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4088个居村活动室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18-07-31 09:47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徐汇区长桥街道中海瀛台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借助“三室艺厅”品牌升级,开展各项活动。

7月30日,在上海市文广影视局召开的“提升4500个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新闻通气会上,澎湃新闻记者获悉,截至7月底,全市4088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率先通过首轮验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8%。实事项目的推进进一步完善了市、区、街镇、居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增强了居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促进百姓就近、就便享受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上海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持续建设,已形成城乡一体、架构完整的市、区、街镇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公共文化15分钟服务圈不断完善。

实事项目推进以来,各区通过强化资源整合、优化供需对接、创新制度设计,加强内容配送,并对部分设施实施标准化改造、微更新环境等方式,实现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的提质增效,并形成了许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全市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统一使用全新发布的公共文化服务标识,提亮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整体辨识度。部分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通过微更新,改善了设施环境面貌,设置了更多自助设备,让市民有了不同的体验。

利用新媒体网上平台,将高质量的公共文化配送下沉到居村一级,是各区都在做的尝试。“三室艺厅”是徐汇区打造的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品牌。在徐汇区长桥街道中海瀛台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借助“三室艺厅”艺术辅导室的播放设备和网络设备,居民可以通过线下点单,收看网络教程和正规教学视频资料。社区有一支每周固定排练的交谊舞团队,原先只是居民自发组织,有了“三室艺厅”,交谊舞团通过网络设备和艺享徐汇的公共文化配送观看视频教程、聆听专业老师讲解,大家从不懂到略知,从跳一两步到能完整跳完整首曲子,参与跳舞的热情越来越高。最受居民欢迎的戏曲队,则通过观看戏曲电影、聆听戏曲名家的讲座、跟着网络教学视频学唱,慢慢成长起来,如今已经能在居委的群文演出舞台上亮相。目前经“三室艺厅” 受益的居委群文团队达8支,共计90余人享受到此模式所带来的便捷与快乐。去年,徐汇区推进新媒体平台“上海文化云”,首次把徐汇区居委的文化工作在公开的市级平台上进行展示与发布。新媒体的运用,构建起居委与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提高了百姓的参与度和满意率。

依托本地民俗文化、乡村风情和非遗传承,很多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成立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群众文体团队,打造“一居村一品牌活动”,使传统文化扎根居村,有了成长的土壤。

宝山大场镇新华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依托本地区民乐基础打造了演奏江南丝竹的“新华国乐社”。

宝山大场江南丝竹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场镇新华居委活动中心将江南丝竹作为自己的文化品牌,建立了传承江南丝竹的“新华民乐队”。2018年,依托镇文化中心,邀请市级文艺指导员王嫣婷老师,开展江南丝竹教学、乐曲排练,吸引了更多的江南丝竹爱好者参加。民乐队每周两次的活动从不间断,现有两个班级,人员达到30人,学员每年递增,并呈现出相对的年轻化趋势。

“新华民乐队”每年参加上海市江南丝竹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的交流会,参加市、区、镇举办的比赛,荣获大量佳绩,成为该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

“公共文化服务是不能停步的赛跑。” 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尼冰表示,上半年公共文化配送不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有较大提升,下半年面临任务依然艰巨,群众需求的变化和供给之间的精准对接还在对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出挑战。

据悉,下半年,上海市文广影视局将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建设,持续推动市政府实事项目建设,强化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枢纽平台作用,发挥“文化上海云”数字文化服务功能,建立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库及交流机制,持续加大宣传力度,系统开展各区整体成果宣传,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