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封面故事|张杰:音乐是我的“道”

2023-05-23 11: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MadameFigaro MadameFigaro

未·LIVE—「曜·北斗」巡回演唱会,是张杰当下正在进行的重点工作。正式启动的时间是2021年10月,苏州和海口举办过两场后,中间停滞了一年多,今年4月又开始在全国各城巡回演出。这个名字延续了张杰的音乐印记与IP符号,寓意以日月星辰为引,用音乐探寻世界未知的边界。在舞台舞美上,未·LIVE-「曜·北斗」也做了创新和升级:六幢“高楼” 在体育场内拔地而起,构建空中城市。五维空间触发设计创意,代表着爱是可以跨越一切时空和维度的感知,抵达每个人的心间。截止到今年劳动节,已经在广州、西安、武汉等地举办了5场,和张杰以往的演唱会数据叠加,已经超过了70场。

站在体育场里「徜徉星海」,是张杰叙述语境里的极致浪漫,也是他分享的独特体会。他坦言自己并不擅长表达,只是用最朴素的语言形容,“从我的角度看过去,就是从一个两个开始发亮…星星点点,瞬间在几秒钟内,全场都变成一片闪光的星海。大家把闪光灯一打开,就真的会让我有一种错觉,好像星星都落到地上来一样。”

而这份独特浪漫的背后,则是巡回演唱会对歌手的综合实力乃至身体耐力的巨大考验。

前期紧锣密鼓的筹备和宣传,繁忙行程中如何维持整体状态的稳定,事无巨细,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对此,张杰表现出来的态度成熟且从容,“因为之前已经举办过两场,后来休整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就针对之前的录像逐一复盘细节,三个小时的录像看下来,把每个点都记下跟导演去讨论。”例如,哪些地方要上大屏,哪些地方要调整到两边的屏幕,包括中间衔接的音乐,舞美部分可以加入哪些城市特色元素,他都全部列下来,去和团队沟通,逐一落实。

在细节上的考究始终贯穿全程。张杰对演唱会的要求都是准备充足的“满分制”,并且希望每一场都在满分的基础上,能够有不同的、新鲜的亮点,“像西安场,其实我从彩排开始就很享受,只拿了60%的力量去做,但那个情况下我的音响师还说,你彩排不要这么使劲儿。”在西安,张杰留给全场合唱的时间更多,并且在互动环节教唱自己新学的戏腔,“我教大家戏腔,大家教我说西安话,这种在演唱会上的互动就很美好,是很值得延续的。”

追溯起来,关于演唱会的记忆是从北京开始,张杰记忆里,“第一次开个人演唱会,那时候听到台下的欢呼,看到那么多人,真的很紧张。”不仅如此,青涩稚嫩的时代,状态的起起伏伏也令他十分不安,“我记得2010年在北京工体的那场演唱会,各方面的投入都很大,还有电视转播,但自己的整个状态都很不好,明明状态不好还要努力表现得好,那种拉扯撕裂的感觉特别难受。”

顺着演唱会的切口,张杰谈到“和音乐做朋友”的经验积累,包括自己对成长节奏的把握。后来的十几年时间,他用了很多办法帮助自我完善、去抵达一种可能的从容,“因为已经去过那个低谷了,最难的情绪都熬过去了,后续我希望自己上台可以是兴奋、并且享受的一个状态,没有紧张焦躁的情绪,而是安定自如地去掌控全场,反馈给大家期待的音乐表达。”

这段时间,除了演唱会,张杰还有湖南卫视综艺《声生不息·宝岛季》的录制,尽管忙碌,但也带来显而易见的成效,“《声生不息》的舞台非常精细,在整个准备和表演的过程里,都有帮助我把嗓音调整到丝滑自如的状态,这也为我在演唱会上的表现做了前期把关,让我对嗓音的控制变得更舒服了。”

比起以往在密集行程里的起起伏伏,如今的张杰不仅能够驾驭忙碌,还能让自己在忙碌之中借力打力、积蓄能量。在从容自如的基础上,去达到对自我的真正掌控。“当你有了足够的储备,准备很充分的时候,站在台上就会有一种无所不能的感觉。人一旦有了这种掌控感,无论做什么都会变得非常自在。”他说。

去年12月底,张杰过了40岁生日。年龄没有在外表上留下过多痕迹,嗓音也依旧清澈,但在音乐和个人心境的投射上,时间和阅历带来的积淀是厚重的,有着令人无法忽略的质地。

“说实话,我很庆幸能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就经历低谷,或者说风暴,在身心和事业上都挨过一段不好受的日子。也正因为有过那种艰难的阶段,才会让我更加珍惜舞台、了解自己,然后在能力范围内,尽量把一切都安排好,准备投入新的试炼。”

试炼是个宽泛的概念,不过对于张杰来说,自己需要做的准备其实很简单,“就是持之以恒地去做事,比如健身,对音乐的学习,自我态度的坚持,这些都包括在内。一个人如果能坚持十多年都做一件事,那么一定会在这方面有所进益。我自己做音乐这些年,就是感觉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健身也有了成果。当然,这些都建立在和自己相比的基础上,比过去的自己好,我就很开心。”

从今年4月初开始的演唱会,就是试炼后的绝佳验证。疫情三年后,停滞的线下演出重新启动,生活和工作的秩序也处于打碎后重建的阶段,而在近乎饱和的工作安排中,张杰的身体和嗓音都处于良好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稳定水平,并从中开拓新的突破点,融入各种元素。当下,他总结的经验之一,“身体的肌肉越棒,唱歌就越自如,越游刃有余。”

因为身体的肌肉群都是互相关联的,健身不能只练一组肌肉,歌手也不是单纯只磨炼唱功。唱歌的声带也是肌肉之一,学会如何运气,从小腹到头腔都打通,才算真正打通“任督二脉”。自从十年前开始健身,他就没有停止过对自己的要求。而这段时间在各地奔波,随身必备的物品除了耳机和专业设备,就是哑铃,用来见缝插针的锻炼,“有时间就练,没有时间就早上起来空腹健身,身体肌肉但凡有一环卡了,就过不了电,气也不顺。”

当天,杂志拍摄结束已经是晚上八点,张杰的声音在电话那头侃侃而谈一个钟头,也不见丝毫疲惫。他坦言过去的自己在面对采访时非常紧张,“真的很不喜欢采访。”但现阶段,却很喜欢采访,也能在关于音乐或自我建设的话题上松弛自如地进行表达。

谈到做音乐——不可否认,过去几年是音乐人相当昏暗的一个时期,线下演出停滞,传统专辑的发布受到短视频平台的冲击,大众传播和原创制作都经受着考验。作为华语流行音乐有分量的一个代表,张杰在这个阶段里也放慢了脚步,顺应大环境的变迁。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处境里,他还是坚持着专辑的制作和演唱会的筹备,“其实还是回到做音乐的一个初心,我本来就是歌手,虽然同时也有录制综艺、演话剧,但细究下来,还是做音乐,在不同的场合表达音乐。这是我内心很清楚的一点。”

大概是从2013年开始,张杰感觉自己一下子多了很多影视剧主题曲、插曲演唱的邀约,当时IP改编正值火爆,他也因此推出了一些出圈的歌曲,逐渐在影视金曲这一块有了更大发展空间。谈及对文本内容和人物逻辑的理解,他的答案也很实诚,“其实不是每唱一首歌都要去看人物线的,早期我也没有机会去提相关需求,就是给一首歌,然后我靠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去唱这首歌。但等我有了一定能力之后,接到邀约,我就会提出一些需求,看故事情节、人物走向相关的内容,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做出更完整的音乐表达。”

从这部分开拓延伸的内容,在后来的话剧《曾经如是》里得到冥冥之中的肯定。2019年开始,张杰参演赖声川导演的话剧《曾经如是》,饰演拥有天籁歌声的男主角多吉。二轮演出在今年2月底结束,他在微博发了一篇长文,谈自己与多吉相逢相处的点滴,“相信有爱的音乐可以穿越时空。”

无论在哪一个身份当中,做音乐的本质没有改变,从来都是张杰最为坚定的那份意志。历久弥坚的品质也作为音乐的馈赠,烙在他成长的轨迹里,变成丰硕的花与果实。

交谈的尾声,张杰兴冲冲提到,自己结束当天的工作,就要去和智者般的朋友相聚谈天,“我会在这样的对话中吸收很多东西,不仅仅是音乐,还有关于人生的智慧,这些都对消化压力,认清自我很有帮助。”尽管看不到表情神态,但仅凭语气也能感受到,这个语境里的他,是如何鲜活雀跃。

一个音乐人如何长久保持创作的心意和创意?张杰的答案里,有一条坚定不移的准则:回归真实的生活。

在和音乐平均分配的生命历程里,张杰褪掉所有光芒,只想做个坚守信念、传递信念的人。他从小就知道,自己唱歌会让大家开心,之前做《外南街1982》的专辑,回成都碰到比邻而居的爷爷奶奶,大家都告诉他,听五六岁的他唱歌就很高兴。这颗火苗也种在他心里,希望可以长长久久地渡送那些愉悦。

“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道」,音乐就是我的「道」,是人生最清晰的指引,”张杰很早就确认了这一点,并付诸努力,“音乐赋予我很多,我会坚定不移和音乐做一生的朋友,我也想通过自己的一点点能量,尽可能去传递与之相关的爱意。”

原标题:《封面故事|张杰:音乐是我的「道」》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