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讲座︱周武:从江南到海派,出版革新与文化的现代转型

云长
2018-08-07 15:51
私家历史 >
字号

8月4日,“云间读书会”第三期在上海朵云书院举行。本次读书会的主讲人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周武研究员,他长期致力于上海历史的发掘与研究,在读书会上与大家一起探讨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中的出版基因。

周武研究员

从苏杭到上海:江南文化版图的重构

周武首先概括了江南文化版图的历史变迁过程。宋代以降,伴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文化渐趋繁荣,明清时期更臻极盛。待到上海开埠,特别是太平天国之后,上海逐渐取代苏杭成为了江南新的中心城市。这一位移,不仅意味着江南地区城市格局的“主从倒置”,而且直接导致江南文化版图的重构。

如果说,太平天国之前江南文化是以苏杭为中心向边缘市镇包括上海辐射,那么,在此之后,江南传统的文化中心急遽地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上海则成为江南“新人文渊薮”和“新学枢纽之所”。

江南文化以精致、优雅著称,某种意义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极致。海派文化则主要是在高度商业化社会之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依托于市场,又以开新和灵活多样拓展市场。江南文化版图的改变,意味着海派文化作为江南文化的一个新样态已经蓬然而起。

清代徐扬《姑苏繁华图》,反映了江南文化之盛

书业革命与海派文化的蓬勃兴起

周武接着说道,从江南文化到海派文化这个衍变过程,出版业或者说“书业革命”扮演了至为关键的角色。其影响最深的两点,一是先进的印刷技术,二是历史时势与天下时局。

清季以来,上海一直占据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半壁江山,不仅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全国最重要的出版机构、最先进的印刷设备和最健全的发行网络,而且汇聚了大批出版、印刷和发行方面的优秀人才,以及最庞大的作者群,由上海出版、发行的图书和期刊,占全国出版总量的半数以上,是无可争议的全国最大的出版中心,堪称出版之城。

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出版机构,共同呈现出上海出版业强大的文化生产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融汇能力和辐射能力,由此,海派文化才得以发荣滋长,枝繁叶茂,并以开新的姿态为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想象和可能。

老上海出版社与书店林立的福州路

江南文化、海派文化持续繁盛的秘密

那么,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百年繁荣,究竟源自什么呢?周武认为,从历史上看,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之所以绵延不坠、日新又新,且一直赋予区域共同体以强大的生命力和认同感,根本原因有两条:

一是融汇,包括区域内部吴文化、越文化和徽文化的融汇,不同区域文化的融汇和中外文化的融汇。一部江南文化史,就是一部文化融汇的历史。而海派文化作为江南文化的现代新形态,其开放包容更带来巨大的文化融汇能力。

二是市场化,唐宋以来江南文化的逐渐繁盛,市场化是一个重要推手。明清江南小说、戏曲,近代报刊、书籍、戏剧、书画、电影等,无不是因成熟活跃的市场而发展起来的。

可以说,融汇和市场化是江南繁盛、海派兴旺的灵魂与精神。在新的历史阶段,这是应当深入发掘和弘扬的。

读书会现场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朵云书院”,澎湃新闻经授权发布。)

    责任编辑:钟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