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松江营造良好科创生态,激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全新动能

澎湃新闻记者 徐祯曜
2023-06-05 07:4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G60是什么?

它从一条贯穿长三角多地的国家级高速公路,发展成为立体丰富、活力焕发的长三角多城市协同创新的科创走廊。

位于上海松江的G60科创云廊。 视觉中国 资料图

2023年,是九城共建3.0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第五年,也是策源地上海松江启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的第七年。沪苏浙皖九城市用共同努力,持续为其赋予科技创新和协同发展的新内涵。

自启动建设以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以全国1/24人口和1/120区域面积,贡献了全国1/15的GDP、1/12的地方财政收入,集聚了全国1/15的市场主体、1/8的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数占全国1/5。

在5月25日的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强调,要使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为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G60科创生态”是什么样的生态?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副组长、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执行主席、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表示,G60科创生态是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的科创生态,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科创生态,是开放共享、共建共生的科创生态,是具有持续科创动力的科创生态,是具有更优营商环境的科创生态。

而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近年来,上海松江着眼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卓越科创生态,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长三角一体化新一轮发展促发新动能。

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长三角G60 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外景。 新华社 图

创新动力在哪里?

创新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最鲜明的特质,也是其蓬勃发展的源动力。

先来看一组数据。近年来,九城市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增长163.4%、占全国总量的1/9,占全球总量的2.85%,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占全国的16.2%,九城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5%,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策源地松江最新研发投入强度预计将超7%,其中88%的研发投入来自市场主体。

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上海松江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发展,先后出台资金补助、政策培训、人才引进、知识产权引育、产学研合作、融资支持、专家预审等政策及服务措施,并重点支持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转型,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上海创蓝云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这样的受益者。作为一家聚焦消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自2017年入驻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后,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目前企业规模已达500人,其中研发人员比例近50%;获得知识产权100多项,每年的研发费用超过5000万元;入选“2022年上海市互联网综合实力50强”。

创蓝云智副总裁代素侠表示,之所以选择落户松江,是因为其在政策导向、营商环境、科创生态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我们比较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为项目研发提供了很多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比如创蓝万数平台,当时就申报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更多的创新政策还在路上。

当前,九城市正在积极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合攻关行动方案》落地实施,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G60产业联盟、龙头企业、高校协同创新联盟等跨区域资源优势,推动重点领域领军企业以市场化方式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创新联合体,支持跨区域组织联合承接任务型、体系化的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重大任务,开展重点产业领域跨区域“揭榜挂帅”。

2021年4月27日,上海松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临港松江科技城“百企千岗”春季专场招聘会在G60云廊举行。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在携手共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五周年之际,九城市聚焦共建共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发布共同宣言,倡导加快建设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

程向民表示,松江将着眼G60科创生态宣言,探索G60建设的脉络机理,完善体制机制,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金融供给怎么来?

金融服务是涵养一流科创生态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在三省一市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构建起债权、股权、基金、上市等联动的金融服务生态,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牌照、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金融服务中心总经理方作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已打造“六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一是深化落实央行“28条”金融支持政策,完善G60科创贷、园区贷、质量贷、标准贷、人才贷等金融产品矩阵。二是精准对接科创板及注册制改革,做实做精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G60基地。目前,九城市科创板受理企业、发行上市企业数均已超过全国的1/5。三是开发运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四是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金融服务联盟,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对接、上市培育等服务。五是设立长三角首支由国家引导基金参与、九城市共同出资、社会资本投资的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速科技成果项目化、产业化,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引领。六是常态化、精准化、菜单式开展“金融赋能·铸就品牌”产融对接活动,搭建政府、园区、企业和金融机构交流合作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这一系列服务措施,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金融服务中心在与企业的接触、交流中逐渐形成并完善的。方作明说,“我们希望金融产品能够更接地气,赋能更多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通过一场场活动来剖析企业到底需要什么,再根据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服务,使政策到位,让企业通过我们这个平台,能对接到所需要的金融投资机构,同时金融投资机构也能找到对应的目标客户。”

今年1月1日,上海首个区级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指导性文件《松江区加强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的若干意见》开始实施,明确建立政府参与,银行、保险、担保联动互补的风险分担机制。该意见提出,可给予企业最高2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利息补贴、最高20万元的知识产权保险保费补贴,对出现坏账、金融机构处置质押知识产权后造成实际损失的,给予一定风险补偿。今年一季度,松江区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3项,数量居全市之首;知识产权质押登记额超过3亿元,居全市第二。

2021年8月4日,上海市松江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公寓。 视觉中国 资料图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上海松江正不断探索科创金融融合发展,打造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截至目前,松江上市企业累计34家,其中上交所20家、深交所9家、北交所2家、港交所3家,全市排名第三。此外,松江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37家,上股交挂牌企业累计584家,上市挂牌新增企业数多年全市第一。

人才聚集怎么做?

人才是激发创新动能的核心要素。

创蓝云智副总裁代素侠对此感受颇深,“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一些人才政策也对企业吸纳和留住人才有很大的帮助。”

程向民在5月29日松江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上指出,要聚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下好人才“先手棋”;要激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人才新动能新优势,打造创新“核爆点”;要构建党建引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高地建设新格局,共绘人才“同心圆”。

聚焦人才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正在加快推动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持续释放新时代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高地红利。

2020年9月16日,长三角G60金华(上海)科创中心、金华(上海)人才大厦在上海松江揭牌启用。 微信公众号@金华金投 资料图

长三角G60金华(上海)科创中心、人才大厦于2020年9月在松江揭牌,是首个落地上海的人才科创“飞地”。相关负责人郑佳佳介绍,这幢总面积9830平方米的8层写字楼吸引着大量科创企业和青年人才,因为入驻科创中心的企业,可同等享受金华的人才科技政策。截至目前,该科创中心已引进院士工作室1个,集聚高层次人才200余名,其中“双龙计划”人才2名、博士10名、硕士43名;来金创业硕士以上人才21名、促成技术委托开发协议1份。吸引医药、科技、新能源等领域15家企业入驻研发中心。

长三角G60金华(上海)科创中心、人才大厦。 微信公众号@金华金投 资料图

“我们算是最早入驻G60的一批园区,近几年来,实际上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G60科创走廊的科创生态愈发浓厚,不仅我们自己的楼内,整个科创走廊都越来越热闹了。”郑佳佳说,未来,园区也将在产业链的协同上实现更多浙沪两地联动,形成科创要素深度聚集、高度聚集和深度融合的科创综合体,打造成为产业要素对接的桥头堡。

除了金华,松江还在加快推进芜湖、宣城、浙商、皖投等多个在沪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创新飞地)建设,并依托上海高端人才和科研金融机构等创新资源集聚优势,不断强化飞地科技创新、产业孵化、招才引智等功能,探索实践“研发在上海、生产在当地”的科创产业合作模式。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瞄准未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将进一步完善“共建共享”的科创生态,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依托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大背景,以创新和生态为关键词,印证新发展理念,促发新动能、实现新发展。

    责任编辑:管卓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