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爱在网上学传统文化了?| 有数

2023-06-10 09: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去年的热播电视剧《梦华录》,让茶百戏走入广大观众视野。而在一网络视频平台上,一位美食区视频博主用不到四分钟的视频,记录了自己如何亲自采藕、抽丝“三天三夜”,做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即非遗)龙泉印泥的过程,点击量达到 1691.4 万。

像这样着力于用轻松有趣的形式,展示非遗细节、讲述非遗故事的视频还有很多。非遗不再只是概念化的名词和书本里的图像。

2023 年 6 月 10 日,是中国第 7 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也适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 周年。承载着世代人智慧结晶的非遗,如何在新的时代环境中,被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得到传承和创新发展,是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重要课题。

非遗因何出圈?精巧的工艺、鲜活的人

获得更多的关注,是非遗要“出圈”的第一步。

普通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机会可以注意到非遗?我们爬取了微博热搜、抖音热榜、知乎热榜、头条热榜、百度热榜上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 138 个词条,并结合导语和话题主持人所发的微博,想要找到非遗上了什么热搜、原因为何。

多数热搜,都能让网友在视频里直观领略传承人在指尖跳动间完成或精巧、或震撼的非遗作品。而当“旧”非遗被玩出了“新”的花活,熟悉的事物有了新的面孔或用途,陌生的事物也可以变成我们熟悉的模样,谁不感叹一声巧夺天工。

年轻人对非遗的传承和应用,则让更多人看到了非遗并不必然式微。

在我们抓取的热搜里,有 3 个热搜都是关于同一个人。95 后郎佳子彧,既是国家级非遗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同时也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2021 届硕士生。郎佳子彧用面人捏出的蔡元培、朱自清、冼星海、邓稼先、屠呦呦、钟南山等名人形象,以及还原春晚经典节目《吃面条》《冬天里的一把火》的面塑,都走红网络。

传统的非遗,在这个时代或许越来越依靠非传统的方式,被喜爱、被传承。

最热的非遗,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非遗并非遥不可及。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 43 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也多达 1557 个。其中不少在角落里默默闪光,但也有一些项目早已演变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甚至深刻影响我们的风俗文化。

为了更准确知道哪些非遗在生活中的可见度更高,我们逐一检索了与国家级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有关的热搜、热榜词条发现,一千多个项目里,有 204 个至少一次出现在相关热搜上

不同项目类别中,与传统技艺、民间文学、民俗类非遗相关的热搜最多,它们更容易通过实在的形态,或精神文化上的感染力,产生广泛的影响。例如,由沙县小吃制作技艺、茅台酒酿制作技艺得来的饮食,已是家喻户晓;木兰传说过去是口耳相传的故事,如今是重要的课本篇目、热门的影视 IP。

从具体项目来看,春节是占据热搜最多的非遗项目,相关热搜、热榜词条数超过一千。此外,北京故宫、三国传说、相声、中医诊法、中秋节、元宵节等也是热搜“常客”,相关词条数目达到了百位数。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掉,还有许多长尾的、相对冷门的非遗,难以在热搜上获得关注。1353 个非遗,一次也没出现在相关热搜上。

有肯定,有质疑,也不忘传承——非遗保护路漫漫

在热搜上看见非遗,网友们说什么?我们从包含“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微博热搜下,抓取话题主持人所发布的微博的全部评论,共计 3754 条,并将其主题文本聚为 5 大类。

对非遗表示赞叹,是人们最大的反馈。传承,也在评论中不断被提及。

“我也是看梦华录才知道的茶百戏,原来我们宋代就有拉花了,好厉害啊!!!” 有人看到点茶的热搜后作此评论。

也有人看到“#河南逍遥胡辣汤入选国家级非遗目录#”,自豪感油然而生——“哇哦,胡辣汤厉害回老家得多喝几碗。”

人们对非遗的喜爱,并不仅仅针对于某个具体的事物,通常还包含了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大至整个国家,小至一个地域。

然而,如何让众多的非遗项目超越时空界限,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一切事物都在智能化的当下,质朴却充满人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反而更显珍贵。湃客·有数栏目联合8所高校、17名设计师,共同探索用可视化作品再现非遗之美。

封图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 | 张铃媛 刘予 张厚仪

设计 | 去疾弃病

海报设计 | 王亚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