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刘亦菲自曝曾被霸凌,别再把校园霸凌当做“小孩子打架”

2023-05-09 11: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蜻蜓&璐 北美留学生观察

刘亦菲在韩国遭遇校园霸凌的事情又上了热搜。

刘亦菲在国外上学时都曾被别国学生欺凌,在一档节目中,刘亦菲讲述了她曾经在国外上学的经历:

图源:微博

甚至有网友发现,有人在抖音上留言,自称曾经“欺负过”刘亦菲,现在看她还需要会员。

怎么说?

施暴者已经可以堂而皇之的谈论自己的所作所为了嘛?

“无知的人畏惧她,无能的人嫉妒她,无耻的人诋毁她,无赖的人攀咬她,但是她还是好好长大了。”

霸凌不分国籍,不分性别,甚至没有原因。

可能大家会有这样一个看法:

为什么媒体曝光的都是韩国校园霸凌?为什么韩国人就这么喜欢欺负别人?韩国的电视剧也都是有霸凌向的?

韩剧《弱小英雄》

此前,热播韩剧《黑暗荣耀》掀开了“校园霸凌”的高潮,文东恩的“玛丽苏复仇”故事也几度登上热搜。

抛开虚构的故事,《暗黑荣耀》原本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

女生用直发棒烫伤女同学,是2006年韩国真实发生过的“清州女中学生暴力事件”,查了一下原事件,甚至觉得比剧中呈现的还更残忍一些。

根本原因还真的跟国家没什么关系。

“校园霸凌”普遍存在于许多国家,没有被曝光的、隐藏在黑暗角落之中的“霸凌”早已存在。

只不过,韩国先人一步自揭其短。

越多恶性校园事件的曝光,才有可能让整个社会意识到校园暴力的广泛存在,才有机会打开一线希望。

所有的“校园霸凌”形式可能多种多样,但最终目的——

都要给给受害者在人格上予以最沉重的伤害。

韩剧《黑暗荣耀》已经将校园霸凌这件事的逻辑讲得非常透彻了。

首先是彻底的“不拿人当人”,丛林法则碾压过穷人的尊严和肉体,碾压社会的基本人伦。

穷人的孩子艰难生存在破旧不堪的小家里,但霸凌者穿着鞋子进入,还会嘲笑穷人进门也会换鞋。

霸凌者会不断寻找霸凌的对象,文东恩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霸凌者会随时随地地寻找弱者,没有团体,没有朋友的新人,很容易成为他们施暴的对象。

但是,霸凌团体也并非团结,他们内部也存在诸多分歧。

比如,内部也存在着对崔惠廷的轻蔑,所有人都可以污蔑之羞辱之。

跟“霸凌”主题密切相关的是丛林法则和冷漠慕强的社会氛围。

霸凌会被掩盖是老师、警察局都轻易能因为金钱、关系、或强者的施压,而无视受害者的存在。

不同国家校园霸凌案的文化背景不同。

拿韩国来说,一是有“少年法庭”的存在。

韩国《少年法》会对少年犯罪从轻发落,导致少年犯依然有光明前途、受害者及家庭却痛苦终生。

韩剧《少年法庭》

二是韩国的文化,把长幼尊卑的排序刻在骨子里、刻在语言里,这大大助长了校园和职场霸凌的气氛。

连身旁朋友环绕后盾强大的“神仙姐姐”都曾遭遇校园霸凌,足见校园霸凌现象的普遍性。

刘亦菲出于教养和人在海外想要维护祖国尊严的本心,没有选择和那些霸凌她的韩国女生发生争执或者正面冲突。

也因为自身背景强大,没有遭到霸凌者的进一步骚扰。

如果换成普通人,霸凌者对被霸凌者的影响很可能会成倍增加。

想想《黑暗荣耀》里文东恩身上触目惊心的伤口,被扇巴掌、揪头发、拳打脚踢、拿卷发棒“体罚”…

这些影视剧里让人不寒而栗的画面,不只是剧本,还映射着现实世界中的校园暴力。

该剧导演被曝出曾在高中时亲身参与校园暴力,并且是作为施暴一方。

为了替当时读初二的小女友出头,找了十几名高中生对两名初二学生殴打长达两个小时。

不止在校园里,哪怕进入社会,也依然存在被霸凌的风险。

2020年,韩国发生过一件震动海外的霸凌事件。

铁人三项选手崔淑贤(Choi Suk-hyeon)不堪团队工作人员和队员的多次霸凌,最终选择自杀。

原本这名尚且双十年华的女性,是韩国铁人三项领域中的一颗明日之星。

却被发现在韩国釜山的宿舍内自杀身亡。

由于长期被团队工作人员甚至队友的霸凌和虐待,崔淑贤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后来媒体曝光了她的生前遭遇,被扇耳光、挨打、体重不达标强迫吃面包吃到吐、言语侮辱…

崔淑贤在日记中写道:“每天都会哭”、反复遭受“像狗一样被殴打”后“宁愿去死”,还提到曾几百次想撞车或者用刀自尽。

很多家长以为校园霸凌只是同学间的“小打小闹”,却不知道这样的“小打小闹”每年会让无数孩子走向毁灭。

根据韩国保健和社会研究院曾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

韩国9-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每3人中就有1人曾遭受过欺凌,每5人中有1人曾实施过欺凌。

另根据韩国教育部曾发布的校园暴力实态调查显示,语言暴力在校园暴力中占比最高,达到35.3%,被集体孤立占16.9%,身体暴力占11.8%。

除了校园霸凌频发的韩国,全球范围内的儿童和青少年都面临着校园暴力和欺凌的风险。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全球每年有2.46亿的学生遭受校园霸凌。

被欺凌的对象往往针对弱势群体,例如贫穷或因种族、语言、文化差异、移民或流离失所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

也有可能是身患残疾或者外貌异常的学生,过胖或者过瘦都有可能成为被欺凌的目标。

除此外,性别认同和传统有异也是重点可能被霸凌的一类特征。

遭到霸凌时,这种持续性压力会容易引发抑郁、焦虑、进食障碍等等,同时受害人自杀的几率会大幅增加。

《少年的你》剧照

在我国,2021年6月1日,经过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施行,首次明确了学生欺凌的定义——

学生之间,一方在主观上有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网络等手段,实施侮辱、欺压,给另外一方造成了肢体伤害、精神损害或者财产损失的行为。

欺凌的方式包括身体欺凌、语言欺凌、财物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现实中往往几种形式并存。

但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地,以及普通人法律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漫长的磨合。

那么在遭遇校园霸凌时,我们到底该如何自救?

·向身边人救助,告诉自己“被霸凌不羞耻”;

·传达自己心理的真实痛苦程度,引起家长老师及身边亲友的足够重视;

·必要时报警求助;

·霸凌只有一次和无数次,勇敢为自己发声。

此外校方和家长更要及时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时干预校园霸凌事件,并给与被霸凌一方心理上的支持。

遭遇校园霸凌,记住,保护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的。

原标题:《刘亦菲自曝曾被韩国女生霸凌…别再把校园霸凌当做“小孩子打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