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冠脉CTA的图像质量:如何应对挑战?

2023-05-26 17: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赵喜同学 XI区 收录于合集#心血管 117 个 #诊断 29 个 #检查流程 37 个 #辐射 23 个 #小技巧 103 个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

大家好,欢迎大家访问XI区!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具有非常高的阴性预测值,使其成为排除重大冠状动脉疾病的合适工具。冠状动脉CTA是一个在技术上非常复杂的检查,比其他类型的CT检查更强调扫描技术。图像伪影是造成误诊和漏诊的原因,使得冠状动脉CTA的诊断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伪影的识别和操作者的经验。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些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以及未来的方向。

冠状动脉CTA的图像质量

冠状动脉CTA的基本原理是在冠状动脉增强高峰期采集获得无运动的心脏容积数据。最终的图像质量和相关的辐射暴露是由技术和病人相关的因素决定。因此,图像质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单一的客观尺度。研究已经确定,冠状动脉的大小是决定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实践中,影响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所有因素的最终终点是它们对图像解读的影响,它假定以下所有定量或定性的变量比例应在 "可接受 "的范围内:噪声、血管强化和冠状动脉运动。

图像噪声是决定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主要取决于到达探测器的X射线光子的数量。图像噪声受技术和病人相关参数(如体重和解剖结构)的影响,在图像重建过程中使用何种卷积核也影响图像清晰度与噪声水平。通过在增强结构(如左心室腔或胸主动脉)中放置一个感兴趣区域(ROI),可以定量测量图像噪声。在ROI区域内获得的HU值的标准偏差就是图像噪声水平。背景噪声也可以被认为是空气中ROI的标准偏差(如气管或主支气管)。目前没有报道图像噪声的标准截止值,但一些作者建议≤30H的值可以提高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

除了图像噪声,图像的可解释性还受到血管增强程度的影响。以前的报告表明,冠状动脉CTA图像的可解释性需要血管衰减值>400HU。

虽然血管增强和图像噪声都是决定图像质量的决定性参数,但在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实际应用中,单纯使用两者之一都不能准确评估图像质量水平(参见XI区:),此时使用信噪比更为有用。信噪比是一个通用术语,表示一个特定图像有多少信号与多少噪声。同样,对比度-噪声比是由不同材料的CT密度值与背景噪声的差异决定的。目前没有统一标准。

当图像噪声和血管增强充分时,其余影响诊断的因素与运动有关。这些都是主观性质的,可以用Likert 量表对冠状动脉轮廓的明显模糊和管腔的可视化进行视觉评估。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技术参数主要包括时间分辨力、空间分辨力、对比度分辨力和辐射剂量。此外,通过同步心电图(ECG)记录使图像采集与心脏运动同步也非常重要。在平衡图像质量和辐射暴露方面,这些技术因素相互密切相关。

时间分辨力是指计算或重建一个横断面CT数据集所需的所有X射线数据的最小时间(更多内容参见XI区:)。在冠状动脉CTA中需要高的时间分辨力,以确保快速移动的冠状动脉的图像没有运动。影响时间分辨力的最重要的参数是机架的旋转速度。

空间分辨力定义了CT扫描仪辨别高对比度解剖细节的能力,通常以从模体扫描中获得的每cm线对(lp/cm)为单位(更多内容参见XI区:)。它必须在扫描的X-Y平面(层面内)和Z方向(层面间)上考虑。从技术上讲,点扩散函数的半峰全宽(FWHM)表达了CT扫描仪在空间分辨力方面的性能(更多内容参见XI区:)。FWHM定义了两个相邻的结构是否会在图像中被分开表示;一般来说,相隔至少一个FWHM的两个结构可以相互区分,而相隔<1 FWHM的两个结构在重建的图像中必然会合并在一起。因此,空间分辨力取决于探测器的特性,但也取决于所使用的重建卷积核、物体对比度和图像噪声。由于这些信息在图像上不可用,所以体素尺寸经常被用作替代标记。

体素大小取决于轴向图像中的像素大小和平面分辨力。它由矩阵(如512×512)和视野(FOV)决定,而平面分辨力则取决于探测器的孔径宽度和焦点大小。根据奈奎斯特频率方程,在没有采样误差的情况下,可评估的最小冠状动脉直径应至少是体素大小的两倍。一般来说,空间分辨力(以FWHM表示)约为0.5-0.7mm,体素大小约为0.5×0.5×0.5mm或更小,足以对大多数冠状动脉成像。

用最短的采集时间快速覆盖整个心脏有助于避免与呼吸有关的伪影,这可以通过增加探测器的宽度来实现,从而增加每圈的解剖学覆盖范围。在目前的多探测器CT扫描仪中,探测器阵列(N×T)的范围从大约40mm到160mm,其中T是单个切片厚度,N是同时采集的切片数量。当整个心脏在每次旋转时都在解剖学探测器的覆盖范围内时,不需要移动检查床。否则,需要不同数量的检查床移动和心脏周期数来确保完整的心脏覆盖。螺距被定义为每次旋转的检查床进量与探测器覆盖范围的比率;p = 检查床进量/(N×T),在CCTA中,单源CT的螺距典型值为0.2至0.4,而双源CT(DSCT)的典型值为3。

经常使用的术语 "对比度分辨力 "是指在相邻物体之间可以检测到的最小的物质密度差异;它通常被描述为在一个确定的曝光水平下的百分比(%)密度差异(更多内容参见XI区:)。

辐射剂量可以通过标准的剂量描述进行定量评估(更多内容参见XI区:):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单位:mGy)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单位:mGy·cm)。估计的有效剂量(E;单位:mSv)代表了参考人的全身剂量的生物风险。它最好是通过使用详细的计算器官剂量模型来估计,该模型考虑了所选择的技术、扫描的解剖位置和病人的大小。由于实际原因,也可以通过使用一般的剂量-长度积与E的转换系数,即所谓的K因子来提供一个粗略的估计,该因子由解剖位置决定。有报道称,使用常规胸部CT的转换系数k=0.014-0.017 mSv mGy-1 cm-1,往往严重低估冠状动脉CTA的E,因此认为k=0.026 mSv mGy-1 cm-1的值更合适。对于部分身体暴露,E的估计仍然存在问题,其固有的相对不确定性约为±40%。尽管如此,E仍然是比较解剖区域之间以及与其他成像方式的剂量的重要依据。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密切相关,二者几乎都受到所有针对患者和CT采集参数的影响,包括管电流(毫安)、能量(千伏)、机架旋转速度、扫描长度和检查床速度等等。

图像伪影

图像伪影通常是由前面提到的图像质量的决定因素的失败导致。表1总结了CCTA的临床相关伪影及其潜在解决方案。最常见的伪影与心脏、肺部或体表运动有关,导致冠状动脉模糊(图1)和阶梯伪影(图2)。它们的存在取决于扫描仪的时间分辨力,但也取决于心外运动的存在,如呼吸或自主运动。

表1 主要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伪影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伪影

问题

原因

解决方案

模糊

运动

-HR > 采集速度

-采集过程中出现呼吸运动

-不适当的心动周期相位重建

-心率控制(β-或钙通道阻断,伊伐布雷定)

-呼吸训练

-最佳的心动周期相位重建

-使用多段式采集/重建

阶梯或条带

-运动

-心脏周期相位选择错误

-心率变异(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心电图信号采集失败

-采集过程中的呼吸运动

-心率控制(β-或钙通道阻断,伊伐布雷定)

-最佳的心动周期相位重建

-心电编辑

-扫描前心电信号质量检查

-呼吸训练

条纹暗带

线束硬化效应

-金属植入物、手术夹和冠状动脉支架

-充满高碘浓度的血管

-避免未稀释的造影剂(使用生理盐水冲洗)

-使用高keV的单能X射线束(双能CT)

开花(Blooming

高密度的物体的放大效应

-冠状动脉钙化

-金属植入物、金属夹和冠状动脉支架

-使用高空间分辨力重建算法+迭代重建(以减少噪声)

-使用最小的可用焦点

-使用高keV的单能 X射线束(双能量CT)

风车

高衰减的结构被低衰减的边缘包围,低衰减的结构显得更大,并形成 "扇形 "外观

-在采集时移动结构

-HR>时间分辨力>螺旋采集的螺距

-优先选择序列采集

-控制心率(β-或钙通道阻断剂,伊伐布雷定)

-优化螺旋扫描的螺距

低密度

气泡

-造影剂内的空气

-操作不当

在注射造影剂前检查输液管。

图1 在前瞻性心电触发的冠状动脉CTA扫描中,右冠状动脉的CPR显示第二段心脏运动相关的模糊伪影(a,圆圈),在同时记录的心电图上显示(b,平均HR=75 bpm)由于高心率(HR)引起。

图2 在回顾性心电门控的冠状动脉CTA上,右冠状动脉的长轴CPR显示由于心律失常而产生的阶梯伪影(a,箭头),如同时记录的心电图(b)所示。

当时间分辨力不足以准确记录移动的目标结构时,就会出现模糊现象[例如,当数据采样超过舒张期静止期时,由于高心率(HR),或由于选择了不适当的重建窗口]。由于右冠状动脉的速度和运动范围比其他冠状动脉段高,因此最常受到影响。

条带伪影或阶梯伪影是由于连续的机架旋转之间的心相错位而造成的成像数据的断面空白。最常见的原因是采集时的呼吸运动,心律失常或采集时的心率变化。

线束硬化是由于X射线光束在通过具有混杂密度的横截面时,其平均光子能量增加造成。混合能量光束的低能量光子主要被吸收,导致光束到达探测器时的平均能量更高。它导致整个图像中出现暗带,即所谓的条纹伪影。在实践中,这些伪影通常由高度衰减的结构或界面产生,如高碘浓度(如上腔静脉)、手术夹和金属植入物(起搏器、支架)。

在开花伪影中,高衰减物体看起来比实际大。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光子能量不足和部分体积效应;后者是由时间和空间分辨力不足造成的,特别是在Z方向。冠状动脉支架,以及在某种程度上血管钙化,对衰减相关的影响特别重要,因为它们同时产生条纹和放大伪影,由于运动、部分体积效应和线束硬化,造成不适当的血管腔可见度或支架内可见度(图3)。

图3 左前降支CPR图像上的高密度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伪影:(a)65岁男性,有多次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史。可见两个支架,近端支架密度更高(箭头),阻碍了管腔的观察,而远端支架表现出较好的管腔可见度(箭头)。(b) 69岁男性,患有糖尿病。广泛的钙化阻碍管腔评估(箭头)。

开花伪影的大小和支架管腔的能见度主要取决于支架的大小、支杆的厚度、材料和网状设计。镁合金支架在冠状动脉CTA中远比钽涂层支架有利,支架内能见度可达90%,取决于支架的大小。

螺旋形伪影具有典型的风车样外观,在螺旋采集过程中看到移动物体或在心电同步失败的情况下出现。在采集过程中,检查床的移动导致物体的不同部位产生投影。在沿Z轴斜向的冠状动脉段,这种螺旋插值过程导致血管周围出现低密度区域(图4)。

图4 冠状动脉CTA的冠状位(a)和轴位(b)重建显示了充满造影剂的右冠状动脉周围的低密度伪影(箭头),这是由于与心率有关的螺距不匹配造成。

最后,从理论上讲,图像伪影也可能是由低衰减物体引起,如在使用造影剂时引入右心或肺动脉的气泡,或在检查后引入纵膈的气泡。

图像质量改进策略

所有主要的CT扫描仪供应商都制定了他们自己的专有解决方案,以尽可能消除上述伪影和技术限制(图5和表2)。

图5 21世纪前十年冠状动脉CTA技术的主要变化:探测器的数量和覆盖范围增加了10倍以上的同时,机架旋转时间减少了一半以上。

表2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四大供应商最新技术进展

项目

供应商

通用电气

飞利浦

西门子

佳能

心律失常

-适应性门控

-心电编辑

-自动心律失常检测

-心电编辑

-自适应心电触发序列扫描

-心电编辑

-心律失常检测

-心电编辑

机架旋转速度(ms)

280

270

250

275

最大Z轴覆盖(cm)

16

8

5.76

16

X射线管的数量

1

1

1或2

1

探测器技术

Gemstone clarity

NanoPanel prism (IQon)

Stellarinfinity

PUREVision

迭代重建

ASIR

iDose4

IRIS

SAFIRE

AIDR

AIDR 3D

模型迭代

MBIR或Veo

IMR

ADMIRE

FIRST

除了所讨论的技术参数,成功的冠状动脉CTA还取决于适当的病人选择和准备(图6)。此外,与每一次CTA检查一样,需要对冠状动脉进行均匀的动脉强化。这里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包括造影剂总量、碘浓度、注射速度和注射时间,这些参数应根据病人的体型[如体重指数(BMI)]进行调整。例如,有研究表明,将千伏电压从120kV降低到100KV,不仅可以减少辐射量,而且在相同的注射速度下,血管的衰减也会明显增加(27-36%)。这是因为在较低的能量下,碘的衰减较高。然而,图像的噪声也增加了16-81%,这使得只有在儿童和低BMI的成人中才可以将球管的能量进一步降低到80 kV。使用具有低管电压的管电流优化技术的设备,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更个性化地使用低kV成像。(更多内容参见XI区:)。

图6 优化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分步策略:在目前的冠状动脉CTA技术下,不同的行动可以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优化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灰色方框强调了预期技术进步的作用。

病人的选择和准备

钙化严重的冠状动脉患者的检查假阳性率较高,主要原因是这些高密度结构产生的条纹和开花伪影。即使是64排和较新的CT系统,在有严重钙化的情况下,冠状动脉CTA对明显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然很高。由于运动进一步加剧了与钙化有关的伪影,应检查患者是否符合屏气和心率稳定等条件。根据扫描仪的时间分辨力,在一些机构中,心率不齐或心率超过一定限度(通常为每分钟65次)的病人会预先使用β-受体阻断剂,以改善图像质量和减少辐射。然而,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达到目标心率的效果仍然是一个讨论的主题。对于有β-受体阻滞剂相对或绝对禁忌症的病人,钙通道阻滞剂和伊伐布雷定是已知的替代方案。

最后,在进行冠状动脉CTA之前,服用0.4mg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的直径,以提高图像质量,尤其是对较小的分支(参见XI区:)。

硬件解决方案

在过去的十年里,扫描仪的主要硬件组件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所有的供应商都把重点放在提高机架的旋转速度和(不同的供应商)增加探测器的数量上,从而提高数据的采集。

在冠状动脉CTA中,部分重建算法允许从机架旋转一半内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即所谓的半扫描重建。这可能会引起混淆,因为CT探测器的X射线扇形光束角(约50°)加上平滑数据加权的过渡角,应加上180°旋转,导致图像重建的最小旋转约为260°。目前CT扫描仪的最大机架旋转速度在250-350ms范围内(表2)。DSCT在硬件上对时间分辨力做了额外的改进。DSCT是由两个约为90°排列的X射线管和两个相应的探测器组成,与单源扫描器相比,时间分辨力提高了两倍,且不受扇形光束角的影响。

球管得益于飞焦距技术,以及改进的功率和冷却能力。对探测器特性的强调导致了对光子的敏感性的提高,同时减少了探测器和检测脉冲之间的不应期。由于多探测器CT的空间分辨力受准直和焦点尺寸的影响,自从引入亚mm(0.5-0.625mm)探测器尺寸的元件后,其空间分辨力得到明显改善。最近的技术进步使得双能量扫描成为可能。关于图像质量,双能量采集允许在低能量(虚拟)和高能量(keV)下重建解剖结构,这可能有助于减轻条纹伪影或评估组织碘浓度。

目前,使用256排探测器和320排探测器的扫描仪,每次机架旋转的探测器覆盖范围分别增加到8cm和16cm,可以在没有检查床移动的情况下完成整个心脏的覆盖。图像采集时间缩短,需要最少的心跳次数和较短的屏气时间,不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或异位心搏引起的检查失败。获得单次心跳覆盖整个心脏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快速检查床移动(高螺距)的螺旋式采集协议,目前只有DSCT系统可以做到。

软件解决方案

冠状动脉CTA的具体挑战之一是将数据采集与病人的心率正确同步。心电同步可以是前瞻性的,也可以是回顾性的。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中,扫描在整个心动周期进行。在获得所有数据后,用户选择合适的心动周期片段数据进行重建,对应于冠状动脉运动最少的最佳阶段。相反,在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中,只在心动周期的预定片段中进行扫描,通常是在较低和稳定的心率的舒张中晚期。

时间分辨力进一步受到单扇区和多扇区重建的选择的影响(图7)。单扇区重建模式通常适用于心率<65-75bpm,其上限取决于现有设备的有效时间分辨力(机架旋转时间)。当用于较高心率时,所提供的时间分辨力不足以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使用多扇区重建来提高时间分辨力。在多扇区重建的采集中,在一个给定的位置采集几个部分扫描,将时间分辨力乘以一个等于扇区数的系数。与单扇区重建相反,至少需要两个心跳,这可以是前瞻性或回顾性地获取。如果探测器阵列足够大,每次旋转都能覆盖心脏体积的很大一部分,那么多扇区数据采集可以应用于前瞻性触发模式。在回顾性心电门控采集中,与单扇区重建相比,多扇区重建需要更小的螺距,以提供与实际心率有关的足够的数据冗余。多扇区重建的缺点包括要求所有扇区的成像应在心动周期的同一阶段进行,空间上相邻的扇区必须在同一心动阶段成像以建立平滑的半扫描间隔。不幸的是,与单扇区相比,连续的心动周期的变化往往使多扇区重建的图像质量越来越低。此外,在回顾性门控采集中,心脏周期持续时间(HR)、旋转速度和多扇区重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更多内容参见XI区:)。

图7 一名41岁男性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心率为92bpm:在对两个心动周期获得的全心数据进行多扇区重建后,在CPR和横断位重建上获得了右冠状动脉的优秀图像质量(a中的箭头)(b中的箭头)。单扇区重建(d中的箭头)导致了较低的时间分辨力并造成了较差的图像质量(c中的箭头)。

最近推出的其他减少运动的软件算法包括自动边界检测和使用单个心动周期内相邻心动阶段的信息来描述血管运动特征的算法(图8)。因此,在目标阶段确定实际的血管位置,并进行适应性补偿以减少意外的运动。(更多内容参见XI区:)。

图8 在不使用(a和b)和使用时间分辨力改进算法(c和d)的情况下,在平均心率为67bpm的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中,右冠状动脉的长轴和短轴多平面重建,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右冠状动脉上与心脏运动有关的模糊,评估支架通畅性(a和c的箭头)。

解决心律失常的策略取决于采集的类型:(i) 对于回顾性的螺旋采集,心律失常引起的伪影可以通过回顾性心电编辑来解决;(ii) 对于前瞻性序列扫描,当检测到心率变化时,采集会自动暂停并延迟到下一次心跳。

CT的平面内空间分辨力理论上接近于血管内超声和导管血管造影的0.1mm和0.2mm。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由于使用平滑卷积重建算法,平面内空间分辨力被限制在大约0.5mm。虽然这样的空间分辨力足以评估直径为1.5mm或更大的血管的显著冠状动脉狭窄,但它可能仍然不足以评估支架的通畅性和对严重钙化的动脉的冠状动脉狭窄进行有把握的分级。

为了达到与导管血管造影相媲美的空间分辨力,理论上需要增加16倍的辐射剂量,因为空间分辨力的提高会按比例增加标准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的图像噪声。最近实施的降噪重建算法,即所谓的迭代重建,与专用的锐化重建算法相结合,理论上可以将空间分辨力和图像噪声解耦,通过减少部分体积效应,提高图像质量,改善评估支架内管腔(图9)和冠状动脉钙化的诊断性能。

图9 55岁男性的冠状动脉CTA,有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左旋支支架植入史:使用迭代重建技术和最小视野(8cm)进行两种不同的重建算法(a中的标准算法和b中的锐化算法)。与标准重建算法相比,锐化重建算法的图像噪声更高,但可以看到近端旋支动脉严重支架内再狭窄的更多细节(b中的箭头),与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有更好的相关性(c中的箭头)。

辐射剂量优化和权衡

最初,冠状动脉CTA的辐射剂量通常是医学影像学中最高的,报告的E值高达16-32 mSv。今天,通过技术进步和实施剂量优化策略,在保持高质量图像的同时,辐射暴露已经大大降低:标准的剂量降低策略是:(i) 根据心率和组织密度动态调节管电流,(ii) 降低管电压,(iii) 在螺旋采集中使用动态准直。一项研究报告称,在心率较低且稳定的患者中,通过将回顾性心电门控采集转为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可减少68%的剂量,而将管电压从120kV转为100kV,可减少53%的剂量。因此,应主要考虑在不肥胖的病人中(BMI<30 kg m-2)使用更低的管电压。动态准直有助于减少由于Z轴过度照射造成的不希望的辐射暴露,这在螺旋扫描中尤为突出(节省24%的剂量)。最近的减少剂量的策略是上述讨论的大螺距DSCT采集、宽覆盖扫描仪和迭代重建。与标准的FBP相比,混合迭代重建是指一种使用数学和统计学模型的算法,以减少图像噪声,同时试图通过重复的向后 "迭代 "重建循环来保留高分辨力的图像,从而在不增加噪声的情况下减少曝光。显然,最大的剂量降低可以通过之前描述的策略的组合来实现。(更多内容参见XI区:)。

尽管现在冠状动脉CTA的有效辐射剂量在某些条件下可以接近每年的背景辐射水平,但女性乳腺组织的剂量仍然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据报道,与标准乳房厚度的标准乳房摄影术中可达到的2.0 mGy的剂量相比,高出10-30倍。

除了实施前面描述的剂量有效的扫描模式外,还可以通过选择性的面内铋屏蔽来进一步减少乳房辐射剂量。虽然由于对图像噪声的有害影响,对其使用仍存在争议,但研究报告显示可节省40-50%的乳腺剂量。此外,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女性冠状动脉CTA检查中,使用乳腺屏蔽会降低图像质量,对DNA损伤没有影响。

图像质量和未来方向

扫描仪硬件、软件和图像处理的进一步改进,有望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和/或更少的辐射剂量(图6)。

智能运动校正算法、更快的传输系统和多源扫描仪将进一步减少冠状动脉运动,其单独或组合实施目前受限于图像重建能力的计算需求。

能谱成像的进步为光子计数CT进入临床铺平了道路,这是一种分析整个光子光谱的技术(更多内容参见XI区:)。光子计数CT有望改善软组织的分辨能力,减少辐射剂量,并提供更薄层厚和更高空间分辨力的图像。与双能量相比,光子计数冠状动脉CTA将通过分析造影剂浓度和/或光谱衰减的差异,提供有关心肌和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的更详细的信息。

与混合迭代重建算法相比,全迭代算法引入了基于模型的前向投影重建分析,导致图像噪声和辐射剂量之间进一步脱钩,特别是在低剂量范围(CTDIvol 2-4 mGy)。据报道,与标准FBP相比,噪声抑制率超过50%。全迭代重建算法的缺点是计算速度更慢,导致图像重建时间延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这一问题将得到解决。

结论

技术进步使得扫描范围、空间、时间和对比度分辨力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通过不断提高图像质量,预计会有更容易的采集、后处理和更好的诊断信心。同时,通过减少剂量的策略,病人的安全也得到了改善,最近的成就表明,在不久的将来,甚至可以期待进一步减少剂量。主要的CT构造器技术之间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将每个供应商的优势都结合到一个"完美 "扫描仪中,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巨大的进步,非常值得怀疑。同时,目前最先进的扫描仪已经改变了人们对冠状动脉CTA是一种有害技术的看法,转而采用一种仅有少量辐射的高剂量效率技术,为冠状动脉和心脏组织成分成像等新的适应症铺平了道路。

更多干货,关注XI区!

文献原文:Ghekiere O, Salgado R, Buls N, Leiner T, Mancini I, Vanhoenacker P, Dendale P, Nchimi A. Image quality in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hallenges and technical solutions. Br J Radiol. 2017 Apr;90(1072):20160567. doi: 10.1259/bjr.20160567. 文章有删改,仅供专业人士交流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

参考文献:

Ghekiere O, Nchimi A, Djekic J, El Hachemi M, Mancini I, Hansen D, Vanhoenacker P, de Roos A, Dendale P.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Patient-related factors determining image quality using a second-generation 320-slice CT scanner. Int J Cardiol. 2016 Oct 15;221:970-6. doi: 10.1016/j.ijcard.2016.07.141.

Tatsugami F, Higaki T, Nakamura Y, Yamagami T, Date S, Fujioka C, Kiguchi M, Kihara Y, Awai K. A new technique for noise reduction at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with multi-phase data-averaging and non-rigid image registration. Eur Radiol. 2015 Jan;25(1):41-8. doi: 10.1007/s00330-014-3381-9.

Leschka S, Stolzmann P, Schmid FT, Scheffel H, Stinn B, Marincek B, Alkadhi H, Wildermuth S. Low kilovoltage cardiac dual-source CT: attenuation, noise, and radiation dose. Eur Radiol. 2008 Sep;18(9):1809-17. doi: 10.1007/s00330-008-0966-1.

Tatsugami F, Matsuki M, Nakai G, Inada Y, Kanazawa S, Takeda Y, Morita H, Takada H, Yoshikawa S, Fukumura K, Narumi Y. The effect of 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 on image quality in 320-detector row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Br J Radiol. 2012 Aug;85(1016):e378-82. doi: 10.1259/bjr/10084599.

Achenbach S, Paul JF, Laurent F, Becker HC, Rengo M, Caudron J, et al.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image quality for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with iobitridol and two contrast agents with higher iodine concentrations: iopromide and iomeprol. 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trial. Eur Radiol 2016; 27: 821–30. doi: https://doi.org/10.1007/s00330-016-4437-9

Kim EY, Yeh DW, Choe YH, Lee WJ, Lim HK. Image quality and attenuation values of multidetector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using high iodine-concentration contrast material: a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iopromide 370 and iomeprol 400. Acta Radiol 2010; 51: 982–9. doi: https://doi.org/10.3109/02841851.2010.509740

2023年5月26日

如果你觉得写得还不错,请分享、在看和打赏!

原标题:《冠脉CTA的图像质量:如何应对挑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