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创新国际传播,让年轻人、新技术走向前台

澎湃评论员 东平
2023-06-08 19:3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国际传播要有‘从零出发’的心态,媒体人不要束缚自己”“国际传播要做到‘快乐传播’,让有意义的事变得有意思”“在复杂的国际舆论场中,第一声很重要”……6月8日,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分论坛在深圳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展开头脑风暴,提出了很多高质量的意见建议。

国际传播工作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关键一招,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当前,国际舆论场的格局之变、话语之变、攻守之变在深度演进,置身新媒体时代,创新国际传播拼的往往是平台、比的往往是技术、争的往往是流量,更加需要自我逼迫、自我革新、自我重塑。

要切换主赛道,推进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坚持内容为王、移动优先,让更多高品质抓人心的产品破圈出海。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为75.6%。截至2022年4月,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到50亿人,社交媒体活跃用户达到46.5亿人。可以说,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国际传播的主战场。

战场在哪,人就应该在哪,资源就应该在哪。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并巩固新兴传播阵地。

要拥抱新技术,加强前瞻性研究和应用,用技术赋能国际传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信息革命不会孤立发生,它必然会带来一系列变革,具体到传播领域,一方面是降本增效,另一方面是场景拓展。

近年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媒体行业得到了深入应用。尤其是算法推荐、语音交互、计算机视觉等技术,极大地塑造了信息传播的新形态,媒体智能化正在重塑国际传播领域的原有生态。谁能在这种“新常态”下发挥能动性,掌握主动权,谁就能赢得传播先机。

要相信年轻人,让年轻人挑大梁、当主力,让最有“网感”的人到海外讲中国故事。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尤其是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Z世代”,受教育程度更高、思维方式更新、眼界更加开阔,他们是社交媒体时代国际舆论格局的重要参与者和塑造者,是网络空间“原住民”,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及不可忽视的全球影响力。

如一些热爱古装的年轻人把唐装汉服穿到了国外,一些热爱音乐的年轻人在异国他乡的街头、在短视频平台弹奏民族乐器,还有很多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凭借高超技艺和独特才能成为国际“大V”……我们要相信年轻人、依靠年轻人,用青春的力量展示中国、影响世界,把握国际传播的先机。

要构建大格局,打组合拳、弹协奏曲,把话筒送到更多人手里到前台去发声,共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中外民间交流,在人才、教育、科技等国际合作中广交朋友,逐渐树立起了一个自信、开放又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近些年,我国更是不断鼓励各领域专家学者、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交往,更加生动、形象地讲好中国国情和民生故事。

大到北京冬奥会这样的国际舞台,小到一部被翻译出海的网络小说,都可以成为对外传播的一部分。如电视剧《人世间》被迪士尼购买了海外独家播映权,《外交风云》发行至北美、中东、印尼、非洲,网游《幻塔》在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全球多地上线。让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国门、香飘海外,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