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50元过十天,浙师大19名学生生存挑战方知“读书不算累”

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实习生 李寅寅 何叶 陈宇凡
2018-08-01 12:01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浙江师范大学19名大学生暑期生存挑战 视频剪辑:澎湃新闻实习生 陈宇凡 视频素材来源:采访对象提供(01:51)
带上50元钱在浙江嘉兴过10天,这样的“生存挑战”应该怎么做?

浙江师范大学19名学生选择“打工”:早教机构老师、景区讲解员、卖饮料、发传单、话务员以及滑梯组装员等等,学生们尝试了多种“职业”,最终不仅“生存”下来,整个团队还攒下一万多元,可用于往后活动经费。

团队集体照。本文图片均由采访对象供图

“读书时经常觉得累,其实算不上。”参与这次挑战的蔡琛近日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自我反思”,称经历此次实践以后,应该更加努力,多做实在事。

其实每到暑期“大学生生存挑战”并不鲜见,舆论对此时有质疑,觉得“作秀成分居多”。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于海告诉澎湃新闻,部分学校举办这一类“生存挑战”时或存有作秀因素,但参与其中的人确会得到一定的收获。“它创造的是一种绝对极端的环境,如果你是抱着游戏的心态去参与,那你什么都得不到。”

“辛苦,但很值得”

“7月5日下午一到达嘉兴后,19位同学就都出去找工作了,当天就有一半的同学找到了工作。”作为本次生存挑战的四位领队之一,大二学生伍柯颖告诉澎湃新闻,一名学生没有工作经验,找了一份发传单的活儿,却没有问清收入问题,万幸结束后对方没有为难。

“商家听到我们工作时间不长,大多不愿意接受。”队员王鑫雨在做了两天商场促销员后,不得不另外再找工作。

在茶馆做服务员。

队员黄海告诉澎湃新闻,参加活动前后“心理落差很大”。“预想当中,就是找一份穿玩偶衣服或者发传单的工作,很简单,不需要做什么准备。”黄海称,实际找一份兼职远比想象的困难得多。他花了两天方才找到一份“组装滑梯”的工作,每天8时开始干活,18时30分后下班,中间午休一个小时,就是“一份纯体力活”。

对他来说,最困难之处是“身体撑不住”。“等晚饭时直接躺在地上,身体已经睡着了,但眼珠还在动。”黄海说。“带我的师傅很严格,一天要‘批评’我好几次,偶尔也会受不了。但每天下班时都会嘱咐我路上注意安全。”

队员蔡琛选择在嘉兴南湖做讲解员,因为对该景点不了解,写不出来讲解词,上岗前夜准备到了凌晨两点。“讲解不好会扣工资,还会被导游骂。”蔡琛称,读书时经常觉得累,经历这次挑战后才明白“读书算不上累”。

对于参加生存挑战的学生们来说,“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有一个群,要求队员上班打卡、午饭打卡、下班打卡,而且必须发定位。”伍柯颖称,有女生如果下班迟晚回来,就会选择一个男生去接她,再一起结伴回来。整个活动下来,只出现过一次安全问题,有个女生坐公交时后排的小偷趁其不备摸她口袋,但女生反应过来,小偷并没有得逞。

队员们在街上售卖饮料。

社会接受程度有待提高

对于担任领队的方柯来说,这次的生存挑战是有别于以往社会实践的全新的体验。“生存其实是对自己生涯的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大家在找工作、生存过程中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己未来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另一名队员胡旦在10天内尝试了茶楼服务生、银行经理助理等4份不同的工作,深知赚钱不易。“父母都挺支持,觉得我应该接触社会。”胡旦告诉澎湃新闻,短短4天的“银行客户经理助理”的工作便令她感触颇深。“经过实践才清楚了每个岗位的工作细节和银行的运作过程,这对我的专业学习有很大帮助。”

实际上,大学生“生存挑战”近年来俨然已成热门话题。此前也有媒体报道,武汉高校大学生在西安开展“生存挑战”,14人同住一套房子,被邻居误认为是传销组织。浙江师范大学另有30名学生也于今年7月16日开始在上海展开“就业体检”活动,凭借50元启动资金在15天内“生存”下来。带队老师陈韬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今年是活动开展的第九个年头,此前已去过武汉、苏州、长沙等城市。

参与挑战的学生在组装儿童滑梯。

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于海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学校在举办这一类生存挑战时或有作秀因素存在,但参与其中的人确会得到一定的收获。在他看来,生存挑战中,学生们的弱点、缺陷很容易暴露出来,从而意识到能力边界在哪里。

“如果你没有经历过,你就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强大,或是自己有多软弱。”此外,于海告诉澎湃新闻,学校或相关企业需要承担一定责任,参与挑战的学生背后需要“担保人”,“至少出现状况后能马上找到联系者、帮助者”。

“大家都有通讯设备,出了问题容易得到帮助——技术问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民众对这类文化的接受度。”于海称。

    责任编辑:李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