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清照 | 世间女子最高级的风情,并不需要男性在场

2023-05-25 14: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这年头,「大女主」很多。

三男争一女是玛丽苏大女主;

事业“开金手指”是爽文大女主;

或者,一身高级套装+飒气逼人的超模走步就算大女主了。

到底啥样才算「真·大女主」?

这个话题太大,文艺君想从人气作家王这么笔下的九百年来第一才女李清照说起。王这么在她的新作《山河共此忧愁:李清照和她的时代》中,选择了两个小小的切入口。

| 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第三季

其一,是拒绝拜李清照为师的名门淑女。女孩豆蔻年华,天资聪慧,李清照很欣赏她,便提议要当她的老师,把自己毕生才学传授给她,不料女孩儿一口拒绝了:“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此时已是祖母级的人了,又是天下闻名的才女,被晚辈这样这样怼回来,看似离谱又没面子。然而在那个年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相夫教子,孝顺公婆,努力干家务,这些才是女人家的“本分”。所以,这位名门淑女面对一代才女,可谓“礼”直气壮。

其二,王这么写到了远在亚欧大陆另一端的简·奥斯汀。简·奥斯汀一生未婚未育,她生前极疼爱小侄女范妮。然而范妮在她去世后,却评价她“只是一个谈吐不高雅,打扮不够有品位的穷亲戚”。

| 电影《成为简·奥斯汀》 剧照

王这么说,李清照与简·奥斯汀的相似之处在于:位列大师之林,独成一派,在文学史上做出开创性的贡献;都曾因性别而被时代漠视,留下的个人资料如此稀少,让后代的粉丝与学者们抓狂……而且,也都有过那么一位对她冷嘲热讽的女性晚辈。

李清照和简·奥斯汀毫无疑问都是真正超越了时代的大女主,但她们恰恰被时代漠视,被周遭嘲讽。她们是逆流,既不爽文,也不玛丽苏。非要用世俗眼光看的话,甚至还有点儿惨。

她们不是她们所处时代里人人心向往之的「大女主」,她们只是没有将自己被定义的权利让渡给那个时代。

当然,后人定义的李清照是越来越「大女主」了,她是九百年来第一女词人,是第一才女,是古典美学的一个符号,这些都成了她的标签。而王这么希望抽离掉这些标签,还原李清照作为天才诗人,作为“女人”,作为“人”的一生。

| 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第三季

//

《山河共此忧愁:李清照和她的时代》

王这么

公元1084年不可考的某一日,一个名为“李清照”的女婴出生了。

这个啼哭声与其他婴儿的似也并无异样的女婴,将来会以超卓的文学才华,赢得千秋万代名。

两宋文化昌盛, “文曲星”排着队从天上掉下来,都是未来教科书上响当当的名号。

这是精英辈出的时代,也是竞争激烈的时代。想在这时代的文采风流里占据一席之地,不容易。绝大多数的人穷尽一生,不过是泯然史册。

而李清照以一闺阁女子之身,独创“易安体”,与欧阳修、柳永、周邦彦、秦观、苏轼、辛弃疾等词坛大家分庭抗礼,实在是很不得了的成绩。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即以诗文享名,“文章落纸,人争传之。小词多脍炙人口,已版行于世 ”。即使对她晚年再嫁之事极表鄙薄的卫道之士,也不得不承认她的才华:“在士大夫中已不可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时光带给她越来越多的赞誉。到了明清两代,对她的文学评价步步登峰——“不仅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一跃而成“词之正宗”,成为宋词创作的宗师级人物。清代诗人、学者王士禛推她为“婉约词派”的掌门人:“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为幼安称首。”更有人将她与李后主、李太白并称为“词家三李”。

她的诗、文也受到了重视,“古文、诗歌、小词并擅胜场。虽秦、黄辈犹难之,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

到了现代,她的名字家喻户晓,学者们说:“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已经与伟大的骚人屈原、诗人陶潜、杜甫并垂不朽了。她不仅在女性里面是第一大作家,她的文名与作品,已经与世界永存了。”

她的声名,并非借力于“才女”身份所招致的好感或猎奇,而在于她恣肆的诗性天才,故经历岁月,光华弥彰。

如学者缪钺所言:“余谓诗人亦须兼具天才、情感、理想三者。李易安即如是。‘为纯粹之词人’,以见其情感之美也。‘有高超之境界’,以见其理想之高也。‘富创辟之能力’,以见其天才之卓也。”

人们为她戴上了文学的皇冠:与李后主并称“宋词男女二皇帝”“九百年来一词后”。

李清照一生著作极丰,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六卷刊行于世,然而尽皆散佚。留存至今的作品,只有词五十余阕(包括存疑之作)、诗十四首,文不足十篇。这是一个遗憾,却也是人类文明史上常有之事。藏诸名山,传之后人,永远是写作者的梦想。真实的情况是文字庄重地书写下来,无论载诸何物:龟板、竹简、羊皮、丝绢、纸张……都经不起人间消磨。火烧、水渍、虫蛀、霉变、战乱、禁毁,种种天灾人祸,对于写作者,生前名固难得,身后事更无凭。

李清照的生平,正史与稗官野史上的记录都非常少。历史总是关注王侯将相,作为远离政坛的一介女流,史笔对她习惯性无视。她完全是靠着那些吉光片羽的少量文字,成就了文学史上不朽地位。这就给后世的读者造成了另一种遗憾。

大凡中国人,都能背诵出几句李清照的诗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再或许,也知道她与赵明诚的姻缘,一对神仙眷侣的美谈。然后呢?不过是“凄凄惨惨的才女”“古代文艺女青年的代表”“中国的缪斯女神”……这类似是而非的标签。在当代,在普通读者心目中,“李清照”更多是作为一个才女的符号,作为一种古典审美情结而存在的。对于真正喜爱她的作品,进而对她萌生好奇之心的另一部分读者来说,这些远远不够。

我想做的是尽力以一本书的厚度,将她的形象从标签、符号、意象中抽离,还原成一位丰满、立体、可信度较高的“李清照”——她,作为天才诗人,作为“女人”,作为“人”的一生。她的个性、情感、志向,她在她的时代里怎样生活、成长,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梦想,她的梦中彩笔,向这个世界诉说过什么,宣告过什么?她,到底是怎样成为“李清照”,成就其“空前绝后”的。

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但也并非无径可循。词学大家龙榆生先生曾言:“吾人欲知《漱玉词》之全部风格,果属何种,一面自当于其作品加以精深之玩味,至其性格与环境,亦不容忽略。”

从作者的性格、成长环境、历史背景等诸多层面入手,可以辅助我们去理解作者的作品;反过来,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的波澜,也或多或少能从其文字中吐露出一些消息,让两者互相印证。中国的文学传统,讲究“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词以传情”,那么,借助作品本身,我们也庶几可以触及作者的精神世界,试着贴近他们的心灵,感受他们,理解他们。

当然,这些都必然会受制于解读者的个人认知水平与文学审美能力,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种“讨人嫌”的主观性。如果诸君喜欢,不妨称之为带有文学再创作性的“历史想象”,否则,则难免涉嫌臆测,将谥之以“意淫”了。

熊心豹胆,也只是出于热爱,故战战兢兢,埋头干下去。幸而有前辈学人丰富的研究成果,可作为肩膀站一站。便尽力耙梳,推演揣摩,揆情度理,希望能交出一点像样的成绩。

开工干活,是为序。

//

是什么纵容了她?不是出身,不是容貌。是才华。她早早了解到自己的天才,也确信,这个世界,终会承认她的天才。

她学养深厚,诗文浑朴、雄奇,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铿锵诗句,是典型士大夫的风骨;她写《词论》指点江山,在男性统治的世界里,以才华争锋,又分明是奇才异士的恣肆;她端庄自持,进退有据,是礼教培养出来的淑女;她聪明好胜,喜饮酒,擅博弈,又有着齐女的风流余韵。

她扬眉远眺,瘦如菊,修如竹。她内心企盼的,并非一段爱情、一个男人,而是要独占鳌头、直上云霄,做那云中的折桂人。

宋朝人很知道教育的重要、才华的美妙,并不因为它们落在女性身上而感觉尴尬。

文学的天赋,似天女散下的花朵,飘落八方,有的不幸坠入盐碱而枯萎,有的只得一点生存空间,挣扎开放,瞬间光华,令世人艳之悼之。还有的便恰好水土得宜,加以强大的意志、不懈的努力,谁还能挡得住她笑傲群芳?

这些诗词的共性,便是个“真”字——真情、真性、真心。虽只是小儿女情爱,却是郑重的、坦荡的,充盈着生命之力,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殊不知,世间女子最高级的风情,最极致的妩媚风流,是并不需要男性在场的。

在她身上,恰到好处地调和了儒者的道德修养与豪杰的恣肆张扬,使得她在命运的强风中,能够保持心灵的平衡,虽迫降,不折翼。

人生的绝境再次到来,张汝舟的恶劣人品,不堪受辱的怒火,反而将她消沉的斗志再次激发出来。在这一场壮士断腕、绝处逢生的战斗中,她的聪明才智、意志力、自尊心、对理想的追求,都浴火重生了。

入选文学好书榜四月榜单!

《山河共此忧愁:李清照和她的时代》 | 王这么

人气作者王这么全新力作

以一本书的厚度,还原一位丰满立体的李清照,

看她——如何面对生命中必然的得到与丧失?

如何挣脱世俗的眼光和规训,活成真正的“大女主”!

| 内容简介

《山河共此忧愁——李清照和她的时代》以现代人的眼光和意识解读李清照其人其作,将对诗词的解读,融入对历史风貌的描述和女性的剖析中,达到词、史、事、人交融,既有故事亦有情意抒写,缅怀李清照时也不乏风趣的指点评价,将李清照的形象从标签、符号、意象中抽离,还原成一位丰满、立体的李清照。

| 作者介绍

王这么,女,70年代生人。前媒体工作者、自由作家。现居安徽。出版作品有《大好河山可骑驴》《雅人有深致》《万物自有伤心处》《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等。

他们不是随波逐流之辈,他们走在时代的前面,时代纵使曾对其百般轻视,最终要引以为荣。

——王这么

原标题:《李清照 | 世间女子最高级的风情,并不需要男性在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