生命“信息交流”的海洋,人类进入其中,希望得到些什么,结果呢?“索拉里斯星上的智慧大海沉默不语,精神濒临崩溃的人类科学家喃喃自语。”

最后,让我们回到开头,书名《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何尝不是埃科这个“利维坦”推给你我这样普通读者的一个“启示”呢?

​亲爱的朋友们,请不要被埃科想出来的这个书名带跑,如果你想着从故事中去寻找“女王神秘火焰”的秘密,那你就输了……

谨记,谨记。

这本拥有100多幅精美插画、全彩精装的超链接小说《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目前已经上线。

让我们和埃科一起,走进时间的隐秘角落,寻找记忆的花火吧!

- END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