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网络文章转载,怎么转才能不侵权?| “知”无不言

2023-05-09 17: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保护知识产权的 上海闵行法院 收录于合集#“知”无不言 4 个 #真“知”灼见 7 个

上海闵行法院

知识产权团队

知无

不言

— 真“知”灼见 —

开栏语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为引导社会公众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上海闵行法院在本次知识产权宣传月特推出“知”无不言系列普法小视频,通过对话式普法小课堂答疑解惑,助您准确辨别侵权行为,带您解锁更多的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本期内容:著作权法律保护制度

VIDEO

文章转载

这些细节你注意了吗?

本期出镜干警

袁帅

民事审判庭

(知产团队)

法官助理

TIPS

文章转载的

法律知识科普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我们总是不断地刷屏、分享链接、转发各种文章,大量内容快速更替的信息洪流之下,隐藏着一个又一个的陷阱暗流。作品侵权、被侵权事件屡见不鲜,你的文章转载前取得作者授权了么?转载时说明出处了么?转载时支付报酬了么?这些问题稍不注意,就很有可能造成侵权!

1、网上哪些作品拥有著作权?

著作权,即版权,指作者(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自然人)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了作品的范围,包括:

1

文字作品

2

口述作品

3

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4

美术、建筑作品

5

摄影作品

6

视听作品

7

计算机软件

8

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9

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的各类作品的数字化形式。

所以,网站上转载的文章作为纸媒体文字作品的数字化形式,是有著作权的。

2、作品合法转载条件

某作品已在报刊刊登或在网络上传播;

著作权人或受著作权人委托的上载该作品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没有做不得转载、摘编文章的声明;

网站予以转载、摘编;

按有关规定支付报酬、注明出处的。

3、书籍作品著作权保护期限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书籍作品各项著作权的保护期有所不同。

永久保护期限情况:书籍作品作者人身权(除发表权外)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作者死亡后的第五十年保护期限情况:自然人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权法规定的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作品创作完成后第五十年保护期限情况: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权法规定的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创作完成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

【法条链接】

↑ 向上滑动阅览 ↑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第二条 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第三条 本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包括: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四)美术、建筑作品;

(五)摄影作品;

(六)视听作品;

(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计算机软件;

(九)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

第九条 著作权人包括:

(一)作者;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第十条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数字化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视听作品等的权利;

(十一)广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公开传播或者转播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但不包括本款第十二项规定的权利;

(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使公众可以在其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十三)摄制权,即以摄制视听作品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十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十六)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十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著作权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转让本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第十一条 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创作作品的自然人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视为作者。

第二十二条 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第二十三条 自然人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创作完成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

视听作品,其发表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创作完成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的各类作品的数字化形式。在网络环境下无法归于著作权法第三条列举的作品范围,但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其他智力创作成果,人民法院应当予以保护。

著作权法第十条对著作权各项权利的规定均适用于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将作品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作品的方式,著作权人享有以该种方式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七条 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转载,是指报纸、期刊登载其他报刊已发表作品的行为。转载未注明被转载作品的作者和最初登载的报刊出处的,应当承担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视频制作 :陈逸韵

人物摄影 :顾颖婷

原标题:《网络文章转载,怎么转才能不侵权?| “知”无不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