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汶川地震15周年|这些画面仍让人噙满泪水

澎湃新闻记者 施佳慧 综合报道
2023-05-12 08:20
来源:澎湃新闻
快看 >
字号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动山摇,山川咆哮,那是一道抹不去的记忆伤痕。生命逝去的悲痛,守望相助的坚强以及灾难前的大爱。15年了,时间见证重生,汶川从废墟中重新站立。

回首被定格下的15个瞬间,这些画面依然让人噙满泪水。缅怀逝去的生命,致敬重生!

震后的北川中学

2008年5月16日,北川县城,震后的北川中学新校区遗址。澎湃新闻 王炬亮 图

生死相握

2008年5月13日,四川成都,都江堰聚源中学的一名家长握着遇难孩子的手。视觉中国 图

背儿子回家

2008年5月15日,四川汶川,程林祥背着他的儿子程磊(殁年17岁)的遗体回自己的家乡水磨镇。在映秀镇漩口中学读书的儿子程磊,在地震中不幸遇难。@贺延光 图

暴雨中的托举

2008年5月13日,成都军区空军抗震救灾官兵急赴成都重灾区彭州龙门山镇实施紧急搜救,官兵在大雨中用身体搭建人梯,托举着转移伤员。刘应华/视觉中国 图

“你是我最好的兄弟,我不想你死。”

2008年5月13日,当时北川中学高一学生廖波被倒塌的楼房压着,同学兼好友李阳站在废墟上,为廖波举着吊瓶。经过一天一夜的守候,廖波最终获救。李阳,从此被称为“吊瓶男孩”。 陈燮  摄

后来,李阳被保送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大三时入伍走进军营,如今回到家乡绵阳从事医药工作;廖波装上了假肢,已立业成家。

生命的敬礼

2008年5月13日,北川,从废墟中被救起的小孩向解放军叔叔敬了一个礼,表示感谢。这个小孩子当时三岁,名叫“郎铮”,被称为“敬礼娃娃”。杨卫华/IC 图 

2015年2月26日,定格这张“敬礼娃娃”照片的摄影记者杨卫华病逝,享年52岁。他曾将这张摄影作品所得的全部奖金捐献给了北川,用于灾后重建。

“坚持住”

2008年5月15日上午,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城茅坝小学垮塌的教学楼里,云南消防地震救援队员正守候在“芭蕾女孩”李月的身旁,一位救援人员牵着李月的右手鼓励她坚持住。此时李月已被困近70个小时。 由于李月的小腿已经坏死,医护人员于5月15日在救援现场为李月截肢后,她终于获救。视觉中国 图

直面生死的悲痛

2008年5月15日,四川成都都江堰,地震过后,参加救援的医生掩面流泪。视觉中国 图

生者的思念

2008年5月27日,四川都江堰,聚源中学的家长聚集在学校的废墟前,悼念自己死去的孩子。视觉中国 图

废墟上的呐喊

2008年5月15日,汶川映秀镇,一位男子大声哭喊着哥哥的名字,哥哥一家居住的房屋已没了踪影。贺延光/视觉中国 图

天降空兵

15名空降兵勇士在4999米的高空纵身一跃,这一跳打通了“孤岛”茂县与外界的联系。

2008年5月14日,一架运输机搭载着15名空降兵勇士飞到重灾区茂县上空,这是空军首次在高原复杂地域,在无气象资料、无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的“三无”条件下,从4999米的高空纵身一跃、飞入云海成功跳进了“孤岛”茂县。刘应华/视觉中国 图

“挺进”最后一个孤岛

2008年5月18日11时,四川德阳,直升机降落在绵竹市金华镇三江村临时停机坪,开始营救被困村民,这里是灾区最后一个孤岛。陈杰/视觉中国 图

“绝不放弃一条生命”

2008年5月20日,四川映秀,一位营救人员背面衣服上写着:绝不放弃一条生命。IC 图

被转移的大熊猫

2008年5月18日,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基地,被转移的大熊猫坐在汽车副驾驶座位上。视觉中国 图

 在废墟之上重生

2008年5月23日傍晚,在四川什邡市蓥华镇地震灾区,一户受灾群众在自家废墟前围着桌子吃晚饭。澎湃新闻记者 赵昀 图

    责任编辑:史训锋
    图片编辑:施佳慧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