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澳科大座谈会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关系专业人才培养

2023-06-14 14: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年是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博士学位课程开办十周年,适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成立二十周年。为回顾国际关系博士学位课程的开办历程、总结国际关系博士学位课程的办学经验、探索“一国两制”方针下澳门高校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科发展和培养路径,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研究生院于2023年6月14日在澳门科技大学N221举办“‘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关系人才培养——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博士学位课程开办十周年”学术座谈会,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上海大学全球问题研究院发来贺函,会议由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广志教授主持。

钱乘旦、郝雨凡、江时学、庞中英、张振江等知名学者出席座谈会,并就相关问题发表演讲。国际关系博士学位课程优秀毕业生代表杨崇蔚、张胜磊、姜程淞汇报交流了学业和职业,陈平博士代表社文所为钱乘旦、江时学、庞中英颁发“教育贡献纪念状”。

澳科大国际关系博士学位课程是澳门高校较早开设的国际关系领域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全面掌握国际关系理论基础及对外交流实践的科学研究和综合性专业人才,持续关注和跟踪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动态。十年来,该课程招收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中国与葡语国家关系、中外文化交流三个专业范畴学生83人、已毕业35人;十年来,一大批学科顶尖专家来澳科大授课、指导论文、参与学术研究和智库建设;十年来,该课程持续优化培养模式,形成了特色、积累了经验,成为华南地区国际关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博士课程之一。

2017年以来,课程结构对标一流高校,强调博士生培养的学科交叉性和学术前瞻性,鼓励学生将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在国际关系课程学习及研究中加以应用;25位具有国际关系专业背景和交叉学科知识体系的国内顶级专家学者为相关科目授课、担任博士生导师,钱乘旦、郝雨凡、江时学、庞中英、王正毅、仇华飞、张先清、马建春、孙九霞等讲授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方法,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持续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除编辑出版多种出版物拓展学生的发表平台外,近年来,学生在SSCI、SCI和CSSCI收录刊物发文量亦逐年增加;主动申请并承担特区政府、横琴政府、澳门基金会等课题数十项,为学生参与课题调查和研究,特别是加强学术训练创造丰富机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课程具有深厚的历史学底蕴。2019年,澳科大历史学博士学位课程正式开办,社文所引导和鼓励国际关系博士学位课程的学生选修、旁听历史学课程相关科目,在国际关系博士生培养和学术训练方面,持续丰富中国近代史的知识氛围、构建澳门史的知识体系、学习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并将郑观应及其《盛世危言》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科目的教学题材,指导学生研究郑观应的事迹与思想,国际关系博士生围绕郑观应的“世界观”发表《郑观应与近代中国领事的设立和管理》《甲午战争前后郑观应的日本观》《“天下”与“家国”——郑观应诗歌中的世界眼光与国族意识》等多篇学术论文,同时已有两篇以郑观应研究为主题的国际关系博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为澳门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作出应有贡献。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该课程开办以来,打造了“一国两制”方针下澳门特色的国际关系博士生培养模式,在推动澳门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尤其是助力澳门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做出了突出学术贡献。专家及优秀毕业生代表针对课程对外交流合作、优化培养方法、修订规章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强化人才质量等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并希望该课程未来继续在推进澳门加强与东南亚、葡语国家的联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中国智慧、澳门力量等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