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匠艺研究|明清苏州工艺荟萃之地:专诸巷

2023-05-29 09: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作者:一枕星河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专诸巷,图源方志苏州

专诸巷,是一条长不足500米的苏州古城小巷,它看起来与其他小巷并无不同。然而,它的名字就非同凡响——专诸,春秋时代的刺客,正是他刺杀了吴国第二十三代王僚,成功帮助公子光取而代之。而公子光就是姑苏城历史上最出名的人物之一——吴王阖闾。可以说,专诸改变了吴国的历史,也改变了苏州的历史。据说这位家乡无锡的义士长眠在这里,所以这条小巷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明代隆庆时期因为有人认为专诸是谋杀之士,对民风不祥,将这里改名为“迁善巷”,清末民初又谐音改为“穿珠巷”,看起来都是因为避忌专诸一词背后的冷兵器气息。春秋时期吴人尚武,干将莫邪的传说也以春秋吴国为背景,“铸剑”“复仇”“弑君”等要素,都展现出当时吴人的直率、粗犷与血性。现在,苏州姑苏区的主干道依然使用“干将”命名,莫邪路也在附近。这些地名,可能是吴人尚武传统的一丝余晖。苏州的器物工艺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崭露头角,吴钩越剑都是冷兵器时代的典范,吴钩是一种曲形的、类似剑的兵器,因吴人善铸吴钩,后来就用吴钩代指利剑。

春秋 吴王夫差剑,现藏苏州博物馆

 

春秋 铜剑,吴江苑坪东太湖边出土,现藏苏州博物馆

到了诗歌盛行的时代,“吴钩”一词就广泛出现在期待以武报国的诗句里了——“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经过辨丰剑,意气逐吴钩”“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可见吴人尚武之气魄多么引人神往。

也许是吴地器物工艺本就有良好的基础,加之后来经济发达人文荟萃引来奇妙的反应,专诸巷竟迎来一个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机缘。这回它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些人名,还有传世且珍贵的工艺品,以及一连串的引人追思的奇闻轶事。

从专诸巷走向全国的“苏作”,可以说是苏州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明清时期苏州的玉器制作称“苏作”,精雕细刻,惜料不惜工,闻名遐迩。专诸巷自明代开始,就逐渐成为玉作一条街,其荟萃天下美玉和名匠,盛极一时。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曾盛赞苏作玉器:“良玉虽集京师,工妙则推苏郡。”乾隆皇帝的诗多次称赞专诸巷和苏作;“相质制器施琢剖,专诸巷益出妙手”“专诸巷里玉匠纷,日出新样无穷尽”。

苏州阊门内的专诸巷
清 徐扬《盛世滋生图》(《姑苏繁华图》)局部,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专诸巷还有一座庙叫周王庙,苏州人称周王为玉业祖师。治玉名家陆子冈居住在专诸巷,更给专诸巷平添了诸多传奇色彩。陆子冈是明代玉作代表,平刻和微雕技术高超,他独创的“昆吾刀”雕刻技法,能够在刚硬的玉石上雕刻诗文铭款,手法细腻,为明代文人所推重。遗憾的是,这位活跃在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的玉匠,并没有传人。《太仓府志》记载陆子冈治玉:“用刀雕刻,遂擅绝。今所遗玉簪价,一枚价五六十金。子冈死,技艺不传。”明代著作对他有很多记述,溢美之词,不计其数,张岱称其治玉为吴中绝技,上下百年保无敌手,并把他治玉的技艺上升到“道”的高度,无疑是对他的无上赞美。

明 子冈款白玉簪,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专诸巷依然是玉作生产荟萃之地,并且逐渐成为玉器加工和交易市场。冯梦龙《警世恒言》中《张庭秀逃生救父》一节里就有天库前(西端与专诸巷相通)的王员外就是开玉器铺子这样的叙述。可见当时专诸巷为苏州玉器制作的典型代表。此时专诸巷的玉作分工明确,更有技术突破——创造性的镂空活链套环正是发源于此处。专诸巷尤其仿制古玉水平高超,几乎骗过乾隆皇帝的眼睛。因此名气大噪,专诸巷的苏作工匠还远上京城,为宫廷制作玉器。此外,专诸巷的竹木牙雕、水晶、玛瑙制品也属当世一流。

明“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现藏故宫博物院

除了陆子冈,后来专诸巷还曾居住过一位传奇女匠人,她的名头在她的那方天地里也是响当当的。这位女匠人从事的是一门看起来冷门、吃力又颇为文雅的行当——制砚。砚台落款“吴门顾二娘”,这位女匠人便是著名的制砚高手顾二娘了。她生活在清代初期,本姓邹,夫家姓顾,公公为顺治年间姑苏城制砚高手顾德麟,其制砚技艺高超,镌镂精细,风格“自然古雅”,名重一时。二娘制砚得其夫家传授,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砚雕技艺之精湛,一时无二。

清顾二娘制凤砚拓片,金开藩藏

顾二娘传世砚大多使用端石制作,一般都是几寸大小的小品砚,雕工纤巧精细,风格朴素雅致,追求类似宣德炉一般的高雅自然之美,有典型的江南女性细腻的艺术特色。对于制砚,她有独特的心得,难得流传下来:“砚系一石琢成,必圆活而肥润,方见镌琢之妙,若呆板瘦硬,乃石之本来面目,琢磨何为?”顾二娘砚石为根本,追求工艺赋予砚石新生命,可谓深得制砚精髓。她的琢砚艺术还受到竹雕、砖雕、牙雕、玉雕等其他工艺的影响,浅刻深雕,层次分明。

清乾隆 竹雕灵芝纹如意,现藏故宫博物院

顾二娘生平所制砚不及百方,弥足珍贵。她还善于相石,传说可以用脚尖辨别砚石的优劣,擅长以料就形,自然圆润,不拘形式,随意制之。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洞天一品砚”就是一方端石随形砚,砚面上方开一横卧长方池,砚池边际刻夔龙盘绕纹,右下方刻篆书印“莘田真赏”、“十砚轩图书”,砚右侧刻篆书“吴门顾二娘造”。这方砚是顾二娘为一位砚台收藏家黄任所制,黄任曾任广东高要知县,这里就是出产砚材的古端州,罢官后的黄任携带一批砚石远道而来,慕名到专诸巷专程寻找顾二娘制砚。可以说,黄任是顾二娘的知音。

清初期顾二娘款洞天一品端砚,现藏故宫博物院

顾二娘与黄任的知音见证还有一方蕉月砚,为清宫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块砚台砚面凿凹池为月形,并雕二枝蕉叶交错掩映其上。砚背浅浮雕老僧坐蒲团抱膝读经像,下款“吴门顾二娘制”。右下钤“黄氏珍藏”章。

清顾二娘蕉月砚,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任非常珍视顾二娘制作的十方砚台,并将自的书法命名为“十砚轩”,自称“十砚翁”。顾二娘死后,黄任还写诗缅怀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制砚名匠:“古款遗凹积墨香,纤纤女手带干将。谁倾几滴梨花泪,一洒泉台顾二娘。”

往后的时间里,专诸巷又走出一位书画名家——徐扬。他的长卷《盛世滋生图》(《姑苏繁华图》),在中国绘画史上颇具地位。

清 徐扬《盛世滋生图》(《姑苏繁华图》)局部,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姑苏繁华图》,全长十二米多,画面“自灵岩山起,由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介狮和两山之间,入姑苏郡城,自葑、盘、胥三门出阊门外,转山塘桥,至虎丘山止”。重点描绘了山前村、木渎镇、苏州城、山塘街的景物,画笔所至,连绵数十里的湖光山色、水乡田园、村镇城池、社会风气跃然纸上。它是史上描绘人物最多的绘画长卷,为一万两千余人之众,另有舟楫排筏四近百只,桥梁五十多座,可辨认的商铺二百三十多家。画卷运用传统的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笔墨精道,布局严谨,气势恢宏。这位擅长人物、花鸟、楼阁的吴县画家,曾参与编修《苏州府志》,编绘《苏州府城图》,他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帝南巡的时刻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他恭献图册,得到皇帝的赏识并因此入宫供奉,在如意馆供职达26年之久,从此他成为从专诸巷走出来的宫廷画家,官至内阁中书。

清 苏州市景商业图册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绘有眼镜铺

历史的巧合从来都是令人惊异,而清代中期还属于新鲜事物的眼镜,竟成为专诸巷绝境重生的新商机。太平天国的一把火,把专诸巷几百年的玉作生意毁灭殆尽,晚清时期专诸巷的玉作没落,民国时期专诸巷竟另辟蹊径,逐渐转为眼镜的专卖地。清代光绪年间,苏州眼镜行业已经形成商品生产。1850年前后,专诸巷一带有20余家眼镜作坊和10余家眼镜商店,全市从业人数达400人。1930年底,在周王庙建立“珠晶玉业公所”。自此,声名远播,各地客商纷至沓来。

清末 金丝眼镜,现藏故宫博物院

北京打磨厂、天津估衣街、济南芙蓉街等眼镜招牌,均标有“姑苏眼镜”字样,以示正宗。当时,北京三山、富祥、瑞来等店,常派专人来苏,住在西中市同义公、锦源公等客栈,直接从专诸巷进货。同时,苏州眼镜商也分赴沿海及内陆各省市设店专卖,如上海精益、祥仁、大茂等眼镜商行,创办人及多数职员均为苏州籍人。苏州在此时已经成为以眼镜为主的光学仪器业中心。眼镜从苏州走向全国各地——姑苏,真是永远在寻找机会、把握机会、创造机会的灵气之地。

物换星移,沙沙磨玉声已经湮灭在历史的烟尘里。专诸巷是苏州明清时期工艺水平登峰造极的缩影,见证了苏州在经济、文化、艺术各方面的高度繁荣。今月曾经照古人,专诸巷的小路也曾被陆子冈、顾二娘和徐扬踏过,他们的脚步或疾或徐,或轻或重,有机会再去专诸巷徜徉一番,感受厚重历史的惊鸿照影。

/ 参考文献 /

1. 叶正亭著. 苏州手册[M].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7.05.

2. 潘文龙著. 人文苏州 苏州名人故踪[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2.10.

3. 潘君明编. 苏州文人学士传说[M].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2019.12.

4. 《苏州通史》编纂委员会编;李峰主编. 苏州通史 人物卷 中 明清时期[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9.03.

5. 王明久,王琦豪著. 玉雕人物制作[M].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19.07.

6. 白文煜主编.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精品大系 下 绘画卷[M].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2016.12.

7. 王家伦,高万祥编;王家伦摄影. 苏州文脉[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9.06.

8. 李志军著. 技术经济与政策探索[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05.

9. 俞飞鹏著. 砚里方外[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20.06.

统筹:吴文化博物馆

技术支持:苏州多棱镜网络科技

原标题:《匠艺研究|明清苏州工艺荟萃之地:专诸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