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借口发工资“偷脸” 男子盗刷工友银行卡近9000元

2023-05-12 09: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可偏偏有人

打起了盗窃他人财物的主意

但终究难逃法网

近日

四川省洪雅县人民法院

公开审理了

一起利用农民工年龄大不懂手机支付

盗窃农民工财物的新型盗窃案件

01

案件回顾

2022年6月,黄某带领沈某、王某等人到山西省务工。务工结束后,工资通过银行卡转账的形式发放,沈某因年龄较大不会操作手机银行,便委托工友王某帮其查询工资是否到账,王某在自己手机上用沈某的银行卡号注册了手机银行,设置了登录密码,查询完工资到账情况后将登录密码告诉了沈某。2022年7月初,黄某、沈某、王某等人返回四川,返回时,黄某尚欠沈某1400元工资未支付。

返回途中,黄某向王某提起缺钱给人发工资时,王某称自己绑定了沈某的银行卡,可将沈某银行卡内的钱转出来用。黄某遂通过王某的手机进行尝试,果然顺利转出了1元钱。

试验成功后,黄某打算"进入正题”。2022年7月5日,黄某向王某索要了沈某手机银行的密码,随后以发工资为由让沈某告知其短信验证码。没想到的是,仅凭短信验证码不足以绑定沈某的手机银行。登录失败后,黄某从四川省蒲江县驱车前往沈某所在地洪雅县东岳镇,再次以发工资为由,让沈某当场进行人脸识别登录。登录成功后,黄某便将沈某卡内的8605元转移到了自己的银行卡中。

数日后,沈某发现自己银行卡的余额“不翼而飞”,经查询银行流水,得知是被黄某转走了,遂报警。

02

庭审现场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黄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鉴于其已全部返还沈某被盗资金,且具有坦白、认罪认罚等从轻处罚的情节,遂当庭以盗窃罪判处黄某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03

法官说法

随着网络的发展,手机转账已属常见。本案中沈某因年龄较大不会操作手机银行,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通过本案的审理,要特别提醒大家: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切勿因一时贪恋而悔不当初。

广大群众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妥善保管好手机支付软件付款和转账的“钥匙”。不要随意使用他人的手机注册或登录支付软件,或将自己手机交由他人操作,若确需开通手机银行等支付功能又不会操作,可到银行开通或请家人帮忙,密码一旦泄漏要及时更改,进行人脸识别、密码输入前要确认好用途再操作,谨防财物被盗。

原标题:《借口发工资“偷脸” 男子盗刷工友银行卡近9000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