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古画变成3D的,也太好玩了吧

2023-05-17 13: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花水月 博物馆丨看展览

一片春意盎然的花草丛中

鸡妈妈正带着鸡宝宝觅食

而近在咫尺的地方

一只蝗虫似乎被吓得呆在了原地

鸡妈妈猛然发现了它的存在

并就此上演了一出紧张的“生死角逐”

它逃,它追,幸好前面有个石头堆

要不是跟着推近的镜头看了过来

肯定就会错过这场

发生在两枝蒲公英花后的好戏

整个画面像极了

古画版“爱丽丝梦游仙境”!

而这正是在央视新闻发布的一则视频中

被3D化了的宋代《花蝶图》里的春天

宋 李仲宣(传)花蝶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春日花草丰茂

小孩子们最喜欢斗草

有人喜欢文斗,有人喜欢武斗

两种玩法都被金廷标画进了《儿童斗草图》

清 金廷标 儿童斗草图 故宫博物院藏

几个孩子正围在一起

看篮子里谁采的花草种类多

还有两个正用叶柄相勾拉拽

也就是“拔老根儿”来一决胜负

他们天真无邪的模样

让人看了直呼想加入

或许这就是3D的魔力

试想一下:

当2D的古画变成了3D、4D

又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首先是明代仇英画的《汉宫春晓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利用技术

复原出了数百年前那个春日清晨

后宫女子梳妆、斗草……自得其乐的场景

明 仇英 汉宫春晓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她们穿着好看的春装

和姐妹相约赏花

采上一朵簪在鬓边

整个人都散发着春天的浪漫气息

当然还要有写真留影

时光又不是会一直停留在春天

闲来无事喂喂孔雀或舞上一曲

都是春天正确的打开方式

《出警图》中皇帝出京谒陵

又会是怎样的盛况呢?

明 佚名 出警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且看这皇家特供的双龙扇

和各式幡旗与龙旗

再看这手执各式兵器的步兵

和不停迈动的马蹄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现场的紧张

乐师们边骑马边奏乐

护卫们严阵以待

不得不说

皇帝去扫墓果然够排场

在上海世博馆用数字科技+动画制作的视频中

《清明上河图》里的人物都活了过来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我有一头小毛驴,我常骑着去赶集~”

只听郊外一位妇人哼着小曲儿

骑着毛驴儿往城里走去

一支驼队也缓缓进了城

护城河边还有不少人在喂鱼

说话间又从北边来了一辆驴车

打东边来了一辆牛车

如此车水马龙,真不愧是都城

再看城中心的汴水虹桥边

两名轿夫正稳着步子抬轿上桥

河边停泊了不少船只

启程的号子一响

船夫们就卯足了劲儿划桨

当夜幕降临

岸边的灯火映在水面

汴河微波荡漾,一片金碧辉煌

如此美景每天都会上演

在这寻常的市井烟火面前

竟有些出神

差点分不清这到底是画作

还是现实

与清明上河图齐名的姑苏繁华图

被称为“历史刻录机”

整幅画作高39厘米,长12.25米

这规格可是《清明上河图》的两倍之多!

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 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画中共有260多家商铺

其中包含了14家绸缎店

20多家棉花棉布业

苏州真不愧是“丝绸之府”!

在央视的《遇鉴文明》节目中

我们不仅“入画”

一览了清代姑苏城的繁华

还发现了这座“状元之城”的秘密——

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 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画中随处可见与考试相关的场景

街边店铺有卖考试文具的、

卖“真题”试卷的、

还有卖状元糕的

好家伙!

难怪苏州历史上能考出50多位状元!

3D游过汴梁和姑苏

怎能不到北京城里看一看?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正月初一

观象台的钦天监测到

“日月同升,五星联珠”的天文异象

这可是“海宇晏安,年谷顺成”的吉兆!

清 徐扬 日月合璧五星连珠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清朝钦天监的观象台

就设在那城墙之内,高台之上

官员们正在利用观天、测天仪

观测这难得一见的天象

文武百官也都骑马坐轿向东华门赶去

生怕面圣朝贺(拍马屁)迟到

这不,

又一位三品以上的大员落了轿

这正是新年的第一天

大街上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北京城当真是数百年如一日的繁华

尽管入画游城的沉浸式体验非常棒

但小编还是觉得

3D、4D的山水画会更带感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比如,看着《富春山居图》

总想知道:

山的那边是什么?

一个转场

我们就乘着竹筏轻舟

驶向了山林更深处

这才明白,

原来笔墨堆叠的背后

竟藏着一个隐居梦

再如,看着《千里江山图》

总是会忍不住感叹山河锦绣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以飞鸟的视角

俯瞰着绵延起伏的山峦

与烟波浩渺的江河

青山绿水之间

有曲径通幽

有村落田舍

有水榭楼台

有长桥卧波

原来这就是天才少年王希孟眼中的

北宋山河

中国画有着“细细看,面面观,

看得透,窥其穿”的要求

明代画家项圣谟的《秋林读书图》

就通过散点透视法把不同视觉角度的

白岳山秋林美景融为了一体

明 项圣谟 秋林读书图 大英博物馆藏

2018年,大英博物馆用3D科技

以及动画模式

让画里的山水动了起来

呈现出了中国山水画“可游可居”的特点

峰峦叠嶂,云雾缥缈

山下似乎还有村落人家

凑近一看

原来是一白衣士人结庐林下,捧卷而读

几只鸟振翅而飞惊得落叶纷纷

林下有人砍樵而归

有人静坐垂钓

那勾线的林木、稳健而富有笔趣的皴染

以及笔法虚实有度的山石、云岚

在3D化以后

一下子就把作者想要记录的真实

和内心对归隐的向往“盘活”了

再看3D的《百骏图》

直接像是来到了动物世界的取景地

清 郎世宁 百骏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树下是牧马人的简易白帐篷

帐篷前的空地上群马或卧或立

其中一匹白马优哉游哉

身边两匹花马成功接头后一起进食

后面还有一匹就地打滚“抢镜”的“心机马”

在这湖光山色之中

上百匹骏马姿势各异

或奔,或跪,或追逐嬉戏

转眼就到了傍晚时分

湖中有一人在擦洗一匹花马

另一边

马群正跟着领头的牧人过河回家

如此生动有趣的画面

任谁看了不得恍惚一秒钟?

素材来源:

微博@央视新闻

微博@当时我就震惊了

上海世博馆

大英博物馆

《遇鉴文明》

原标题:《当古画变成3D的,也太好玩了吧哈哈哈哈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