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周艺术人物|皮亚诺新作亮相土耳其,出版家徐俊首展书法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高丹 畹町
2023-05-22 08:07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意大利裔建筑师伦佐·皮亚诺是199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得主,近日,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博物馆最近揭幕了伦佐·皮亚诺设计的新建筑。新的博物馆成为伊斯坦布尔海滨的一道风景。

纽约知名艺术顾问丽莎·希夫被指“经营庞氏骗局”,陷入200万美元索赔诉讼。

在上海,中华书局原总经理、学者徐俊的书法首次公开亮相于上海;青年艺术家赵瑾雅以玻璃为媒介的探索;桂林展出设计师靳埭强的设计作品与水墨画。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

建筑新作落成: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博物馆

伦佐·皮亚诺

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博物馆最近揭幕了伦佐·皮亚诺设计的新建筑。细长的结构、醒目的玻璃与金属外墙,反射着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光线和水。新建筑位于历史悠久的贝伊奥卢区,取代了位于加拉塔区旧城区街道和港口邮轮码头之间的现有建筑,提供了一个新的城市焦点。它还增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连通性,使其成为当地人和游客必游的社会和文化目的地。

新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博物馆

意大利裔建筑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出生于1937年9月14日,以其细腻精致的设计手法而闻名。他曾在1998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并且普利兹克评审团将其比作里欧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布鲁诺雷斯基这三位古典建筑大师。出生于热内亚一个建筑商世家。1964年,皮亚诺从米兰理工大学获得建筑学学位,开始了他永久性的建筑师职业生涯。他先是受雇于费城的路易斯·康工作室、伦敦的马考斯基工作室,其后在热那亚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1971年,一个工程商建议皮亚诺与罗杰斯合作参加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国际竞赛,他们最终赢得了这个竞赛并使得蓬皮杜中心成了巴黎公认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新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博物馆是一个五层结构,地上三层,地下两层,总面积为15,000平方米。除了容纳当前和未来的艺术收藏品外,该建筑还为文化和教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安全而温馨的环境,为社区聚会提供了多种机会。

滨海而建新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博物馆

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博物馆大楼由地面上凹陷的透明玻璃幕墙上方的体积组成。成型的金属面板立面反射了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光线和水,创造了一种动态的外观,随着太阳的运动而变化。公园一侧的树叶会在立面上产生不同的图案。建筑体量在东西两侧创造了一个双层高的空间,为下面的活动提供了庇护所。它面向西部的老城区,欢迎来自东部新加拉塔港开发的游客。在皮亚诺看来,“建筑的一大美妙在于,每一次,都像是归零开始的新生活。”(整理/畹町)

纽约|艺术顾问丽莎·希夫

陷入200万美元索赔诉讼

丽莎·希夫

据艺术论坛中文网报道,纽约知名的艺术顾问丽莎·希夫(Lisa Schiff)被三位客户起诉,要求赔偿205万美元,因为她未能支付出售一幅画作后所得的收益。收藏家坎迪斯·巴拉什和理查德·格罗斯曼夫妇在5月提交给纽约最高法院的一份文件中指控希夫和她的公司“希夫艺术” “经营庞氏骗局”,通过从一个客户那里拿钱来支付另一个客户来资助她“奢侈的生活方式”。

根据该文件,作为巴拉什和格罗斯曼夫妇的长期朋友,希夫在2021年促成三位收藏家买下阿德里安·格尼2019年的画作《叔叔3》,巴拉什拥有50%的份额,格罗斯曼夫妇各拥有25%。虽然希夫向买家们收取了运输和包装费,但他们从未见过这幅画,它一直存放在特拉华州的一个储藏室里。2022年底左右,三人以250万美元的价格通过香港苏富比售出这幅画。希夫也是这次销售的中间人。到2023年1月中旬,希夫向巴拉什和格罗斯曼夫妇各汇款了22.5万美元,并收取了她自己10%的费用,承诺在3月26日之前向三人支付剩下的180万美元。

随着日期临近,希夫以香港买家延迟付款为由,要求延期30天,三人同意了。4月26日,希夫要求再延长两周,再次指出香港买家是拖延的主要原因。在5月8日一次当面对质后,希夫才向格罗斯曼夫妇坦白,钱拿不到了,他们应该找一位律师。5月17日,希夫申请破产,以清算她的商业资产,努力偿还债务。(整理/畹町)

上海|学者、中华书局原总经理徐俊

每逢佳句辄欣然,书法作品上海首展

徐俊

5月21日至6月17日,“每逢佳句辄欣然:容斋习字初编”在上海武康路武康庭中的松荫里举办,展出知名出版人、学者徐俊的书作。这也是徐俊首次公开展示其书法作品。

徐俊,江苏扬中人,别署容斋,日就月将书室。山东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徐俊1983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后入中华书局,历任编輯、编审、中华书局副总编辑、总编辑、总经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著有《敦煌诗集残卷辑考》《鸣沙习学集——敦煌吐鲁番文学文献丛考》《翠微却顾集——中华书局与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等。

展出现场

《桃花雨》

正如其友人刘石撰文介绍,徐俊自入职中华书局,至去岁荣休,垂四十载。细究其间之所作为,不过二事:曰出版,曰研究。出版由编辑至掌局,计虑擘画无算,仅主廿四史修订一事,即足媲美前贤,光耀后昆,获韬奋奖章殊荣,不其宜乎;研究由唐诗至敦煌,积年累月,成《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诸书,文献搜辑之外,考析缜密,胜义叠出,学坛同誉。

写字只是徐俊工作之余的一个调节,他总是说写字很快乐。“尽管有的只是小小一张诗笺,写上三五个字,录一句词或一句诗,拿来抒怀赠人,无不贴切。”

由于工作的关系,徐俊与李一氓、启功、周振甫等先生交往极多。对于启功,他曾回忆说:“当年作为编辑室的小字辈,每次去看启先生,都是叨陪末座,默听静观。起初几年,几乎每次都能看到启先生写字。因为爱好书法,在大学读书时,见过几位省上名家写字,有的下笔迅疾,动作夸张。看启先生写字,运笔极其缓慢,包括略带飞白的出锋竖笔,当时很令我诧异。另外是补笔,通常我们只知道写字不能描,但启先生写字,无论大小,书写过程中,都会随时补笔。甚至重复已写的笔道,无论粗细,每补都精准到位,真令人叹服。”

据悉,中华书局这些年的出版物上,有不少是徐俊所书,一点一划间,儒雅而学养毕在,与当下喧闹的书法界区别开来。(整理/畹町)

上海|青年艺术家赵瑾雅

以玻璃为媒介的探索

赵瑾雅

赵瑾雅是一位以玻璃为主要创作媒介的青年艺术家。5月17日,“觅游忆境——赵瑾雅玻璃艺术展”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开幕,呈现其创作于2018至2023年的30组玻璃雕塑作品,以及最新的水彩实验画和创作手稿等。同时,此次展览也是该馆首度与国内年轻玻璃艺术家合作的个展。

艺术家赵瑾雅认为玻璃是探索环境、情感和个人经历主题的理想媒介。她的作品被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英国阿尔斯特博物馆、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青岛市美术馆、捷克布拉格玻璃画廊和中国美术学院等机构收藏,并持续在国内外展出。

赵瑾雅作品

她的玻璃创作,专注于探索玻璃的各种内在特性,发现颜色、形式与结构之间的微妙关系。她的玻璃常由朦胧的色彩与富有韵律的曲线构成,呈现出一种柔软的呼吸感,以此打破人们对于玻璃的固有印象。出于对玻璃吹制工艺的独到见解,她运用颜色渐变与结构层叠,以期唤起一种“触觉般的视觉”。如作品《最后一丝涟漪》描绘的是“石头掷入水中激起的浪花中最后的一丝”。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与艺术家具体的经历、感受,以及身处情境有关。

多年来,赵瑾雅不断地推动玻璃吹制技术的边界,并持续探索这种媒介的美学表达。而主办方则希望展厅中的这些凝结于作品的触动与情绪,能与观者产生共鸣。展览将为期三个多月。(文/陆林汉)

桂林|设计师靳埭强

设计与水墨画:物我传情

靳埭强

5月18日起,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馆、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承办的“物我传情——靳埭强的设计与水墨画展”在广西师大出版社美术馆开幕。

展览共展出作品210余件,全为靳埭强亲自精心挑选的原作,并由香港寄出。展览作品涉及标志、海报、邮票、书籍、信封、明信片、贺卡、唱片、服装、刺绣、瓷碟、丝巾、奖牌、水墨画等多种类别,均富有东方审美意蕴。展览旨在回顾靳埭强六十余年设计、创作生涯,以传达其设计理念、风格、手法及艺术创作的变化历程。

靳埭强作品

展出现场

靳埭强最初的作品形式是素描水彩、风景,以几何构图为主,1972年学习设计后,逐步受西方艺术如波普、包豪斯影响,作品风格具有机械、立体的元素画中有了更多立体、几何与山水的糅合,加上设计色彩浓厚的构图,让他的创作风格在飘逸之外还多了些凝炼。之后,他开始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在靳埭强的作品里,能看到他用最质朴的元素,比如植物、石头、水波延伸出的无限创意。

据了解,靳埭强是设计师、艺术家、设计教育家。他设计了包括中国银行行徽在内的众多作品,曾荣获众多国际设计大奖。设计之前,靳埭强的水墨画作品造型独特,具有浓郁的东方文化色彩,1970年起,靳埭强投身设计教育,1999年创立“靳埭强设计奖”,2003年受邀协助汕头大学创建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并任院长,同时兼任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展览将持续展出至6月24日。(文/高丹)

上海|艺术家许东荣

绘画个展“鹏”在沪举办

许东荣

近日,许东荣个展“鹏”在位于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的八大画廊举办。这场绘画回顾展延续2019年雕塑展 “鲲” 。以庄子《逍遥游》的道家哲学来诠释许东荣创作绘画跟雕塑之间互相呼应的关系。“鲲”与“鹏”都是庄子比喻生命的伟大。从“鲲”的庞大体积来比拟许东荣的雕塑特性。“鹏”则表现了许东荣抽象画强调书笔用笔的流畅。“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形容了对生命的期许以及突破, 如同许东荣的创作由绘画演变至雕塑再走回绘画。

展览现场

许东荣,1947生于中国台湾屏东,1967年由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曾在中国大陆、中国台北、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展览。对于许东荣来说,生命的冒险是值得庆祝的。凭着一股 “为什么不能” 的性格加上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以及中西艺术史和绘画的训练,许东荣巧妙运用生活中“偶然”和“机缘”为题材,由身体去自动书写创作出抽象造型。

出生于台湾最穷困跟动荡的年代,许东荣的成长历程也见证了台湾经济奇迹。因此从许东荣早期以九分、淡水、万华人物一带为主的写实风景绘画可以感受到台湾当时丰富的生命力。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家人的温饱是许东荣的重担。绘画在那一辈的台湾艺术家是一种奢侈品,为了维持绘画这个人生志业,做过八种行业,画过电影海报、玉石加工厂、自助餐、五金行、研发改良洗碗精、古董商、设计制造绒毛玩具、画廊。“凡走过,必留下痕迹”这八种行业的特性融入许东荣的艺术绘画中也无形提供他许多创作的养分。(整理/畹町)

    责任编辑:陆斯嘉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