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又丧又焦虑的打工人,是太矫情了吗?

2023-05-31 19: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明明坐着上了一天班,也没有特别繁重的工作,但还是会觉得身心疲惫?甚至想逃避工作?

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职业倦怠报告》显示,88%的受访者有着不同程度的“厌班”情绪,只有12%的人能在上班中获得快乐。打工人职场倦怠指数高达68.4(满分100),职场倦怠情绪普遍存在。

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高达20.4%,创2018年有该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

在“就业难”盛行的当下,又丧又焦虑的打工人,是太矫情了吗?

职场人倦怠指数 / 前程无忧《2022职业倦怠报告》

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是众多打工人的愿望。

美国职业发展专家David Pollard在《找到职业甜蜜区》一书中曾提出“职业甜蜜区”(Sweet Spot)的概念。他认为人的职业甜蜜区应同时满足三个要素——热情、优势与价值。处于“Sweet Spot”的人在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表现更好。

“职业甜蜜区”(Sweet Spot)

学者梁永安认为,在工业化社会中,工作流程变得更精细,分工更明确。工作流程变得碎片化带来的影响是,流水线上工作的工人,看不见上下游、前后工序,只管执行其中一部分的工作。就像电影《摩登时代》中的夏尔洛一样,他只负责工厂流水线上的拧螺丝工作,每天机械性地重复拧螺丝。在这样的情境下,人负责执行指令就可以了,不需要思考,处于被支配地位。

人被工作“切碎了”,再加上自主性的缺失,就容易产生无意义感、无价值感,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工具人,看不到工作的前途与未来,从工作中获取不了满足感、价值感。这时的你脱离了职业甜蜜区,就很容易产生工作倦怠。

图 / B站@梁永安

再加上,某些企业的不合理加班,将劳动者工具化。他们宣扬着“努力加班,拼命奋斗”的畸形文化,不断压榨劳动者,迫使其开启高强度的工作模式,让很多打工人的时间和强度压迫性变得过高。人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就容易出现“异化”“被工具化”的强烈感受。

几千年前,亚里士多德就说过:“所有挣钱的工作都在吸食和降低你的精力。”又丧又焦虑的打工人,不是矫情,更可能是“异化劳动”的“产物”。

电影《摩登时代》有这一幕:为缩短员工的吃饭时间,老板发明了吃饭机器人。在吃饭的间隙,卓别林扮演的工人夏尔洛不能停下手上的活,只能固定坐在设计好的座位上,一边拧螺丝,一边接受着机器人喂饭。

 

图 / 《摩登时代》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工人劳动丧失了自主、自由和自觉。为了达到资本主义企业的既定目标,企业组织对任何可能影响生产效率的个人行为和精神进行控制,打工人的劳动也就被异化了。

马克思说:“如果我们与属于我们的东西分离,我们失去了对它的控制,我们就和它之间产生了异化。”

《反资本世界简史》

[英]大卫·哈维 著 / 陈诺 译

广东人民出版社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的理论并揭露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四种异化劳动现象。

第一种是劳动者同他所生产的劳动产品相异化。简单来说就是,作为劳动者的你生产的产品越多,你就越贫困。这不同于多劳多得,而是多劳多穷。虽然你每天在帮企业生产产品,但这些产品并不属于你。

而第二种则是劳动自身的异化,劳动在本质上是人的内在需要,但在异化劳动状态下,劳动却成为对人的一种外在的压迫力量。

在《摩登时代》中,为了配合加速的螺丝传送带,夏尔洛只能疯狂加速拧螺丝,在老板的监视下一刻不得松懈。劳动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肉体和精神的摧残压迫。

“人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机器资本的奴隶——机器反过来控制了人,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属物,劳动的异化导致人的异化。”就算夏尔洛被卷入传送带里,他看到螺丝还是会拧。

图 / 《摩登时代》

所以第三种就是人的劳动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说白了,就是越劳动越觉得自己不是人。劳动是迫于生存的手段。

而第四种则是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异化。人与人之间出现相互对立、对抗、剥削、统治、奴役、支配……

“异化劳动”久后,打工人渴望释放压力、追求快乐。

解压衍生出的各色新型消费品,吸引着众多年轻人追捧与购买,比如可捏爆拉扯的“史莱姆玩具”、自带解压气泡的手机壳、坏心情急救包、ASMR解压葡萄球、解压肥皂等等。

图 /解压葡萄球

在B站,一条沉浸式刮肥皂的视频播放量竟高达285万。“轻轻一刮,散落的肥皂碎片和无数的烦恼思绪都跟着刮走了一样,一不小心就看完了一整个视频。” 有网友评论。

图 / 解压肥皂

大卫·哈维认为,补偿性消费主义被视为解决在工作中正在经历的异化的方式之一。它是一种替代的心理需求满足工具。“消费者通过购买各种不同的产品,来弥补自己尚没有得到满足的深层次心理需求。”

加上受商品的拜物情结影响, 作为消费者的你不了解商品的具体生产过程,无法衡量某一商品的制作成本,你只能用虚幻的方式去理解它。在品牌和广告的打造下,这些解压神器被赋予了个性、差异,被注入了灵魂,成为消愁、宣泄情绪的代表。 让你误认为,自己无需做出任何努力,只要购买和占有它就能让自己拥有这些特质。买就没有烦恼了。

 

《制造消费者》

[法]安东尼·加卢佐 著 / 马雅 译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为了消减异化感、弥补工作中的悲惨遭遇,有些人的休闲与娱乐方式甚至呈现出“报复性补偿”的极端形式,下班后“通宵泡吧”“特种兵式旅游”“报复性购物”……

 

图 / 特种兵式旅游主打紧凑高效

就像前不久的五一,众多打工人争相出游,话题#人人人人你人人人人#多次登上微博热搜。上海外滩、洪崖洞、大唐不夜城到处人山人海。

图 /微博

其实,这也体现了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异已性的问题:“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打工人好不容易获得了短暂的可自主支配的自由时间后,纷纷逃离高压工作环境,寻求另一种方式进行压力释放。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适度解压,过于极端的方式,只会加重自身的身心疲惫感。

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如今,很多人为了工作丢弃了生活。

图 /《去有风的地方》

参考资料:

[1]李涛. 马克思异化劳动四重规定的论述逻辑[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3):1-7.

[2]陆启月. “焦虑的职业”:内卷下的超时劳动生产机制[D]. 华东师范大学,2022.

[3]尹香凝.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域下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研究[D].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22.

[4]肖飞俊. 中国互联网企业员工过度劳动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5]陈卓. 劳动的异化与日常生活的异化——基于电影《摩登时代》的分析思考[J]. 名作欣赏,2018(18):154-155.

[6]郑晓莹,彭泗清. 补偿性消费行为:概念、类型与心理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09):1513-1520.

[7]徐燕如. 异化劳动的根源——资本主义的原罪[J]. 沧桑,2011(01):112-113.

原标题:《又丧又焦虑的打工人,是太矫情了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