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土地与神祇︱金华乡村:雅湖宗族社会与聚落形态变迁

董妙繁
2023-06-25 13:28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上篇我们看到了石楠塘永清徐氏宗族在当地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而在石楠塘上游约5公里处,松溪胡氏定居的雅湖尽管也经历了多次剧变,却在族人的共同努力下几度复兴。村中留存有多座清代、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2016年成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图一)

图一 雅湖村(2022年航拍)

雅湖位于金华市东南、松溪汇入武义江干流之处,属金东区江东镇。[1]2020年,雅湖行政村有人口381户、903人(含雅湖、雅新屋两个自然村),胡姓约占总人口的85%。

雅湖在历史上曾遭受过三次大劫难。第一次是清康熙十三年(1674),福建耿精忠谋反,兵燹殃及雅湖,民间称“闽乱”;第二次是咸丰十一年(1861)至同治二年(1863),太平军占据雅湖,是三次劫难中最严重的一次;第三次是民国三十一年(1942)至三十四年(1945)日寇入侵,金华沦陷。这三次大灾将雅湖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或可分别称之为积淀期、鼎盛期、复兴期和平稳发展期。每一个时期在宗族发展、聚落格局方面均有不同的特点,它们也构成雅湖聚落变迁的两条线索。

胡氏宗族

雅湖胡氏自称于元末定居松溪,有650年的建村史。根据胡氏自述,因康熙“闽乱”烧毁旧谱,此前的记载十分有限(表一)

表一 雅湖胡氏宗族宗谱编纂和宗祠营造情况(陈雨薇、董妙繁绘制)

雅湖始迁祖胡考[3]是永康方岩胡公(胡则)的第二十四代嫡孙,元末战乱之际胡氏先祖见雅湖风水极佳,便在此建村。胡考之孙子胡绳生四子,其中:长子胡春居东角[4],为东大派;三子胡秋居上湖(位于雅湖西北约4公里处),为上湖派;幼子胡冬居雅湖西,为下湖派,由此形成三大房支。今雅湖主要为下湖派,其后分为西大派和东前派两支,再后西大派又发展为更小的房族支系(图二)

图二 松溪胡氏派系图(陈雨薇、董妙繁绘制)

雅湖胡氏(即下湖派)自称在康熙闽乱之前没有编纂自己的分谱,而是与上湖共有宗谱,可能此时仍属于上湖派下一支系;闽乱之后,宗谱稿本散乱。雅湖族人胡际昌遍访宗派,搜罗遗迹,最终成帖。可惜未及刊印,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制成《松溪胡氏宗谱》草谱,最终于乾隆十五年(1750)第一次编纂成谱,自此雅湖胡氏开始独立修谱。

在康熙到同治的鼎盛期间,雅湖胡氏共五次编修宗谱,编谱时间间隔在20-30年左右。根据宗谱记载,雅湖胡氏初时仅有十余人,雍正前后已达235人左右。[5]在此期间,胡氏共有5人取得功名。这些都说明了此时胡氏宗族发展之繁盛。不过宗族繁盛,支系众多,也导致各派之间争端渐起。道光二年(1822)修谱时,敬四公派与大嫡派是宗谱编修中的主要领导者,由两派代表组成的祠首试图将其他弱势派系(如中嫡派、幼嫡派、后明堂派等)合为一支,以便修谱。但若如此,合并后的派系难以划清大小宗、行辈关系等问题,因此引发了各弱势派系的不满。最终只有敬四公派、大嫡派合修宗谱,其余各派皆自行分修。[6]

此时胡氏宗族的发展也表现在宗祠、庙宇的建设上。在建造宗祠之前,胡氏中村内外建立族厅和檀越寺。根据宗谱记载,康熙四十年(1701),雅湖各家捐资出力,在村落中心建成大厅三进[7]。四十四年(1705),胡氏宗族捐资助田,为罗方桥施水庵僧人重修施水庵,于庵东新建楼屋四间、庵前置田两块,以供僧人饮食起居。[8]尽管罗方桥位于雅湖村南部约8公里处,距离胡氏聚落较远,但有武义江水路连接,且将庙宇建设载于宗谱,因而推测施水庵当为胡氏宗族用以供奉先祖的檀越寺。乾隆十五年(1750),大厅更名为宗庙,以供奉祖先。[9]五十三年(1788),族人耗费近八个月时间,最终建成胡氏宗祠,前后三进,附有雨台(戏台),[10]又设立祠规来加强宗族管理。清嘉庆元年(1796),“阖族公议祠规三条”[11],内容涉及宗谱编修、祠首选举、祖先祭祀等。

在这一时期,胡氏人口进一步增加,至咸丰十一年人口达420余人,其中职官6人、散官4人、耆宾6人,有功名者23人。[12]族人在积累财富之后普遍回乡营造田地产业、建造房屋,这一时期建造起大量住宅和厅堂。嘉庆十九年(1814),景田、士勋、士蘭三兄弟合力起造怀德堂[13];二十一年,胡肇群建造新宅仁德堂[14];咸丰八年(1858),胡士勋构筑明厅(致美堂)等。同时,胡氏宗族颇为重视后人的读书情况,开办族内私塾供子弟读书劝学勉儒。[15]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雅湖受到了毁灭性的影响,很多精美宅院毁于战乱;各家宗谱多散佚,只有胡礼性家“独全帙而无阙”[16],之后重修宗谱皆赖这个旧本而修葺。战乱结束后,胡氏宗族势力削减,开始迈入艰难的复兴时期。战乱之后人口逐步增长,至清宣统元年(1909)有367人。[17]此时,支系之间的竞争、分裂被合族共治的现实需求所替代,重新合修宗谱。同治十二年(1873),战乱之后雅湖胡氏在祠首禮性、小松等人倡导下,重修宗谱。光绪二十三年(1897),父老考虑到宗谱易于散佚,且同族之间不应分两谱,有合修之意,族中人皆无异议。于是在分谱七十多年之后,终于合谱编纂。到民国十五年(1926)又再次续修宗谱。从这一时期的宗谱修编间隔与上一阶段差异不大,仍在一代人的二三十年。

胡氏族人重建宅院,还建立起前、后书房台以供族中子弟读书。宣统元年(1909),“公立临湖初等小学堂”创办,由胡德华担任学堂堂长。此后,公立学堂逐渐取代族内里塾成为胡氏子弟受教育的场所。胡步蟾就是经受公立教育,在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于江苏省第三师范学校(无锡)任教,成为一代教育家、生物学家。这一时期胡氏宗族有职官10人,有功名者15人。在这一变革时期,族人所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再囿于做官。

新中国成立以来,雅湖胡氏宗族逐渐步入平稳发展期。20世纪下半叶,雅湖人口稳定增长,1985年时达896人。[18] 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农村地区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雅湖作为传统村落也不例外,其人口增长几近停滞,人口维持在900人上下。[19]

胡氏宗谱自1926年后九十年间再无新修。直至2018年,经族人提议后,胡建新、胡旭军带领族人重修宗谱,将村中留存的各时期宗谱汇编起来。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谱还将村中其他姓氏汇编其中。1950年代以来,雅湖因土改前后的行政区划变动,涌入很多其他姓氏村民。[20]在胡氏宗祠的重建和《松溪胡氏宗谱》的重修中,异姓人积极参与,如村民朱文德捐款三万元,在捐款数额中排名第四。于是在2018年重修的宗谱中,我们看到了虞、姚、于、金、童、李、倪、汪、朱、吴、汤、傅、孙等其他姓氏[21]。地方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得宗谱汇编的社会凝聚功能已由宗族变为村落,如今的村委也取代宗族的治理方式。

聚落格局

雅湖从定居时的十余人发展至如今的九百余人,聚落规模逐渐扩大。

由于积淀期文献记载较少,且经历动乱之后,建筑留存较少,我们仅可获知最初的胡氏先祖在雅湖定居。雅湖聚落东、北、西三侧各有一段红色巨石石山,三段石山形如臂膀护佑着雅湖。其东段称凤凰台,北段称卧虎山,西段(胡氏宗祠后侧)称狮公岩。在石山之前,武义江支流八仙溪(松溪)自东向西流经村落南部,形成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风水格局(图三)

图三 嘉庆二年(1797)《松溪胡氏居址宅图》(董妙繁增绘)

在胡氏逐渐鼎盛的康熙到同治年间,建大厅、修宗祠、挖水井、铺道路,宗族聚落井然有序地发展起来。从宗谱中嘉庆二年(1797)的《松溪胡氏居址宅图》[22]来看,雅湖最初以康熙四十年建造的大厅为中心,围绕大厅建造住宅,宗祠位于聚落外侧。大厅、宗祠皆坐北朝南,以此构成聚落的主要朝向。村落东、南、西外缘的多个水塘构成聚落的天然边界。

在嘉庆晚期,仁德堂、怀德堂等大型住宅院落被建造起来,它们的体量超过了聚落中心的大厅,聚落格局随之发生变化。不过,大厅所确定的建筑朝向没有发生变化,体现于如今的建筑遗存之中(图四)

图四 嘉庆晚期雅湖聚落格局示意图(底图为聚落现状航拍图,董妙繁、陈雨薇绘制)

到咸同年间,随着东南方向明厅(致美堂)的建造,雅湖突破了单中心的发展模式,形成另外一个建筑组团和中心。明厅的朝向也不同于早期的坐北朝南,而是更加偏于坐西朝东。围绕这个新的中心,兴建起更多的公共和居住建筑,如晚清的书房台、花厅,民国初年的华萼堂、继美堂等。原本的大厅建筑组团也在扩张,我们看到东部后塘堂楼的建造,朝向依旧坐北朝南,不过大厅西南建造的十八间则遵循了新中心的朝向。新、旧组团之间以水塘相隔(图五)

图五 民国时期雅湖聚落格局示意图(底图为聚落现状航拍图,董妙繁、陈雨薇绘制)

到20世纪下半叶,胡氏宗族聚落的清晰发展模式被打破,新的道路和住宅建设完全打破了原有的聚落格局。在1950-1980年代期间,新造住宅还是在原有建筑组团之间见缝插针地加以改造或建设,朝向变化不大。但到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发展,雅湖居民不仅在村落外围规划了新的住宅楼群,聚落内部的建筑也被推倒重建,朝向十分凌乱。近几十年来,北侧快速路和东侧铁路高架桥的修建,村落主要入口由南侧变为北侧,也完全改变了由狮公岩、卧虎山和凤凰台构成的背山意象,甚至在石山之上打开了豁口。加之村内居住用地的紧张,不少居民将住宅直接建造于石山之上。这一时期,北侧道路限制了聚落扩张,新建筑不断在东、南、西三个方向建造,侵蚀着原本作为居民主业的农田(图六)

图六 雅湖聚落格局现状(底图为聚落现状航拍图,董妙繁、陈雨薇绘制)

公共建筑

雅湖村落历史与胡氏宗族密切相关,作为宗族治理、祖先祭祀场所的宗祠自然成为村落中最重要的公共建筑。

康熙四十年(1701),在设立宗祠之前,胡氏族人先在村内建成大厅三间,乾隆十五年(1750),阖族商议后将大厅更为宗庙。又过了一代人左右,胡氏族人终于有能力建造宗祠。乾隆四十八年(1783),胡士龙、胡梦麟父子与其族叔胡肇韶等建议捐赀创立祠庙,开始置办栋梁,经营瓦石。历时五年,胡氏宗祠终于建造完成。宗祠位于村落西边,坐北朝南,背倚狮公岩。宗祠三进二天井(图七),从前向后每一进略有抬高。第一进门楼在前侧为八字大门(图八),两侧有抱鼓石以及旗杆石,门楼后侧向天井伸出戏台一座。第二进正厅五开间,正中堂中悬挂“敦睦堂”牌匾。第三进后厅五开间,正中悬挂“追孝堂”牌匾,原本应为供奉先祖木主的寝殿(图九)。自建成以来,胡氏宗祠承担着祭祀、治理、教化等多种宗族功能,一直作为村里的中心建筑而存在。

图七 雅湖胡氏宗祠平面格局(2022年航拍)

图八 雅湖胡氏宗祠正面图(刘悦歆摄,2022年)

图九 雅湖胡氏宗祠寝殿(赵晓梅摄,2021年)

1952年土地改革时期,胡氏宗祠被收作公用,成为小学,直到80年代还曾作为粮仓使用。90年代以来,雅湖乡贤也开始动意修缮宗祠。2017年,在村委会的领导、村民的支持和捐助下,成功集资一百余万元,重修胡氏宗祠,恢复了1949年之前宗祠的基本格局。因应新时代的功能需求,宗祠的空间使用也发生变化,第二进的五间正厅改做村落文化礼堂,第三进寝殿按照宗谱画像新绘的先祖画像,在香案之上摆放“堂上胡氏历代祖宗之神位”牌位。

在宗祠之外,雅湖还曾建有香火厅,惜已无存。香火厅主要承载全族人的人生礼仪,尤其是丧葬习俗。据村民介绍,在老人过世的三到七天时间内,家人先请亲友在家中与老人告别,之后请仪式专家分别在家中和香火厅诵经超度,在香火厅完成下葬前的仪式,在安葬老人之后才将牌位放至宗祠之中。[23]根据村民的讲述,香火厅原位于大厅之后(图四),其中心位置也表明它在村落生活之中的重要地位。

宗祠东侧是雅湖的本保庙——张府君庙(图十),现存建筑的建造时间应不晚于清嘉庆二年(1797),位于宗祠左侧的选址表明它在村人心中的重要地位。这座三间小殿于2010年重修,现于殿内正中供奉张府君与夫人神像,前为刘、关小神像,再前为侍立的判官和扶苏,左后方为财神、五谷神和钱先生,右后方为土地公土地婆和葛先生,墙壁绘有八仙、龙虎等本保殿常见的图景(图 十一)。每月初一、十五以及大年三十,村民都会前来张府君庙祭拜本保诸神,祈求平安。

图十 雅湖张府君正面图(刘悦歆摄,2022年)

图十一 雅湖张府君庙内供奉的神像及墙绘(赵晓梅摄,2021年)

在仪式建筑外,雅湖村人根据生产生活需要,还建造有碓房、碾房等设施。根据乡人追忆,他们曾在20世纪中期在仁德堂西和风火堂楼东各建造一个碓房,在九间堂东建有一个碾房,方便附近居民舂米使用。不过随着技术的提升,这些传统农耕时代的设施业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服务当代生活需求的新场所,比如取代水塘浣洗的公共洗衣凉亭,应对老龄化的老年活动中心和食堂,以及由前书房台改建成的胡步蟾纪念馆(图十二)等。

图十二 雅湖村胡步蟾纪念馆(赵晓梅摄,2021年)

雅湖自元末建村至今不断发展,经历了胡氏宗族的建构、巩固以及其他姓氏的吸纳过程,聚落格局也顺应社会发展,显现出差异化的时代特征。随着胡氏宗族的发展,聚落中心从清初的单一中心向民国时期的双中心演化,其扩张方向大致是自西北至东南;20世纪下半叶以来,社会结构的剧变显著改变了原本的空间格局,小家庭住宅填充于原本的房族大院之间,也在村落边缘逐渐形成整体规划的住宅群落。同时由于道路系统的变更,完全改变了传统聚落的空间肌理。我们今日所见的雅湖,各时代建筑交错,看似凌乱,实则有迹可循,展现出丰富的时代印迹。

(参加雅湖村落调研的同学还有陈雨薇、陈宇、冯思雨、李玥、刘悦歆等,特此感谢!)

——————————

[1] 金华市婺城区志编纂委员会编:《金华市婺城区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11年,第16页。

[2] 宗谱上称明厅,为与咸丰年间建造的明厅(致美堂)相区别,我们称之为大厅。

[3] 第一世,崇三府君,讳考,字以宁。生于元延祐元年(1314),卒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

[4] 推测位于今雅湖东侧附近。2018年修《松溪胡氏宗谱》在各篇序中均有提及该地名,但在《松溪胡氏居址宅图》中并未找到该地。

[5] 续修《松溪胡氏宗谱》理事会编:《松溪胡氏宗谱:卷三》2018年。

[6] 宋宏钊:《雅湖胡氏分修宗谱叙》,《松溪胡氏宗谱》1897年。

[7] 族谱中《建造厅记》载“族有明厅三座,朴素浑坚,创自康熙四十年间”“今阖族相议,将以更为宗庙,妥侑先灵”,即将大厅(明厅)改为宗庙,此处的“三座”可能意指“三进”。

[8] 续修《松溪胡氏宗谱》理事会编:《松溪胡氏宗谱:卷一》2018年。

[9] 续修《松溪胡氏宗谱》理事会编:《松溪胡氏宗谱:卷一》2018年。

[10] 续修《松溪胡氏宗谱》理事会编:《松溪胡氏宗谱:卷一》2018年。

[11] 续修《松溪胡氏宗谱》理事会编:《松溪胡氏宗谱:卷一》2018年。

[12] 续修《松溪胡氏宗谱》理事会编:《松溪胡氏宗谱:卷三》2018年。

[13] 续修《松溪胡氏宗谱》理事会编:《松溪胡氏宗谱:卷二》2018年。

[14] 续修《松溪胡氏宗谱》理事会编:《松溪胡氏宗谱:卷二》2018年。

[15] 咸丰十一年(1861),瑞龙三子光清、光铭、鑑三谨遵慈命:“盖资产虽微,儘宜仰副先人劝学勉儒之厚望也。”

[16] 《重议合修胡氏宗谱序》,《松溪胡氏宗谱》1897年。

[17] 续修《松溪胡氏宗谱》理事会编:《松溪胡氏宗谱:卷三》2018年。

[18] 续修《松溪胡氏宗谱》理事会编:《松溪胡氏宗谱:卷三》2018年。

[19] 2021年1月26日于雅湖村村委会访谈胡旭余(雅湖村村干部)。

[20] 2021年1月26日于雅湖村村委会访谈胡旭余(雅湖村村干部)。

[21] 续修《松溪胡氏宗谱》理事会编:《松溪胡氏宗谱:卷八》2018年。

[22] 《松溪胡氏居址宅图》后记中说明新增土地“后塘”,记录人为胡珊良、仕爱、良凤、五龙、珠,从其行辈(六、七世)所处大致年代来看,仅能够与清嘉庆二年(1797)重修宗谱的时间对应。

[23] 2021年1月29日于雅湖村大厅巷访谈胡道营(雅湖村村干部)。

    责任编辑:黄晓峰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