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译文四十周年|一家出版社与中国人阅读生活的四十年

澎湃新闻记者 沈河西
2018-08-08 13:54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成立于1978年的上海译文出版社今年迎来了四十周年生日。这家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个人阅读史的出版社于8月8日—8月28日在复兴中路515号思南公馆举办回顾展,主题为“有我世界更大”, 寓意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出版团队、合作译者、作家作品等凝聚为一个极具活力的“出版体”,使得当代中国读者无论身处何处,只要翻开译文社出版的好书或者打开一台阅读器、戴上一副耳机,他的精神领域将会因为这些优质出版物而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宽。

本次回顾展以译文社40年发展历程为主轴,分为“创立”、“繁荣”、“坚守”和“融合”四个主题,全面展现上海译文出版社改革开放同步,从文化复苏到繁荣发展,从努力打造译文品牌到积极探索转型之路,从经典传承到互联网+的创新融合的奋斗历程,参观者还将看到译文社签订的第一份国外图书出版权协议、陆谷孙主编“英汉大”记录的工作日记等珍贵史料。除历史回顾之外,展览还设有“致敬前辈”、“译文书房”、“精品图书陈列区”等板块。在“致敬前辈”展区中,近百位出版人、翻译家的简历和代表作被设计为可抽取阅读的文件夹形式,参观者可以互动的方式与大师“对话”。“译文书房”展区则为参观者打造了一间理想书房,读者可以在此空间里随意阅读译文社的精品图书,并留影参与互动赢取纪念周边。

以下为部分展览图片及上海译文出版社发展历程的文字介绍。

部分展品
创立

1978年初,《斯巴达克思》一书上市。该书是“文革”结束后,首次公开发行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一批为群众喜爱的文学读物陆续出版,标志着我国文化界、出版界的复苏。

1978年1月1日上海译文出版社正式成立。1978年8月,旗下《外国文艺》创刊。1979年7月,旗下《世界之窗》诞生。1986年1月,旗下《外国故事》问世。

1978年5月,中宣部批准恢复“外国文学名著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外国文艺理论丛书”的出版工作。“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收入共计近150种名著,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出版,因其简洁雅致的网格状封面设计风格被称为“网格本”,影响了几代读者。1979年1月,从希腊作家荷马的《奥德修记》开始,“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开始陆续出版。1980年5月,从法国作家雨果的《论文学》开始,“外国文艺理论丛书”陆续面世。同年7月,从德国作家亨利希·曼的《亨利四世》(上、中、下)开始,“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陆续推出,该丛书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与外国文学出版社合作出版,选收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外国文学作品200多种。1985年12月,从德国学者恩斯特·卡西尔的著作《人论》开始,译介20世纪西方哲学界重要流派及代表人物的大型译丛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陆续出版,此套丛书前后共计推出55种。1987年2月,从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的作品《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开始,包含51种学术图书的“当代学术思潮译丛”陆续出版……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些国外一流文学、人文社科作品的翻译出版,预示着思想解放与文化交流的春天已经到来。一场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领的世界名著出版热蓄势待发。

陆谷孙主编为英汉大编纂工作手绘的进度表

1978至1986年间,《新英汉词典》(新一版)、《法汉词典》、《简明西汉词典》、《德汉词典》、《新英汉小词典》陆续出版。这批原创双语词典的出版,为当时中国人的外语学习和了解世界先进文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展品

1988年6月,上海译文出版社与法国阿歇特出版集团签约合作出版的《世界时装之苑》(ELLE)创刊。这是中国第一本与外国出版同行版权合作的期刊。

草婴、祝庆英、郝运、叶麟鎏、吴岩准备为读者签名

繁荣

上世纪80年代末起,自《简·爱》开始,上海译文出版社陆续推出《呼啸山庄》、《红与黑》、《巴黎圣母院》、《浮世德》、《安娜·卡列尼娜》、《大卫·考坡菲》、《百年孤独》、《普希金作品选》、《海涅诗集》、《马丁·伊登》、《泰戈尔抒情诗选》、《巨人传》、《神曲》、《白鲸》共15种畅销文学名著,直接引发了中国出版业的世界文学名著出版热。1990年10月,为适应多层次读者文化消费需求,译文社开始以珍藏本、标准本、普及本三种形式出版世界文学名著。到1991年,15种珍藏本销售100万册,15种普及本销售600万册,其中1991年普及本发行量达360万册,几乎每天销出1万册。1993年起,译文社又继续推出了《坎特伯雷故事》、《福尔赛世家》、《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弃儿汤姆·琼斯史》、《前夜·父与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罪与罚》、《唐璜》和《伊利亚特·奥德赛》9种畅销文学名著。

1991年6月,上海译文出版社与台湾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就《乱世佳人》(又名《飘》)续集《斯佳丽》大陆出版发行事宜达成协议,签约购买外国文学作品《斯佳丽》中文简体字版的出版权。这是中国大陆出版界首次取得国外畅销书的独家授权,当时我国尚未加入国际版权公约,译文社这一开行业风气之先的举动向世界表明中国尊重海外作者知识产权的决心。中国政府于1992年加入伯尔尼公约。1989年8月,我国第一部自建语库、独立研编的双语词典《英汉大词典》(上卷)出版,1991年9月下卷如期问世。这部词典由复旦大学外文系陆谷孙教授主编,集中国百余学者花费十余年时间编成,是197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内规模最大的一种英汉双语词典,也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1986-1990)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1993年《英汉大词典》(缩印本)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荣誉,1994年获首届国家图书奖,2016年获“中国版权金奖”。

翁贝托·埃科来华宣传新书

坚守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传统出版业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和互联网碎片化阅读的冲击。上海译文出版社积极探索转型之路,立足已有的优质图书版权,进一步明晰产品条线,打造出了符合不同读者需求的名著经典系列,如“译文名著文库”、“译文名著精选”、“译文经典”系列,并力邀国内一线设计师为其设计封面装帧。其中,“译文经典”系列就因其小巧别致的开本和独特雅致的装帧风格被读者亲切地称为“窗帘布”系列,成为众多读者购买外国文学、社科经典的首选。

立足名著经典版权经营的同时,译文社还不断明确“编辑的核心价值”,鼓励编辑选好书、做好书、推好书,相继成立了“世纪新文本出版中心”、“外国文学出版中心” ,积极引进了如村上春树、翁贝托•埃科、米兰•昆德拉、纳博科夫、玛格丽特•杜拉斯等当代名家的作品系列。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米奇•阿尔博姆的《相约星期二》、E•B•怀特的《夏洛的网》、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等百万乃至千万级畅销精品均是在此时期由译文社引进出版,瞄准年轻读者市场引进出版的《一个人的好天气》等文学作品一时间也在年轻读者间争相传阅。

《挪威的森林》出版,译者林少华先生为读者签名

上海译文出版社自建社以来出版了半数以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

走出去书系

融合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移动阅读终端的普及带来了读者对数字阅读产品的大量需求。上海译文出版社及时做出反应开始尝试为读者提供便捷化、高质量、新体验的阅读产品。为此,译文社着力搭建了数字版权经营管理体系和作译者数字版权库,以数据库销售为基础,将电子书销售作为新经济增长点,通过移动端产品开发来拓宽数字出版格局,积极开拓国内外电子词典市场、大力发展电子书、有声书业务、开发大型双语工具书编纂平台和深度结构化数据库。2018年,译文社授权合作的电子书销售平台已达20个,电子书在售品种逾千种,其中不乏村上春树等畅销作家的新作。

各个版本集合

上海译文出版社自2012年开始正式建设自有的大型双语工具书数字化编纂出版平台。2014年8月《英汉大词典》(第三版)编纂工程启动,明确了新的大型双语工具书编纂的成果不仅体现为纸质书形态,更要为用户提供适应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综合性知识服务系统。

一方面将触角探至多形态出版的新领域,一方面译文人依旧迅速捕捉并深耕了一系列新的图书版权,并着力将自身建设为中外作者交流的平台。近年来不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也有相当多的外国人愿意了解中国、书写中国故事。2011年,译文社出版了美国《纽约客》记者彼得·海斯勒(何伟)的非虚构作品《寻路中国》,继而又推出了他的《江城》、《奇石》,在读者中引发热议。译文社继而以这三部畅销作品为龙头,引进了一系列非虚构作品,并将其命名为“译文纪实”。截至今日,“译文纪实”已出版了近三十部作品,其中最受欢迎的有彼得·海斯勒、麦克·迈尔、野岛刚等国外记者记述的中国故事。2017年11月,上海译文出版社成立了童书出版中心,立足“原创+引进”图书双线发展,以“出版+教育”融合为发展特色,搭建中外童书出版的交流平台。

国外版权和中国故事,纸质书和互联网+,经典传承和创新融合……上海译文出版社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未来的出版工作中。如今,上海译文出版社每年出版图书700余种,是中国一流的外国文学出版中心、人文社会科学译著的传播重镇、原创双语工具书编纂基地。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