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香蜜》作者电线:创作就像搞科研,讲究创新不要雷同

澎湃新闻记者 夏奕宁
2018-08-09 15:47
来源:澎湃新闻
异次元 >
字号

每年暑期的电视荧幕都是各大IP剧的角斗场,这个月首先登场的,便是古装玄幻剧《香蜜沉沉烬如霜》。

《香蜜沉沉烬如霜》改编自同名网文,讲述了花神之女锦觅与天帝之子旭凤三世轮回的恩怨痴缠,守望千年之恋的故事。除了杨紫、邓伦、陈钰琪等90后实力演员的加盟,让观众看到演技的保障,原著作者电线亲自把关影视剧本、据传高达90%的原著还原度,也令书粉十分期待。

即便是10年前的创作,但《香蜜沉沉烬如霜》的玄幻设定与甜虐剧情放在当下看来也并不过时。作者电线虽然只创作了四篇作品,却篇篇精彩好看,让她很早就跻身人气大神、畅销作家的行列。

《香蜜沉沉烬如霜》剧照,女主角杨紫

电线诙谐的文字与文雅的外表,让人很难联想到这是一位学生时代埋头实验室的工科女。处女作《薄荷荼靡梨花白》是彼时刚兴起的架空穿越题材,很快就为她积聚了人气,在随后的几本中,她又玩转了都市言情、修仙玄幻与古代爱情。

《香蜜沉沉烬如霜》剧情贯穿六界,花界精灵与天界火神相爱的设定,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电线坦言这大约与她化工学子的习性有关:“我们搞科研的讲究创新,任何一样东西我们都不想有雷同。”

2010年写完《两只前夫一台戏》后,电线没有产出新作,微博更新也不怎么频繁。众多读者在网线这头思念呼唤她,她却去养鱼了:“养海水鱼养了三年,我的稿费基本都投到海水鱼上了。养海水鱼还不能轻易出门旅游,家里面一定要有人看着,而且必须是对这个东西非常熟悉的人,因为控制PH值、光线温度,这些都有参数指标。”

在单位做实验还不够,电线回到家继续“做实验”的行为遭到了家人的吐槽。不过这份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倒是很像《香蜜沉沉烬如霜》的女主角锦觅。电线笔下角色的性格特点,多少都带有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甚至有些台词就来自她的朋友。她希望能借此改变他人对理工科学子木讷不善言辞的看法,感受到理工学霸高级的幽默。

与《香蜜沉沉烬如霜》同期的经典网文几乎被翻拍了个遍,《香蜜沉沉烬如霜》的版权最终被完美世界影视拿下,导演、编剧都请来了业界的大拿。甚至为了鉴定主角的性格、保证角色心理层次推进的合理性,剧方还请来了心理学专家,专业严谨的态度得到电线的大加赞赏。她也亲自参与了剧本创作,为剧版增加了很多小说中暗示过但没有展开的情节。电线还透露,她在台词中埋下了与读者的默契。

像电线这样入行十余年,仍然对写作抱有非常纯粹心态的作者,或许已经不多见。“不能说有把网文当成事业,还是一个兴趣吧。作品出版、再版,心理上就已经很成功了。现在《香蜜沉沉烬如霜》拍了电视剧,如果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我个人会更高兴。”电线说。

《香蜜沉沉烬如霜》作者电线

【对话】

我们搞科研的讲究创新,不想有雷同

澎湃新闻:电线这个笔名很特别,有怎样的由来?

电线:其实并没有很特别的出处,就是当时想要用的笔名都被注册了,于是随便取了个笔名,还比较符合我工科女的风格。几乎所有的读者见到我第一眼会很惊讶,因为他们以为作者是男性。

澎湃新闻:你大学的专业是材料化学,后来怎么会想到去写网文?

电线:虽然是工科女,但我还是有一颗文艺女青年的心。我语文一直学得很好,不比物理、化学差。女孩子心里面都会想象一些跟生活完全不搭界的故事,正好也有平台,我就开始随手写一点文字放上去,当时觉得,有没有人看到都无所谓。

澎湃新闻:跟偏文科类的写手相比,你感觉自己有怎样的优势?

电线:可能我看问题的点会比较奇怪,这也是为什么《香蜜沉沉烬如霜》的人设是之前没有人想到过的,里面有一个完整的闭合食物链。

很多人觉得,学理工科的人会比较木讷,或者说不解风情,其实真正的理工学霸,不但很风趣,有些还属于高级的幽默。《香蜜》里有些人物的性格成分和台词,就是来自于我身边的人。

澎湃新闻:你会把你的性格投射在笔下的人物上吗?

电线:通常我会把我的性格特点分散开来,融入进不同的角色。其实《香蜜沉沉烬如霜》的女主锦觅,她的性格很不像我,但如果身边有这样一个朋友,肯定会非常有意思,于是就创造了她。如果一定要说锦觅比较像我的地方,就是她对新鲜的事物很感兴趣,身上有一些不经意的冷幽默吧。

澎湃新闻:你习惯在创作时用第一人称?

电线:对,我的读者大部分是女性,你要让她们看文时觉得她们就是女主,用第一人称写会更容易让读者代入情绪。但第一人称写作也有弊端,就是很多的隐线,包括一些阴谋不容易正面呈现。写剧本时你可以用上帝视角,但小说里各个人物的性格,都必须通过女主的视角来呈现,所以会受限很多。

澎湃新闻:你开始写网文是在10年前,当时仙侠魔幻类作品还不是非常多,感觉还挺考验作者的想象力的。

电线:我很讨厌跟别人一样。这可能和我的专业有关,我们搞科研的讲究创新,任何一样东西我们都不想有雷同。我现在写文也是,在体系上要跟人家不一样,不能按别人的设定来写。

澎湃新闻:《香蜜沉沉烬如霜》的创作灵感来源于?

电线:最早我想写一个绝情的主角。一想到绝情,大家就会就想到典型的冰雪美人小龙女,但是我不想有雷同,就有了外表活泼内在冷情的锦觅。锦觅的自我认知偏差比较大,我对她的想象是小猫照镜子,镜子里她是威风的大狮子,镜子外她是可爱的小猫。可能因为她是双子座,所以对新鲜事、对自由都很感兴趣,这种里人格和外人格的不同,会给人很新奇的感觉,让人很想要去探究。

澎湃新闻:感觉你的作品《香蜜沉沉烬如霜》《薄荷荼靡梨花白》,书名都是挺拗口的,不太好理解。

电线:我觉得自己取名字的能力很差,都说一个作品,名字起得好就成功了一半,可是我真的特别不擅长取名,每次都是人物设定都想好了,最后不得已才想了个名字。后来碰到要出版、要拍电视剧,也没有想到比原来更好的名字。

澎湃新闻:在创作过程中,有没有哪位前辈或是作品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电线:我喜欢读唐诗宋词。有网友评论说《香蜜沉沉烬如霜》里,包括后来到制作方、编剧,包邮区画风扑面而来。的确,它里面角色台词呈现的感觉挺像的。有读者说我每本书都写到了昆曲、戏曲元素,我个人对这些东西不是很精通,但我很喜欢,于是我希望剧本里面,也能有这些东西的呈现。

连载《香蜜沉沉烬如霜》时,我很想呈现江浙风情,特别是花神的角色,我没有正面描写他,都是通过番外、比较侧面的描写。制作方当时问我,剧本要怎么充实、怎么丰满人物的性格,我就说花神,我不想具体去呈现他的爱情,要有一种朦胧美。花神的灵感便来源于苏州的建筑,烟雨蒙蒙的。

澎湃新闻:这个还挺难的,现在国产剧都希望把信息都通过主角、配角的嘴巴讲出来,很难达到让大家思考,然后慢慢接近结果的那个效果。

电线:是的,我当时就对导演和编剧提出,不要把观众当笨蛋。观众是有智商的,不能以过往的成功的案例来看,我们要有自己的风格,把观众当朋友。我们剧本里有很多东西涉及到哲学,当时经过多道创作后,有人指出剧本太矫情或者哲学性太强,不适合我们针对的受众。

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但电视剧跟文字不一样,跟电影也不一样。看电影,你90分钟在电影院里,起码注意力有一半时间是集中的,看电视剧,有可能你一边干别的事一边看,你走开一会回来还能接上剧情,所以电视剧就不能太抽象。这就很矛盾。

《香蜜沉沉烬如霜》剧照

杨紫和谁都有CP感,邓伦笑起来很清澈

澎湃新闻:你有参与剧本创作吗?

电线:编剧会来咨询我的意见,里面一些女主和男主男二互动的脑洞来自于我。我相信常看我书的读者,能看出那些细节和台词是我加的,算是我留给读者的默契,希望他们能get到。

澎湃新闻:感觉和你同期的作者,有名气的作品IP都被买得差不多、拍得差不多了,《香蜜沉沉烬如霜》被翻拍得还是挺晚的。

电线:这些年所有做IP的公司都联系过我,很可惜《香蜜沉沉烬如霜》卖得比较早。另外一个公司很早就买了,但是时间到了他们也没有拍,完美世界影视这边很重视,到期后重新买了版权来拍。而且他们也不是一锤子买卖,非常尊重原著,也都是看过原著、喜欢原著的人加入了电视剧的团队。

澎湃新闻:你之前有提到,《香蜜沉沉烬如霜》看起来是讲仙魔恋,后来画风就变成丛林生存纪录片,然后又变成了案件聚焦?

电线:那个是我和他们玩笑啦,说丛林探险是因为剧本里写到的那些动物,蛇、蝎子、蜈蚣啊,没想到他们全搞来了真的。特别赞,我喜欢真实的东西。

澎湃新闻:《香蜜沉沉烬如霜》的几位主演,可以说是年轻一代里的演技派了。

电线:像是杨紫和邓伦,我都很认可他们的演技。杨紫很难得的一点是,她和谁都能演出CP感。邓伦演出了旭凤外表高冷,但内心干净不屑于争斗的一面,笑起来很清澈。

澎湃新闻:这几年你基本上接近神隐?

电线:一直以来,我都是抱着一种只要我自己写得开心就好的心态,如果有人能看到我的文字,他们看得开心,我觉得这样更好。

我个人是很喜欢连载的,能直接看到读者的反馈,当时读者里还很少有水军,评论都是干货,作者也并不在乎红不红。如果读者喜欢你的文字,那说明读者和你的审美观和文字认知都差不多,那种感觉胜似精神上的交往。

澎湃新闻:想对读者说些什么呢?

电线:每次看到读者催更,我都有一种暑假作业没有做的心虚的感觉,也会很高兴我能够被读者惦记着。

《香蜜沉沉烬如霜》当初写了三四章我就停更了,有时间了我就写一写,还是蛮任性的。它后来能写完,其实都是被读者催出来的动力。想对我的读者说,我真的非常感谢你们,听到你们说“想活在你笔下的世界”,我真的很感动。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