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浪产业“从文学到电影”推介会|用影像凝练文字

2023-05-29 11: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转自公众号:海浪电影周

文学与电影,两种截然不同又互相增补的语言体系。前者以文字的排列组合书写万物,激发韵律,后者则以镜头的推拉摇移叙事抒情,雕琢光影。当两者相遇交织,电影因沾染文学的底色而越发浓郁,文学则因电影的斑斓而更加具象。

5月23日下午,海浪产业举办了“从文学到电影”推介会。其中前半场的“文学推荐单元”,发起人双雪涛,文学推荐人班宇、郝景芳、骆以军、那多、止庵等著名作家以电影改编为出发点,共计推荐了十五部值得一读、并有潜力被拍成电影的优质小说。后半场的“改编拍摄单元”则放映了四部由青年导演拍摄的文学改编短片,其中既有对类型化的使用,也有对人类精神处境的观察与揭示,以真诚的改编架构起从文学到电影两种思维、两个市场之间沟通的桥梁。

01 从文学出发

“文学推介单元”发起人双雪涛

“在中国有大量的写作人口,职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产出了庞杂多样的文学作品,那些被看到、被改编成电影的只是极少一部分,更多有待发现、未经甄别的作品依旧蛰伏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

作为此次推荐单元的发起人,双雪涛希望以电影为由头,让大家看到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他推荐的五部小说也是风格多元、分量十足。

《受命·终局版》作者止庵

首先是止庵的《受命·终局版》。这是一部经典戏剧模式的变奏之作,复仇故事兼具80年代的北京生活描摹,看似类型化又有年代的韵味。

《科幻小说》作者骆以军远程推介

骆以军的《科幻小说》文字不多,却有一种文字的自我繁殖感,就像魔方一样丰富多面。

《人间我来过》作者那多

那多的《人间我来过》是让双雪涛感到撕裂和痛苦的一部作品。小说里那个于连式的主人公,在现实中挣扎沉浮,复杂而极端。

相比于前几部的典型人物、典型叙事的书写,郝景芳的《生于一九八四》要私人化得多。这段关乎父辈和自我的故事,用个体经历去折射社会问题,有种喷薄而出的力量感。

班宇的《凌空》则是一个短暂的失败者之歌。叙事性不强,充满韵律感和音乐性。用双雪涛的话说,适合改编成那种“一个人走来走去”的电影,有趣而独特。

除了双雪涛,此次文学推介会的几位联合推荐人也分别上台推荐青年作家及其作品。那多首推的是小饭的《亲情宾馆》和严曦的《造神年代》。前者的故事与越狱有关,犯人和亲友在这个宾馆房间内见面,一边封闭一边开放,情感与肉欲在此短暂连接发酵。后者是个AI“成精”的科幻故事。高概念下的扎实剧情,有种毛骨悚然的冰冷之感,那多直言:“让我觉得又看到了一个《三体》。”

《亲情宾馆》作者小饭

提到适合改编成电影的文学作品,我们的第一反应是首选那些强情节、强冲突的故事。但叙事性不强的文学就不适合影视改编吗?也未必。止庵推荐的谈波的《零下十度蟹子湾》和孙一圣的《必见辽阔之地》都不是容易改编的作品,但却有改编成好作品的潜力。就像止庵分享的那样,电影和小说的区别在于,小说有不同的叙事角度,但电影只有一个叙事角度,那就是镜头。当这些充满力量的文字转化成影像,那种文学性的加持,无疑将为电影增添极大的韵律。

《必见辽阔之地》作者孙一圣

尽管作家班宇和骆以军没能亲自来到现场,但分别录制了推荐视频,以远程的方式参与。班宇推荐郭爽的《挪威槭》讲述了一段父女的俄罗斯之旅,《圣人画像与象牙麻将》则从作者索南才让的日常经历中生发,在荒凉枯燥的西部生活中寻找奋斗和生活的乐趣。

骆以军推荐了中国台湾小说家童伟格的《西北雨》和黄锦树的《犹见扶余》。前者犀利、年轻,充满塔可夫斯基和安哲电影中那种空旷而深沉的诗意,后者生猛、厚重,有一种浓烈的博尔赫斯之感。

《圣人画像与象牙麻将》作者索南才让

最后两部推荐作品是笛安的《我认识过一个比我善良的人》和宝树的《成都往事》。由于郝景芳没能到达现场,两位作家亲自上台介绍。笛安分享了这一作品的核心内容,即在大城市中生活,是陌生人之间迸发的善意,在支撑着人们前行。宝树则在极短的篇幅内讲述了一个未来少女通过时空旅行一次次被送回过去,见证民国、清末、盛唐甚至三千多年前成都历史的故事。

《我认识过一个比我善良的人》作者笛安

《成都往事》作者宝树

02 至影像彼岸

进入“从文学到电影”改编拍摄单元,现场放映了四部由青年导演拍摄的文学改编短片。如果说,文学推介单元是构想,是未来;那改编拍摄单元则是真正将想法落地,以短片的形式,在当下提供了从文学到电影两种思维、两个市场之间沟通的可能性。

文学改编顾问、作家李修文致辞

文学改编顾问,作家李修文提到,自己近些年在为一些年轻导演做剧本开发,对制作的艰难了解比较深入。同时,自己也是一个写作者,深感中国当代文学所呈现的面貌、所达到的高度,并未在当下市场的影像里得到同步的回应。海浪电影周“从文学到电影”产业版块正提供了一个契机,让年轻作家与导演,真正在创作上有同步的机会。

文学改编短片混剪

现场放映了由高临阳导演的短片《我认识过一个比我善良的人》(改编自笛安同名小说)、由高三导演的《犯罪预告》(改编自小饭小说《亲情宾馆》)、由苗导演的《奇点之后,电子羊会害怕死亡吗》(改编自严曦小说《造神年代》)和由王赫泽导演的改编自班宇同名小说《凌空》。其中既有现实题材,也有科学幻想;既有类型化的使用,也有对人类精神处境的观察与揭示。四部短片在有限的时间和预算内,皆精准捕捉到了原著的气质,展示了我们对时代的思考与感受。

四部文学改编短片海报

四位导演分别在短片放映之后,登台阐释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并谈论了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文学改编合作导演:高临阳

导演高临阳表示,自己与笛安是老乡,并感动于在这样一个时代,还有人认真用作品谈论“善良”这件事,在善良的剧组中遇到善良的人,最终呈现出一部充满善意的作品。

文学改编合作导演:高三

高三的短片《犯罪预告》,以犯罪片的快节奏、强情节、类型化叙事完成了短片,希望给观众强烈到目不转睛的观影体验。

文学改编合作导演:苗

四部短片中,由苗导演的《奇点之后,电子羊会害怕死亡吗》是唯一一部改编自长篇小说的短片,苗在读过《造神年代》后,重写了短片剧本,完成了根据原著而生的概念短片。

文学改编合作导演:王赫泽

导演王赫泽被班宇作品中地域及人物气质强烈吸引。对于他而言,文学到电影是一个翻译的过程,希望通过摄影机把阅读中的种种想象转制为影像呈现。

从文学到电影,从推介到改编。一次专注的产业聚会,并不只凝视当下,我们望向未来。文学与电影,这两个最古老又崭新的艺术品类,在未来,借由当下的盛望,结出丰硕的果实。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原标题:《海浪产业“从文学到电影”推介会|用影像凝练文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