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澎湃·城市ESG|“遗址博物馆”莫高窟如何迈向可持续旅游

任珏
2023-05-20 21:53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今年五一,敦煌鸣沙山“堵骆驼”时,我正和十多位“莫高学堂”的同学在鸣沙山顶,参加敦煌研究院治沙站的麦草方格种植活动。

旅游碳排放与莫高窟治沙碳账户

据估算,今年莫高窟的五一游客数量,约达4.5万人。以一个家庭(平均三口人)、双程合计平均2000公里计算,4.5万人的飞机出行里程,共约3000万公里,碳排放量为825万公斤。根据“碳阻迹”碳中和计算公式,需种植82500棵树进行抵消,才能实现碳中和。

换算成草地呢?中国草地面积约4亿公顷,总碳储量为289.5亿吨,平均每公顷草地碳储量为72.4吨。按此标准计算,每个一米见方的麦草方格约能储备7.24公斤的碳,825万公斤碳排放,需要约114万个草方格抵消,也就是说,4.5万莫高窟游客,平均每个游客需种植25个草方格,才能实现这里所估算的飞机出行部分的碳中和。

但事实上,敦煌环境干燥,风沙大,草方格的固碳能力并未达到平均值。对照环境条件类似、修复后的呼和浩特扎赉诺尔露天矿每年每公顷固碳约1.5吨的数字计算,每个一米见方的麦草方格,约能储0.15公斤的碳。那么,825万公斤碳排放,对应需种植5500万个草方格——4.5万游客,平均每个游客种植1220个草方格,才能实现飞机出行部分的碳中和,还不包括大家在景区内外的食、住、行、游、购、娱等产生的碳排放量。

4月30日上午,敦煌数字展示中心外的停车场。任珏 图

经过半天努力,我们十来个人共种下约30个草方格,平均每人种下2个。如果这些草方格一直健康生长,我们约能贡献每年217.2公斤的碳储量。这只占粗浅计算出的825万公斤碳排放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

5月1日,“莫高学堂”麦草方格种植活动。罗成 图

我们种草方格的地方,属于“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子项目-防沙防护工程”。2007年,由国家发改委投资1381万元建设,其中铺设麦草方格沙障115.23万平方,历时4年,于2011年竣工。又过了12年,大部分草方格已被风沙掩埋或老化干枯,需要重新栽种,现在恢复至40余万平方。据了解,在2008年工程施工时,一个麦草方格的种植成本为3块。近年敦煌本地已难买到用于制作麦草方格的麦秆,需从张掖、酒泉等地采购,人工、运输等成本增加,1个草方格的成本涨到6-7块。若要恢复至防沙治沙工程竣工时的115万平方,大约还需要500多万元的种植成本。

上世纪遭受沙尘侵扰的莫高窟 图源:Demas等 2015

敦煌莫高窟防沙站。罗成 图

莫高窟的风沙治理已超过70年。上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与浙江大学、美国Getty自然保护研究所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实施莫高窟崖顶风沙危害综合防治试验研究。2008年开工的风沙防护工程,进一步完善了莫高窟崖顶风沙防护体系,将风沙对莫高窟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进入窟区的沙量已降低85%以上

有碳中和意识的莫高窟游客,多少都会在蚂蚁森林种梭梭树,或在神奇海洋种鳗草,补偿旅游出行的部分碳排放。但这种“碳中和消费”,一方面微乎其微,另一方面也并未直接为莫高窟带来福祉(well-being)。游客奔莫高窟而来,在此享受艺术和美,参观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也给石窟文物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损耗。需要为莫高窟游客建立专属莫高窟的个人旅游碳账户,将这些“碳中和消费”定向“补偿”归口到莫高窟。

若莫高窟为每位游客设置碳账户,游客可通过碳账户支付到莫高窟旅游产生的碳排放的“碳中和”费用。

以草地固碳的全国平均能力,每个草方格固碳7.24公斤算,中和掉4.5万莫高窟游客飞机出行部分的碳排放值,需实现114万个草方格的种植目标。这可以从莫高窟游客的专属碳账户支取费用,定向在莫高窟治沙站种植麦草方格来完成。如果按每个草方格7元成本计算,114万个草方格共计798万元,按每位莫高游客需种植25个草方格计算,每位莫高游客可从个人碳账户中支取175元,用于中和赴莫高窟旅游中的部分碳排放量。

如按估算的鸣沙山顶草地固碳能力,即每个草方格0.15公斤计算,则需5500万个草方格共计3.85亿元才能中和。4.5万莫高窟游客,按每人需种植1220个草方格计算,每位游客需从个人碳账户支取8540元,作为碳排放补偿。

这样一来,按每公顷7.24公斤的草地固碳能力算,莫高窟可在门票收入之外,获得798万元“碳中和”补偿收入,定向用于防沙治沙,填补莫高窟防沙治沙资金的500多万缺口,还能增加200余万额外收入用于种植更多面积的草方格,增强防沙治沙能力。若按每公顷0.15公斤的草地固碳能力算,则莫高窟预计可获得3850万元“碳中和”补偿收入,以及增加400余万平方草方格覆盖。

此外,以每公顷草地固碳7.24吨计算,恢复到鸣沙山顶原有的115万平方草方格,约可固碳832.6吨。按2023年5月18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57.93元/吨计算,约合碳交易价值48232.5元。若再完成40万平方米的草方格面积,则固碳能力达到1122.2吨,约合碳交易价值65009.5元。按每公顷0.15公斤的固碳能力算,115万平方草方格约可固碳172.5吨,约合碳交易价值9993元。若完成5500万平方米,则固碳能力达到825吨,约合碳交易价值47792.25元。

虽然现在看,草方格的碳交易收益不高,但治沙成本转由游客摊销,实现莫高窟旅游碳中和的同时,将治沙成本转为碳中和服务收入,可增加莫高窟总的碳资产净值。随着后市碳交易单位价格提升,草方格固碳带来的碳交易收益有望增加。这些收益均可纳入莫高窟的碳资产账户,用于莫高窟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通过建立游客碳账户,并和莫高窟碳资产打通,种草固沙,不仅能带来环境效益,助力石窟保护带来社会效益,还能带来经济效益,支持莫高窟的可持续发展。

文物保护和旅游爆火

文物保护也能为带动游客量奠定基础。除了风沙外,水、盐分、生物、气候,也是莫高窟保护的主要问题。二氧化碳浓度、相对湿度、物理防护和用电、用光等问题,既关系着壁画文物安全,又影响游客参观体验。

这段石窟示意图,从东边的大泉河到西边悬崖上方的鸣沙山沙丘,总结了过去和现在水分来源对洞窟及壁画艺术的影响  图源:Demas等 2015 

通过对石窟内的微环境、窟区外部环境和窟内二氧化碳浓度、相对湿度的实时监测,敦煌研究院发现,只有将单位时间的窟内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1500ppm以下,才能保障壁画文物的环境安全,同时避免因窟内二氧化碳过高导致游客呼吸不畅、晕厥等危险。从2002年到2004年,敦煌研究院和澳大利亚环境和遗产部展开兼顾游客体验和文物资源保护的游客研究。研究发现,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窟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樊锦诗 《莫高窟保护及旅游的矛盾及对策》《敦煌研究》 2005)。这可视为莫高窟最早的“碳足迹评估”。

因二氧化碳超标,莫高窟洞窟暂停开放 图源:Demas等 2015

2006年29窟外部适度对窟内微环境的影响情况 图源:Demas等 2015 

2007年8月19日24小时内,29窟的外部气候、内部微环境,游客和二氧化碳浓度情况 图源:Demas等 2015 

在2004年5月为期一周的观察中,研究者也发现,记录的18000多名游客中,有708人被观察到触摸壁画。除物理破坏之外,游客还会将灰尘、衣服纤维甚至食物带入窟内(Li等,2010)。徐瑞红等人(《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年变化及影响因素》 2022)的研究还发现,100窟在旅游旺季作为应急窟对游客开放,游客不仅将窟外的颗粒物带入窟内,也扰动窟内地面降尘,造成颗粒物二次悬浮,使空气中的PM10浓度增加,同样的情况,也在另一关于西安兵马俑博物馆的研究中发现。

第100窟,2016-2017年窟内和窟区PM10的ρI /ρO值年变化表现 图源:徐瑞红 2022

通过游客研究,莫高窟在最大化游客人数的同时,保护石窟内文物的安全,并优化参观体验。进行游客研究前,莫高窟当时每天游客2000-5600人,每天5600人,已达当时可负荷的接待极限。二氧化碳浓度低的洞窟,因参观体验较好,游客愿意更长时间停留,往往成为参观堵点,高需求、高二氧化碳浓度的洞窟又难以安全开放(Demas等 2015)

通过文物保护研究和游客研究,莫高窟对所有洞窟进行风险评估,划分4个风险等级,仅开放风险1-3级的洞窟,限制入窟参观团人数在每团25人左右,步行速度控制在50米/分,每个窟内参观时间从8分钟减至5分钟,单次参观洞窟数量,从最初可看10个洞窟,调整为正常票8个窟,应急票4个窟,缩短参观时间从每窟8分钟减少到5分钟,增加开放洞窟数量,从每天开放30个洞窟增加到66个,以及增加洞窟线路等方式。以此控制窟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00 ppm(Demas等 2015) 。同时保障了游客人数的增加。

2005年,根据《中国文物及古迹保护准则》(“中国原则”)制定的敦煌莫高窟保护总规出台。

根据“中国原则”制定的莫高窟总规的规划流程图 图源:Demas等 2015

莫高窟还制定了旅游整合管理系统,将预警、预留和订票系统,与石窟环境控制及游客影响模型整合到旅游管理系统中,以环境和游客行为作为控制游客流量的决定因素,实现全流程低碳管理(Demas等 2015 )

莫高窟游客整合管理系统  图源:Demas等 2015 

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莫高窟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2000万人。2015年执行这套可持续旅游的管理方案后,游客数量稳步提升,仅2019年一年接待量就超过220万人次。到2020年,莫高窟开放洞窟数量增加至66个,单日门票数量每天6000张正常票(8个洞窟),节假日可启动12000张应急门票(4个洞窟)。即便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游客数量也与2015年相当汪万福等 《敦煌莫高窟开放洞窟壁画安全防护实验研究》 2022)

游客数量逐年变化柱形图  图源:汪万福等 2022

莫高窟的ESG生态治理系统

全球气候危机也给莫高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陈海玲等(《敦煌莫高窟区域相对湿度时间演变及与多气候要素定量关系》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2022)的研究发现,窟内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对壁画保护越有利。但受全球气候危机影响,敦煌夏季温度高且雨水多,相对湿度也显著提升,夏季正值游客参观高峰,对洞窟环境扰动频繁,增加了相对湿度提升带来窟内文物破坏的风险。

莫高窟区域1992-2021年相对湿度和温度(a)、降水量(b)、风速(c) 图源:陈海玲 2022

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启动零碳战略,从使用可再生能源、到零碳展览,再到碳足迹审计。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启动绿色战略减少馆内碳足迹,洛杉矶的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2021年开始进行碳足迹审计,碳足迹追踪的最长时间,可追溯到成立之初的1979年。

敦煌研究院于2004年引进地源热泵,到2007年,敦煌研究院工作区、生活区全部完成地源热泵改造,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这也是莫高窟的低碳实践。

2005年的敦煌保护总规中,已制定了莫高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总规确定的2006-2025年目标,可视为莫高窟的ESG战略。保护规划确定了环境方面的目标(E),研究和规划确定了社区方面的目标(S),管理规划目标则确定了治理方面的目标(G)。总规原则中“游客人数限制在一直允许的承载量之内”,也可视为环境与治理的交叉点。

《敦煌莫高窟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总目标及原则  图源: 樊锦诗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在莫高窟项目中的应用 —以《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和《莫高窟第85窟保护研究》为例 《敦煌研究》  2007)

 

《敦煌莫高窟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2006-2025分项目标  图源:樊锦诗 2007

虽然将建设目标定为2025年建成世界级的“遗址博物馆”,但敦煌莫高窟不仅是博物馆。莫高窟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也属于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莫高窟不仅是景区,也是文化社区。本地民俗四月初八“浴佛节”的“钻观”活动一直保持到疫情前。 

玉门关外的湿地 摄影:任珏

2006年参加四月初八“钻观”活动的一家三口,图源:敦煌研究院

敦煌的旅游也会影响阳关、玉门关及榆林窟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 三年疫情,加上莫高窟周边旅游业发展,敦煌考古编制竟出现无人问津局面,莫高窟及周边石窟也出现人才流失。受2023年五一假期游客数量激增带动,买不到莫高窟门票的游客,分流到榆林窟。平时相对人少的榆林窟,也排起长龙。我在榆林窟看到,讲解员人手不够,老院长也加入了一线检票的队伍。

莫高窟9层楼前的单人拍照一张10块钱,隔壁鸣沙山上的一套飞天化妆旅拍,200-2000元不等。戈壁挑战赛“戈17”,今年五一期间也在敦煌举办。“戈17”参赛成员超过5000人,保障团队2000多人。仅5000名参赛成员的花销,以此前媒体报道“人均消费12.5万元”折算,约合6.25亿元,而莫高窟2022年的收入预估仅为5.06亿元

除了“玄奘之路”的戈17外,还有中国企业家丝绸之路戈壁徒步挑战赛、大湾区企业联盟戈壁徒步远征、千戈赛等多个戈壁徒步赛事也在敦煌举行。五一期间,我在莫高窟、榆林窟看到不少戈友的身影,他们也是莫高窟的游客。

莫高窟的ESG表现,是敦煌城市ESG表现的一部分。这些戈友即便不去莫高窟参观,其敦煌旅游的碳排放,也会在城市维度,影响莫高窟的环境、小气候和管理。即便莫高窟不开设游客个人碳账户,从城市层面,敦煌市收取游客的碳排放补偿费,定向用于莫高窟可持续发展,亦在情理之中。比如,在这些戈友的报名费中,增加按全国草地平均固碳能力计算得出的175元的碳排放补偿费用,对这些高净值精英参赛者来说,无疑能够接受。如果按鸣沙山草皮实际固碳能力估算的每人8540元碳排放补偿费用计算,则可能超出个人游客的承担能力。

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不论作为遗址博物馆,还是作为旅游目的地,都在为提高世界人民对遗址价值的认识和知识水平做出贡献。

莫高窟越是脆弱,基于数十年研究制定的可持续管理乃至治理的“莫高方案”方式越精确精准,值得其他城市和地区治理者借鉴和学习。

从ESG实践角度看,莫高窟环境保护的生态部分(E),长期表现优异,文物保护、旅游管理和教育弘扬的社区部分(S)也做得不错,在体系治理(G)的部分,受窟内外经济收益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人才引进和流失的问题较为突出。

2023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与福祉”(编注:即“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的直译,也译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莫高窟在为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做贡献的同时,也需要保障自身福祉。

莫高窟不是上市公司,不能通过ESG评级在市场上获得投资加持。传统基金会捐赠模式,捐赠规模有限,也很难量化捐赠者的ESG表现。若能通过建立游客碳账户,和莫高窟碳资产账户,或专属敦煌莫高窟的ESG账户,进一步量化ESG表现,全世界的莫高游客,都能在实现碳中和旅游的同时,为莫高窟的可持续和福祉做出贡献。

5月3日下午6点,五一假期结束,接待了约4.5万人的莫高窟九层楼广场,一尘不染,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灰鸽子享受着这份独有的安逸。

这或许就是5·19中国旅游日主题“美好中国、幸福之旅”的最好写照吧。

五一期间的游客。任珏 图

 

5月3日下午6时许,莫高窟九层楼广场上的鸽子。任珏 图

  ======

面向创新和可持续的未来,一起研判城市的实践。“澎湃·城市ESG”编辑联系邮箱:wangy@thepaper.cn

    责任编辑:王昀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