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特稿】五十载“破茧化蝶”——国产大飞机C919的前世今生

2023-06-02 14: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五十载“破茧化蝶”

——国产大飞机C919的前世今生

曲清涛

2023年5月28日10:32分,中国东方航空MU9191次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

当天12:31分,MU9191次航班顺利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

C919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 (图片来源:航空工业)

这是国产大飞机C919执飞的首个商业航班,一百三十多名旅客,共同见证了这次了不起的历史飞行。

从一张张图纸上的构想到真正冲上云霄,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经历了半个世纪的筚路蓝缕,终于“破茧化蝶”,飞进现实。

梦想启航

让我们先回顾国产大飞机一路的征程:

2003年科技部成立“大飞机项目论证组”;

2007年,“大飞机”正式立项;

2009年被命名为“C919”;

2011年首批零件在成都开工;

2015年首架机总装下线;

2017年成功首飞;2021年签订首批商业合同;

2022年拿证,实现交付商用。

国产大飞机C919从酝酿到如今顺利实现商用,期间经历了太多故事,它的前身便是命运多舛的“运10”项目。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乘坐螺旋桨飞机访问欧洲,欧洲媒体称中国是“没有翅膀的雄鹰”,讽刺中国民航制造业的落后。

1970年7月,毛主席在视察上海时指示:“上海工业基础这么好,可以造飞机嘛”。于是,国内有关部门便开始筹划设计生产属于中国的“大飞机”项目。

彼时,中国能够生产部分战斗机和运输机,但“大飞机”还从未敢想过。

所谓“大飞机”就是大型客机,一般指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同时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这是国际民航的通用机型。

能否自主制造大飞机,决定了各国在民航领域的综合实力,更是国家工业实力的直接体现。

美国的“波音707”,苏联的“图104”,以及法国的“空中客车”A300,都是当时工业强国大型客机的代表型号。

波音707

但是,生产“大飞机”绝非易事,不仅需要众多航空科技支撑,更需要先进的航空装备工业保障。

客观来说,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这个能力,但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想指引下,项目还是顺利启动。

1970年8月27日,代号“708工程”的“运-10”的飞机项目正式上马。来自全国航空工业的各路精英,被历史匆匆推上舞台。当时包括军队、中央各部委机构以及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2个单位被抽调参与研发。

中国航空设计者们在既无经验,更无图纸的背景下,只能通过摸索其他国家客机的结构,一点点起步。

上海作为项目最重要的工业制造城市,责无旁贷肩负起“大飞机”的主要制造任务。其中,原中国人民解放军5703厂(上海飞机制造厂)负责飞机总装;上海第一汽车附件厂(上海发动机制造厂)负责发动机制造;118厂(上海航空电器厂)负责起落架制造;上海无线电二厂负责雷达制造。

运-10

经过整整五年的研究,1975年6月,项目组终于完成了“运-10”的全部设计图纸,随后便开始了边制造,边试验的过程。

1980年初,“运-10”成功完成飞行试验机制造,通过了操纵、液压、燃油、航电网络四大系统模拟试验。

同年9月26日,首架“运-10”在上海完成飞行试验,先后在多座城市开展航线科研试飞,甚至还曾7次飞越被称为“死亡航线”的喜马拉雅山,为西藏运送急需物资。

那时的国产大飞机笨拙朴素,同时也带着不愿低眉的倔强之气。

重启梦想的C919

不过,“运-10”在试飞时,被发现存在不同程度问题,急需进一步试验,可那时的情况却有了不一样的改变。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孱弱的工业配套,使得早产的“运-10”根基不稳,虽经多次试飞,但仍没能解决配套发动机研制周期的问题,再加上翼型、气动研制、参数设置、材料技术上等短时间内难以克服,让“运-10”项目不堪重负,最终搁浅。

1985年整个项目被砍。

花费了国内无数人力物力,历时15年,总投资达5亿的“运10”项目自此沉寂于时光之中。

“运10”前“永不放弃”的雕塑

“运10”项目的下马,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当时流行市场换技术,上海正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生产大飞机。

1990年,通过美国提供的技术以及材料工艺,我国负责从零件制造到总装试飞全流程的MD-90机型横空出世,获得了美国颁发的适航证,迅速拉近了与世界民航工业的距离。

可就在我们觉得这样的方式可以持续下去时,1997年,麦道公司被波音收购,MD-90项目被迫中止。

借路麦道的设想破碎之后,中国的大飞机梦想又经历了一次漫长的等待。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上海成立项目公司,启动ARJ21新支线飞机研制工作,开始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涡扇支线飞机。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经过十多年的研发,2017年,ARJ21新支线飞机成功投入航线运营。

但ARJ21只是中短程新型涡扇支线飞机,距离“大飞机”还有一定距离。所以在研发ARJ21同时,我国就已经开始了国产大飞机的研发工作。

作为同时拥有“运10”、麦道以及ARJ21支线飞机研发和生产的重要城市,上海毫无悬念地成了国产大飞机的总部基地。

2008年,中国商飞公司(COMAC)在上海成立,建造中国自己的大飞机这个曾经尘封多年的梦再次起航。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这一次,它的名字是C919。

“C”代表中国,“9”在汉语中寓意长久,“19”代表的是我国首型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C919之后的未来型号也可能命名为C929,其中“29”代表这一机型的最大载客量为290座。

从一开始, C919对标的就是空客A320和波音737这样的大型客机。

看下C919的进度表或许更能感受到一股时不我待的迫切感:

2008年5月,中国商飞成立

2008年11月,“C919”项目启动

2009年,香港亚洲航展,C919样机模型出炉;

2010年,珠海航展,C919样机首次亮相;

2015年,C919完成总装,随后进行飞行试验;

2017年,C919首飞成功。

2022年,C919成功完成100小时验证飞行

一切都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甚至还没有首飞时,C919就已经获得了235架的订单。

C919(图片来源:新华社)

作为最具现代化科技的大型客机制造,涉及材料科学、冶金科学、工程力学、空气动力学、热动力学等前沿学科,即便一个不起眼的紧固件,都是现代高端制造业的集成。

因此,整个C919项目动员了全国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研制。

这源自C919项目的宗旨:借助大飞机制造,扛起中国航空产业的大旗。

传奇才刚刚开始

C919客机是继“运-10”之后,中国首款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全机长38.9米,翼展35.8米,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经济寿命80000飞行小时。大飞机的研制成功,对振奋民族精神的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不亚于载人航天飞机。

而摘取大飞机这颗“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之路却并不轻松。C919大飞机研制过程几乎每天都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一个全新的机型,除了要进行大量的核心技术攻关外,最难的是要进行飞机总体的顶层设计,要“无中生有”地设计出一架飞机。因此,C919是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是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绝对是“中国智造”。

LEAP-X1C发动机(图片来源:中关村蓝海军民融合产业促进会)

在C919设计研制中,突破了一项项关键技术。在新材料应用上,C919建立了铝锂合金的材料规范体系、设计许用值体系和制作工艺规范体系,并首次将这些材料应用到民用飞机上,用量达到机体结构重量的7.4%。不仅如此,它还大胆尝试了钛合金3D打印等“绿色”加工方法,充分体现了C919大型客机带动国内基础工业的能力与未来趋势。C919机头采用四块玻璃的承载式风挡设计,风挡参与受力,大大减轻了飞机整机重量,提升了飞机结构承载效率。玻璃比波音和空客用得少(其玻璃数量为6块),每块还比空客大50%。窗框面积也相应减少,像是超大全景天窗,使飞行员的视野更加广阔。

在鸟撞实验中,2公斤重的冷冻鸡以800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击到机头上,结构没有明显缺失。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第一次自主设计的超临界机翼。常规机翼在跨音速飞行的时候,空气阻力像堵墙一样垂直挡在飞机前方,使耗油量增加。超临界机翼的设计使用,巧妙地化解了这个难题,使C919的巡航速度每小时提升100多公里,得到了国际同行的一致认可。

C919采用的昂际航电“综合模块化”航电平台,可以减轻飞行员负担,提高导航性能,改善人机界面,被认可为是当今航电系统解决方案中最先进、最尖端的技术体系之一。此外,C919大飞机还采用先进的电传操纵和主动控制技术,用以提高飞机综合性能,改善人为因素和舒适性;采用先进客舱综合设计技术,提高客舱舒适性;采用先进的维修理论、技术和方法,降低维修成本等。

在飞机制造中,最具技术含量、成本占比最高的是结构、发动机和航电系统三个部分。目前,C919的结构系统由中国商飞设计,多家国内企业一起制造,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发动机则由美、法合资公司CFM提供;航电系统由中美合资的昂际航电公司提供。除上述三大系统外,飞机其他部分的组件和技术也多由中外合资企业提供。C919近60%的国产化率带来一些关于国产化的质疑,国产化还是“组装机”成了过去这些年C919始终挥之不去的“流言”。

其实在研发模式上,不仅是中国商飞,波音与空客采用的也是“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即供应商提供子系统,制造商进行总体设计与集成。毕竟,民航客机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工业产品之一,前后牵涉到数十万个零部件,不可能由一家甚至一国包办,只能通过国际合作,采用大量的国外供应商也十分正常。目前,波音、空客也存在大量零部件外包,其主流飞机上不乏中国、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代加工的部件。

事实上,能将那么多的飞机零件组装起来,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C919飞机上有几百万个接口,关系到液压、航电等多系统之间的关联,绝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要实现全系统的关联。那么如何关联,就取决于飞机的设计方案,中国商飞的知识产权也体现在对系统之间的集成控制上。C919的供应商遍布全球,其中不乏有同样为空客和波音提供零件的供应商,但需要什么样的零部件,对零部件有怎样的技术要求,这完全是由中国商飞决定的,体现出我们的自主权和决定权。

C919的“破茧化蝶”,不仅代表着国产大飞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与欧美巨头形成“共竞蓝天”的格局,更是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以及民航市场的起飞,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一步。当年面对质疑、嘲讽和不屑,靠着脚踏实地的奋斗,使新中国的航空工业从追逐跟跑,向着自主创新大步迈进,一天天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大飞机事业的发展任务依然艰巨。但只要保持踔厉奋发、勇毅笃行的精神,秉持自主创新、开放合作的态度,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就必将迎来中国大飞机更加美好的明天。

为中国大飞机点赞!

综合整理自:1.《群众·大众学堂》杂志2023年第1期;2.城市研究室: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航成功,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作者:曲清涛(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