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戛纳电影节的最大赢家,是已经去世的他

2023-05-30 07: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褚宏生

不为名利低头,只为手上的一针一线问心无愧。

最近全网热度最高的新闻,非戛纳电影节莫属。

随着日程推进,越来越多的明星出现在红毯上,尤其是中国代表队,组团贡献了大型“养眼现场”。

其中钟姐一身黑金刺绣旗袍明艳大气,中式风韵赢得毫不费力。

旗袍作为最具符号性的中国服饰,出场自带惊艳“buff”,承载了东方女性独有的美态与风情。

而贯穿了百年来旗袍发展的历史的,是一位百岁老先生。

从传奇影星胡蝶,到影后巩俐、张曼玉,个个对他的旗袍爱不释手。

他是上海滩最后的旗袍大师,也是中式美学"字典般的传奇"——褚宏生。

"绣罗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

衣服犹如人的第二张脸,彰示着人的个性与审美。

将一生的光阴,都注入旗袍针脚的褚宏生,无疑是美的缔造者。

在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里,褚宏生的徒弟周朱光这样评价师傅:

"他是很纯粹的人,就是为旗袍而生的。"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裁缝正是吃香的行当。

12岁的褚宏生被父母送去"朱顺兴裁缝店"做学徒,拜大师朱汉章为师。

在当时,能穿上朱家的旗袍,是女性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本以为就此捧上金饭碗的褚宏生,却足足打了3年杂。

虽心里憋屈,但褚宏生深知,手艺活不能一步登天,做旗袍也同理。

钉扣、划线、刮浆……看似容易,内里都是学问,每一步都马虎不得。

这些基本功,他耐着性子磨了成千上万次。

直到16岁,褚宏生才开始接触精细活儿。

他一直记得师傅说的:做裁缝就是伺候的功夫,要把客人伺候周到,也要把布料、剪刀、针线伺候好。

无论多小的细节,他都力图尽善尽美。

高标准严要求下,他的手艺也越发精进,就等一个机会让他在上海滩打出名堂。

22岁这年,褚宏生等到了。

一天,当时最红的女星胡蝶找上了门。

她自带一块法国进口的蕾丝布料,想请师傅们做一件别具一格的旗袍。

其他师傅看了都摆手拒绝,先不说白色有忌讳,光是这蕾丝的面料如何做出版型都是大问题。

可褚宏生却铁了心要接下来。

他一直认为,旗袍不该是千篇一律的成品,人的特性都会因此淹没。

衣服应该贴合曲线,和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性格"。

褚宏生保留了旗袍的版型,但在肩部和胸部做了创新。不仅胸部线条更贴合,肩颈处也更加硬挺利落。

在当时,如此大胆的剪裁无疑是出格的。

但见识过大场面的胡蝶却爱不释手,直夸"美得玲珑"。

如今,这件旗袍陈列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哪怕放在今天来看,它的设计也毫不过时。

巧夺天工的针法和独具匠心的审美,让它成为了超越时空的,象征东方美的艺术品。

自此,褚宏生这个名字,响彻上海滩。

从政界名流到阔太名媛,纷纷找上门来请他定制。

就连宋式三姐妹出席外交场合的旗袍,都点名要褚宏生来做。

名声大噪后,褚宏生本能借此"攀上高枝"。

他却一门心思琢磨自己的手艺,勤勤恳恳当着"打工人"。

在他眼里,衣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工艺严谨与否。

随着时代推进,旗袍出现的场景,也悄悄发生了改变。

上世纪90年代,时尚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式元素",旗袍也不再是国人的日常穿着,而是重要场合彰显身份的标志。

在这个转变的节点,褚宏生不仅没有守旧,而且主动迎合变化,将旗袍的内涵推向了新的巅峰。

1998年,80岁的褚宏生看好了一处老宅,计划退休颐养天年。

此时,做了三年成衣旗袍的周朱光上门拜访,劝说他出山。

褚宏生乍一听十分不解:"做旗袍哪有做成衣的,这不是胡闹吗?"

但看在这个年轻人的诚意以及对旗袍的热爱上,褚宏生还是被打动,带着两个师弟在耄耋之年下海,创办了"瀚艺"。

每天早上,褚宏生将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准时到店"打卡",那卷熟悉的软尺搭在肩上,一忙就是一整天。

这种兢兢业业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他93岁。

在"瀚艺"的橱窗里,陈列着数十件旗袍,它们或华丽,或素雅,但每件都耗时良久。

每一道工序,褚宏生都坚持亲自上手。

他坚信旗袍绝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只有人手才能缝出圆润的韵味。

这是褚宏生对手艺的坚守,也是刻在骨子里对美的敬畏。

千禧年前后,褚宏生的旗袍引起了电影界人士的注意。

先是影后巩俐找来,虽然因为工作无法到场量体,褚宏生仅凭着她的全身照就做出了合身的旗袍。

那年戛纳电影节,巩俐身着旗袍惊艳四座,完美诠释了东方美人的大气端庄。

而后和王家卫的合作,就更水到渠成了。

筹拍《花样年华》时,王家卫带着服装指导张叔平特意拜访褚宏生。

光是看了眼手稿,褚宏生就给出了许多建议。

旗袍讲究一个"意在眼先",过高的领子不仅演员穿着不舒服,看得人也不舒服。

王家卫听了,立马根据他的指点做了改制。

当年,《花样年华》一举包揽了金像、金马多个服装设计大奖,褚宏生的指导功不可没。

一直坚持发扬旗袍美学的褚宏生,在2017年的春节溘然长逝,享年99岁。

褚老在世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旗袍能回到中国女性的日常着装里。

在"白瘦幼"大行其道时,褚老坚持反对"以瘦为美"的普世审美观。

他认为,好的裁缝懂得扬长避短,凸显每个人身材的优点,而不是将所有人套进一个模版里。

近几年来,中国女性的审美引来了迭代,更加自信多元化。

在社交平台上,以旗袍为相关搜索的关键词以倍数增长,尤其年轻人,越来越喜爱"中国元素"。

不少年轻人穿上旗袍走出家门,就像穿连衣裙一样平常、漂亮。

褚老的愿望,眼见着一步步成为现实。

曾经,别人尊称褚宏生为大师时,他总是摆摆手说道:

"我只是做旗袍的。我不辛苦不忐忑,不亏欠我的这么多年,这就是我最好的人生状态。"

在处处快节奏的时代,他以近乎笨拙的坚守,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不为名利低头,只为手上的一针一线问心无愧。

何为大国工匠精神?那便是爱了一辈子旗袍的褚宏生。

原标题:《戛纳电影节的最大赢家,是已经去世的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