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孙燕姿:很抱歉

2023-05-25 13: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这两天,孙燕姿或许会让你增加一点对于AI时代的沮丧。

如图。5月22日,孙燕姿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上发布了一篇《我的AI》。

孙燕姿,1978年生人,高龄母亲。她的二女儿出生的时候,她已经40岁。如今,肚子里又已装入“老三”。现在为了推动“生生生”,甚至有不少声音说“高龄母亲也是一种返老还童”。不管是否会返老还童,烦恼与疲惫一定是少不了。因此,孙燕姿在她的博客中,首先是很自然地以“当我正在为自己凸出的肚子和孩子们的日常琐事烦心时”作了开头。又或者说,这个个体体验,正是她想要发布这篇博客的最直接微妙的导火索。

孙燕姿是一代人的青春。2001年,她横空出世,打败当年同是新人的周杰伦,夺得了台湾金曲奖最佳新人奖。但是,不管她有多少“天后”的光环,台下的她逃脱不了与我们一样的各种个人俗世情感与烦恼。如今的她,作为即将生产第三个娃、已经45岁的高龄母亲,或许正处于俗世烦恼的峰值点。但是,正在这样的一个时间点,你发现一个AI的你正在代替你,日夜不停地在创作,引发了不小的“飓风”。一些媒体甚至说:“孙燕姿是一代人的青春,AI孙燕姿或许将成为新一代人的青春。”

你看着AI的你,会想什么?至少,你一定想说点什么。这就是孙燕姿回应的“触发点”——于是我决定来写一些对她的感想。

我的粉丝们都已跳槽,也同时接受我就是一名冷门歌手的事实。而我的AI角色也成为了目前所谓的顶流。毕竟该怎么跟一个每几分钟就能推出一张新专辑的“人”比呢?

无论是ChatGPT、AI或叫什么名字都无所谓,这个“东西”能够通过处理海量的信息,同时以最连贯的方式拼接组合手头的任务,来模仿和/或创造出独特而复杂的内容。等一下,这不就是人类已经在做的吗?之前我们一直坚信,思想或观点的形成是机器无法复制的任务,这超出了它们的能力范围,但现在它却赫然耸现并将威胁到成千上万个由人类创造的工作,比如法律、医学、会计等行业,以及目前我们正在谈论的,唱歌。

你可能会反对,说自己还是能分辨,它既没有情绪,也没有音调(或任何你想得到的专业术语)的变化。很抱歉,我怀疑这只会是个非常短暂的反应。

讽刺的是,人类再怎么快也无法超越它。没有人类能够获得如此大量的信息并且在正确的时机做出正确的决策,或者犯下正确的错误(OK,或许我想得有点太远)。这项新技术将能够为每个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无论是独立的、扭曲的还是疯狂的、都可能会有一种专门为你创作的独特内容。你并不特别,你已经是可预测的,而且不幸的是,你也是可塑的。

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在吃着爆米花、坐在电影院最好的位置上的观众。(顺便说一句: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没有任何技术能预测我本人是什么感受,直到这篇文章出现在网络上)。这就像看到那部改变了我们生活的电影《瞬息全宇宙》,有别于电影的是,爱并不是拯救这一切的关键。

在这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中存在。凡事皆有可能,凡事皆无所谓。我认为思想纯净、做自己,已然足够。

就写到这里,祝你一切安好。

在孙燕姿回应的前些日子,出版过《未来简史》的尤瓦尔·赫拉利在前沿论坛上作了一篇关于AI威胁的演讲,再次明确表达“在几年内,AI可能会消化掉整个人类文化,消化掉我们几千年来创造的一切,然后开始大量产出新的文化创作,新的文化物品。我们要记住,我们人类从未直接接触到现实。我们总是被文化包围,我们总是通过文化的棱镜来体验现实。”

尤瓦尔·赫拉利的说法,其实可以分两点来读——第一,吞噬人类文化的“饕餮”怪物已经出现;第二,文化的真实与虚构。——其中,第二点或许更具有未来的“价值”。因为对于确定性的事物,我们只能接受,但是,对于不确定性的事物,我们都能参与与创造。

关于对第二点的以上看法,你是否会觉得有些意外并有些懵圈?我们都在说这是一个不确定的年代,大多人的潜台词是“不确定性是可怕的”。但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确定性不是怪物,不确定性就是怪物,因此不确定性是可怕的?”仔细想想吧。

对AI孙燕姿,大家都是什么态度呢?一些网友甚至都已经帮忙给出了私人创作AI孙燕姿的方法与路径,更多的,如下图——

关于AI音乐,一些专业人士都已经在行动。比如一位格莱美获奖音乐制作人已经有了将AI软件商业化的计划。比如歌手Grimes宣布——任何人都可以用AI技术套用她的嗓音创作歌曲,这样做不会受到惩罚,她只要求获得50%的版税分成。

孙燕姿究竟是什么态度呢?《我的AI》全篇,没有一处提及版权。全篇中,最有意思,最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其实是“我觉得自己自己就像一个吃爆米花、坐在电影院最好的位置上的人”。对待AI孙燕姿,孙燕姿真是只有烦恼与恐惧吗?这一句话的潜台词其实是“开始你的表演”,还可以再加上一句“总会散场”。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理解孙燕姿的另一句“人类无法超越AI”,可以看见另一句——“AI无法预知人类的不确定性”。所以,她在前面那句话之后,紧接着跟了一句:“顺便说一句: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没有任何技术能预测我本人是什么感受,直到这篇文章出现在网络上。”——这是只有“孙燕姿”才能创造与延伸的“不确定”。

“Where anything is possiple,where nothing matters.”——至此,或许,我们真的可以说,孙燕姿的回应,是对于AI最好的回应。

原标题:《孙燕姿:很抱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