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看公安】6月6日《山西法治报》专版刊登:激活基层治理末梢 打造和谐平安乡村——永和县公安局积…

2023-06-07 15: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永和县委书记高永贤检查指导公安工作,并听取永和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勇辉作情况汇报

永和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杨景宁检查指导公安工作

以“警网融合”为抓手,持续推进村(社区)警务工作与综治全科网格服务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夯实平安建设根基;民警进村入户为群众服务,通过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深化警民“鱼水关系”;改革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实施交警和派出所“所队合一”,打通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一系列大胆务实的创新与改革,永和公安充分实现了民警、乡镇干部和网格员等工作的互动融合,激活了基层社会治理末梢,既化解了警力不足的难题,为村级警务改革增强了后劲,又实现了工作上的互相支持,全力构建起立体化农村治安防控体系,确保了全县社会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

改革助力 创新争先

积极探索符合永和警务实战的大部制运行机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省公安厅关于探索推进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效能,去年以来,永和县公安局新一届党委主动作为、大胆实践,紧密结合永和实际,在体制机制上勇于创新,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永和公安发展的突出问题,改变了警务实战警力不足、打击防范相对落后、巡防力量较为薄弱等现状,实现了警力无增长条件下的内涵式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赢得了各方的好评与赞誉。信息融合、场所融合、服务融合,做好宣传走访、化解村民矛盾纠纷等工作,真正打造了以派出所为主导的基层社会治理警务共同体,将治理“触角”伸向基层“神经末梢”,切实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基层警务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直面问题

分析研判制约发展的沉疴痼疾

永和县公安局现有政法专项编制69人、事业编制9人,共有民警64人、事业人员20人、流动协管员1人、辅警90人、辅助人员68人,警力与人口的万分比为万分之十三点七。

改革前,全局共设21个科室所队。其中,内设科室13个、派出所6个,交巡警大队1个。由于警力有限、机构设置过多,致使警种部门分立、职能重叠交叉,警务运行不畅、协同作战意识差、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公安工作的开展。

由于警种设置过多,各个警种一 一对应相关专业,导致专业警种化、警种机关化,造成机构林立、机关臃肿,且行政层级增多、行政效率降低。因业务划分过细,各类资源、手段分散,实战打击中警种间协调成本增大,队伍建设易出现内部损耗。各警种各负其责,各行其政,遇事相互推诿,互不配合,资源的过度分散,导致难以形成合成作战之势。

此外,长期机关化办公,致使部分警种坐等报案、被动反应的静态运行模式日益严重,实战功能逐步弱化,难以适应复杂严峻的形势需要。更令人忧心的是,派出所被“全职化”套牢,每天疲于应付各警种越来越多的条线任务,被拖累至“打也打不狠,防又防不住”的尴尬境地,从而导致主业观念逐步淡化,基础工作等主业荒废。

科学谋划

搭建符合警务实战的大部制运行架构

永和县公安局在充分调研论证、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公安机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坚持问题导向、整合部门职能、打破信息壁垒、提升警务效能的总体警务改革思路,并本着“专班压实、警力互援、所队联动、区域联合”的执法办案新理念,按照三步法于2022年9月付诸实施。

实施大部门改革,提高工作效能。该局对职能相近、职责交叉的部门进行机构整合,实行合署办公,实现1+1>2的效果;将督察、审计、信访、法制和案管中心合署办公,整合为监督部;将刑侦、经侦、反诈和食药环合署办公,整合为侦查打击部;将治安、国保(反邪、反恐)和禁毒合署办公,整合为社会管理部;将政工、办公室、警保和党办合署办公,整合为行政部;将情报指挥中心、信通、网安(技侦、图侦)、刑技合署办公,整合为警令部。

创新城区工作模式,提高实战能力。该局在城区实行“情指行”一体化运行,“交巡所”联勤联动联防,形成了以“线”控“点”防“面”的快出、简处模式。

一是在“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方面。在警令部设情报中心、研判中心、布控中心、指调中心、作战中心、勤务中心,以“风险感知全方位、线索汇聚全领域、研判预警全智能、态势掌控全时空、指令通达全层级、作战合成全警种”为目标,着力打造统一指挥、整体联动、灵敏畅通、运转高效的“情指行”一体化实战体系。

二是在“交巡所”联勤联动联防方面。将正大路、河西路两条主街视为“线”,统筹交警中队和巡警中队的巡逻防控职责,组建交、巡警巡逻小组,立足两条“线”上开展巡逻防控工作。在十字路口、重点路段、学校门口等地管车、管人、管事、管物,做到有警出警、无警巡逻。在永和县城的5个社区分别设立5个警务工作站,形成5个工作“面”,城关派出所立足“面”上巡防,民辅警下沉到社区,主抓隐患排查、矛盾化解、宣传走访、巡逻防控等事宜,积极做好“面”上的防控和稳定。若城内某“点”有人报警求助,警令部指调中心直接指令“线”上巡逻小组迅速出警,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控制局面,并进行简单处置。同时,指令“面”上派出所民警同步出警,规范处置,做到一呼百应,警力快速支援,真正实现以“线”控“点”、以“线”防“面”。

目前,该局警令部对舆情管控、案件侦办和勤务行动中的线索、舆情、指令等做到了统一收集、统一研判、统一布控、统一指挥调动、统一行动协同侦办案件的“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模式。同时,在主城区已初步实现了报警案件第一时间由交巡警控制发案点,派出所民警后续积极跟进,处置具体警情之模式。

实施整合资源,推动警力下沉。该局坚定“做精机关、做大基层”工作方向,按照“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要求,健全完善警种部门支援基层所队机制,着力盘活公安内部资源,夯实平安永和建设根基。

在全局推行“专班压实、警力互援、所队联合、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正常情况下,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完成相关案事件等任务的办理处置。如遇重大案事件或其他特殊警情,全局要统筹警力,打破警种壁垒、打破所队建制,不分区域,组成精干专班,全力攻坚,共同完成任务。

在城关派出所推进“一室两队”建设,在其他农村派出所延伸交管业务,率先实现派出所与交警大队业务融合,构建“所队合一”模式。将农村交通管理及车驾管业务等全部纳入乡镇派出所工作,赋予各农村派出所负责一般交通事故的处置权限,压实道路交通主体责任,有力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工作。

实现网格员队伍和派出所民辅警“警网融合”,持续推进落实“一村一辅警”,采用“警格+网格+义警”模式,通过民辅警、网格员及义警的队伍融合。

实践检验

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凸显成效

通过实施机构改革,使该局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警力配警更加合理,资源共享更加便捷,进一步挖掘了队伍的内在潜力,推动了公安工作内涵式发展。

实现警务效能最大化。该局将职能相近或交叉的部门警种合署办公,既解决了因职责不清重叠交叉出现的推诿扯皮现象,又能够整合资源、集约警力、形成合力。将大部门警种由局党委班子成员直接管理,减少了指挥层级和沟通协调程序,确保县局高效运转。另外,警种整合后,被整合的警种之间打破部门界限,大局意识、团队意识明显增强,实现警种优势互补,联勤联动,克服了部分警种因人员少,力量薄弱,难以履行本职任务的弊端。据统计,该局实施大部制改革以来,社会治安呈现出刑事发案下降37.1%,破案提升36.2%,街面犯罪案件大幅减少的良好态势。

实现指挥体系高效化。该局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做大做强“情指行”一体化工作,使其成为信息收集、研判和指挥调度、处置为一体的合成作战指挥平台,在指挥体系中发挥了“最强大脑”作用。能够第一时间获取辖区内各类信息,及时合成研判,为该局党委科学决策和实战单位侦办案件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呈现出信息来源快、运算成果快,指挥处置科学的主要特点,较好地发挥了指挥部、参谋部、服务部作用。“情指行”一体化运行以来,成功指挥处置群体性事件1起,成功破获系列案件2起,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与好评。

实现一警多能化。大部门大警种体制下,每个民警既要履行本级职责,又要熟悉和掌握相关警种业务,以实现团队协作,倒逼广大民警提升综合素质,适应工作岗位需要。通过“所队合一”,实行交警与派出所民警联合执勤,推动了警种整合、业务融合,有效破解警力不足,将派出所建成集治安、交通等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战斗实体,全力开展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打击防范和服务群众等工作,提升了派出所的工作效能,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

实现了派出所专职化。该局落实大部门大警种制警务模式后,使每个警种部门从技术到警力得到了全面加强,履职能力显著提升,涉及本单位的任务能够独立完成,使派出所能够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抓好本职工作,特别是基层基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过去,全县“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率十分滞后,改革后社区民警专职信息采集、人口及出租房屋管理、入户核查等工作,信息采集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标准地址录入10584条,实有人口录入49905条,实有单位录入110家,实有房屋录入41420条,信息录入进度获得较大提升。

“公安蓝”+“网格红”

借助警网“三融合” 实现治理“三提升”

以“警网融合”为抓手,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今年以来,永和县公安局持续推进村(社区)警务工作与综治全科网格服务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夯实平安永和建设根基。

以队伍融合为基,提升联动共建的向心力

该局以民辅警与网格员融合为基础,着力构建村(社区)民警主导、网格员为主体、平安志愿者和兼职网格员、网格辅助员齐参与的网格治理队伍,实现事务在格中办、人员在格中管、信息在格中采、风险在格中消的基层治理体系。

按照职能融入、力量融合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作用,在县委政法委的倾力支持下,永和县公安局先后组织召开城乡社区“警网融合”工作部署会、城乡社区“警网融合”工作推进会,分析研究解决存在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举措,深入推进平安永和建设,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该局把深化“警网融合”工作作为化解矛盾、服务群众、平安联创的重要抓手,按照社区1名民警带领2名辅警加若干网格员参与的“1+2+N“警网融合”工作模式,农村1名辅警加若干网格员参与的“1+N”“警网融合”工作模式,抽调业务能力强、熟悉民情民风、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78名民辅警下沉网格一线,与85名网格员深度融合,联动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社区民警对网格员的业务指导、支撑、监管作用和网格员对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辅助作用,形成1+12的优势互补、互帮互促工作新格局。

以信息融合为要,提升联动共享的凝聚力

该局通过信息融合,实现网格住户信息的集成、共享,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综合治理警务室,打通信息壁垒,推动管理平台共建共享,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

基础信息互联互通。永和县公安局以入户采集“一标三实”基础信息、完善微信警务室居民档案工作为契机,与县综治中心联动,进一步规范、完善、统一住户信息台账,加强了民辅警与网格长、网格员等社区(村委)力量。通过组团入户走访,对各个网格内的人、事、地、物、组织等各种信息进行详细采集,做到了定期更新、同步更新、同步共享,全面夯实了基层平安建设基础。

管理平台共建共享。将综治视联网融入“雪亮工程”,“民声警事”App融入“平安山西”App,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管理平台共建共享,提高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通过“雪亮工程”与综治视联网平台深度融合,为民辅警和网格员增添了“千里眼”。通过民声警事App与平安山西App的纵深融合,方便群众办理户籍业务、出入境业务、交管业务等的同时,也为民辅警和网格员收集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和各类违法犯罪线索提供信息支撑。

以服务融合为本,提升联动共治的战斗力

该局以构建“警网融合、警民和谐、平安永和”为目标,不断优化完善联动机制,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各项便民举措捆绑融合,使警网融合作用发挥到最大,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织密织牢和谐平安防线。

该局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和民辅警的专业优势,民辅警和网格员坚持“化解在早、化解在小”的理念,联合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精准掌握网格内群众的基本情况,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合力进行解决,实现一般诉求就地解决、疑难问题协商解决。

自“警网融合”以来,该局先后排查矛盾纠纷105起,化解一般矛盾纠纷78起。同时,派出所民辅警结合日常巡查、不定时抽查,与社区(村委)网格员、网格辅助员联动开展排查,进一步筑牢网格“安全网”。

今后,永和县公安局将不断推动农村(社区)警务工作和全科社会网格服务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推进“警网融合”一体化运作,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警网融合”新模式,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使“公安蓝”和“网格红”成为平安永和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推行“所队合一”机制

打通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

从顶层设计入手,改革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机制,永和县公安局全面实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工作,坚持立足当地实际,整合警力资源,实施派出所和交警“所队合一”,打通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摸准脉搏 找准改革方向

永和县公安局认真学习研究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工作精神,针对警力紧张、经费短缺、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及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等弱项短板,坚持对症研究、靶向发力,勇于改革前行。

2022年11月23日,永和县公安局党委打破警种壁垒、整合警力资源,创新性地在派出所设立交警中队,推行“所队合一”机制,构建交通管理警务新模式。在操作过程中,该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压实专班责任,全力确保“所队合一”改革顺利实施。

各辖区派出所加挂辖区交警中队牌子,派出所所长为各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对辖区内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负责农村地区交通秩序整治、两站两员、“一村一警”、农村分级分类管理等工作。交警中队长兼任派出所副所长,为道路交通安全具体负责人,各派出所设交警中队独立的办公室,履行道路交通安全职责任务。

“所队合一”机制实施后,派出所和交警中队民辅警在所长和副所长的领导下,按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统筹治安巡逻和交通管理,全面落实“纠违法、查隐患、强管理、搞宣传、送服务”五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压实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遏制失管漏管现象,优化基层治理,提升了所队工作效率。

整合资源 做优警务效率

实施“所队合一”以来,交警中队和派出所民辅警有了人力资源优势,对所辖农村片区进行治安和道路交通安全巡逻、管控任务能够相互兼顾。如遇交通事故,及时出警,大大缩短了出警时间,交通事故出警速度提升2倍,效率提升90%。

警种联勤联动,强化基层管控。该局对农村地区重点路段、重点场所实行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加大了辖区社会治安、交通秩序的管理力度。根据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工作要求,辖区事故及农村道路交通分级分类管理工作小程序5大模块,交警和治安民辅警共同参与执行五项任务,有力地促进了辖区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的好转。

警种密切配合,构建“大交管”格局。按照“出门一把抓、进门再分家”的要求,治安和交管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为信息化管理、智能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居民在当地派出所就可办理交管业务,“换证不出村”,极大方便了农村居民。

巡逻管控一体化,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所队合一”机制运行后,该局治安和交管紧密结合,开展参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全县5个乡镇实现全范围交通管控。针对农村地区交通违法特点,及时调整巡逻重点时段、频次、线路,同时积极协调争取村委会支持,结合“两站两员”劝导工作,在着力提升农村地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的同时,对发现的民事纠纷、信访维稳等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调解处置,提升见警率、管事率、处置率。

凝聚合力 分级分类成效显著

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深入推进农村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所队合一”模式,实现部门同频联动,解决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失控漏管问题,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取得扎实成效的重要举措。

落实“五色预警”机制,实施风险预警分级管理。“所队合一”后,派出所和交通民辅警在执行“纠违法、查隐患、搞宣传、建台账、送服务”五项任务的同时,注重数据对比,将交通安全风险层次由高到低分为五个等级,并分别对应“红、橙、黄、蓝、绿”五种颜色,形成“五色分级预警”,可以提早做好辖区道路交通安全防范。

转变管理理念,实施精准宣教措施。“所队合一”机制实施以来,派出所和交警中队一道执勤执法,治安巡逻与道路交通安全巡逻无缝衔接,形成工作上的珠联璧合。今年以来,所队民辅警先后走进芝河镇霍家沟、东峪沟、下罢骨、药家湾、坡头乡呼家庄、坡头村等乡镇农村,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20余次。截至5月下旬,全县未发生一起重大死亡事故,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稳向好。

原标题:《【媒体看公安】6月6日《山西法治报》专版刊登:激活基层治理末梢 打造和谐平安乡村——永和县公安局积极推进农村警务改革工作纪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