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哲学教授张曦谈高考作文:充满反思精神,可从哲学角度解读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23-06-07 14:01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语文考试拉开了2023年高考的大幕,目前最受关注的作文题已经出炉。今年的全国卷和上海卷作文题都颇具哲学性。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曦,从哲学视角分析了今年的考题。 

“从今年全国甲、乙卷的作文题来看,我们当然不能说考的就是哲学问题。但这两个题目显然充满了反思精神,为从哲学角度切入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张曦表示。

张曦认为,甲卷问技术和时间的关系,“本质上还是在逼问如何化解不断进步的技术形态与人对技术的驾驭能力之间的矛盾。”

张曦尝试以哲学角度解题:“从古到今,流淌在人类生活世界之中的时间其实从来不是均质的。比如说火车发明前后,时间对人的意义完全不同。但是,在传统社会,就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在他有限的一生中,时间变化速率比较有限,所以他一生经验到的那一段时间相对比较均质。这也为传统社会中的人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计划提供了前提。”

“但是,今天的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在人类历史上无可比拟。十多年前,智能手机出现,改变了人类交往的方式,也改变了时间对于人的意义。有了智能手机,你可以随时找到资讯、随时找到你要找的人,但同时你也随时可以被资讯找到,被要找你的人找到。现在Chat-GPT 进化到了4.0,海量知识随时可以出现在你的面前。只要你敢问,它就敢答。”

张曦认为,技术发展到如今,无所谓好坏,问题只是在于人的发展能不能跟上技术发展的节奏。如果跟不上,人就控制不了技术,也控制不了技术所改变的时间体验。

“如果一个人没有做任何精神和思想的准备,那么在技术发展面前,他完全被动。技术会把他的时间分割成一个个小格子,从而也把他的人生分割成一个个小格子,没有准备好的人就这样被抛掷在这一个个小格子里,一会摸摸手机,一会刷刷抖音,一会突然又想起有点别的什么事、但是还没想清楚就忘记了。技术通过分散了人的注意力,也把人一生的时间切割成碎片。这样一来,人就从可以积极谋划一生的动物,变成了只能被动挨过一生的动物。人成了技术的奴隶,也成了时间的仆人。”

“一个人必然活在时间里,要么他安排时间,要么他被时间安排。”张曦建议考生可以从人性对技术发展速率的适应性,以及普通人驾驭技术服务自己人生的能力这些角度入手,展开作答。

全国卷乙给出的两则材料都涉及“单调”与“多元”。

“乙卷难度并不大,但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说,要写扎实并不容易。”张曦认为,从材料上看,一花和百花的关系,是单调与多元的关系,即使高中生也能理解这一点。但是,“单调”与“吹别人的灯”是什么关系?“多元”为什么意味着大家一起走得更远?这就需要一些哲学思考。

花园里只有一朵花,并不意味着花园里不可以再长新花,除非是“一花开后百花杀”。如果园里的那朵花希望用各种手段来阻碍其它花的自然生长,那么它当然就要干些吹灭别人的灯之类的事情。由此可见,真正使单调与吹别人的灯有联系的,其实是对单调的态度。从单调里获得了优势,然后不择手段去维护这种优势,那么当然就会吹别人的灯。

而多元的意义就在于,它否认单调。对多元持有开放、包容、接受的心态,实际上本身就意味着要否定掉自己从单调中可能获得的潜在优势,把多元本身当作一种美好的人类价值来看待。

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张曦认为从国际政治角度,这道题可以从“中国尊重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入手,“这一点就注定了中国会走一条和平发展的崛起之路,决定了和平性是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

从个人发展角度,题目同样成立,“就是要尊重多样性,不要对与自己不同的人事物抱有成见,更不能以敌视和猜忌的态度来对待。”

“可见,乙卷题目出得非常好,见浅却可言深,为不同才华的学生展示自己创造了条件。”张曦说。

 

2023高考作文上海卷题目

“上海卷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赋予了考生很大的自由度。人是要不断遭遇陌生世界的,年轻人更是如此。是主动探索还是被动应对,对人生会产生不同影响。”谈及今年的上海卷,张曦认为这是一道高质量的作文题,解读角度多元,每个考生都可以从解读自身出发,做出自己的解答。

“陌生世界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而是由陌生人、陌生事、陌生场景共同组成的陌生经验。陌生意味着风险,也意味着新的机会。探索陌生、拥抱陌生,当然需要勇气。但是好奇也会害死猫,只有勇气,不一定能从陌生经验中获得机会,不一定能从不确定中得到确定。因此,在好奇心之外,还有什么动机驱动你去探索陌生经验、去接触从没见过的人、应对从没做过的事、在从没活过的地方开始生活?”张曦表示,面对这道题目,在答题之前,考生其实很需要冷静下来,闭上眼睛,好好思考自己的品格、自己的志向、自己的兴趣,“我想这道题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说出来的话也会多元多彩。”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