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主汛期旱涝并重,水利部详答如何应对水旱灾害“非常态”挑战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2023-06-14 19:43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眼下,我国已进入主汛期。

国家气候中心主汛期最新滚动预测结果显示,今年夏季(6月至8月)我国降水呈南北两条多雨带,黑龙江东部、浙江南部、福建、江西南部、广东、广西东部、海南、云南中西部等地降水偏多2~5成,局地发生极端性强降水的可能性较大。

我国各流域的降水状况是: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珠江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以上,暴雨过程较多,有较重汛情;黄河下游、海河流域、辽河流域、长江上游和下游、太湖流域降水偏多1~2成;长江中游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2~5成。

旱涝并重是今年主汛期的关键词。6月14日,水利部在回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采访函中表示,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态势,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越来越明显,突破历史纪录、颠覆传统认知的水旱灾害事件频繁出现。

当“非常态”成为“常态”,如何统筹防洪和抗旱需求,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水利部在回函中作了详细解答。

主汛期我国旱涝并重

水利部称,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态势,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越来越明显,突破历史纪录、颠覆传统认知的水旱灾害事件频繁出现。

洪水灾害方面,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最大日降雨量接近常年的年降雨量,最大小时降雨量突破了我国大陆气象观测记录历史极值;2021年黄河中下游秋汛历时之长、洪量之大历史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罕见地发生洪水;2022年珠江流域连发8次编号洪水,其中北江发生1915年以来最大洪水。

干旱灾害方面,一向水量丰沛的流域相继出现罕见旱情,2021年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干旱;2022年长江流域遭遇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鄱阳湖水位跌破历史最低纪录。咸潮灾害方面,2021年珠江口咸潮上溯带来“旱上加咸”严峻挑战,2022年长江口出现历史罕见咸潮入侵,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重点城市供水面临严重困难。

当“非常态”成为“常态”,极端天气和罕见水旱灾害在每个地区、每个流域、每个年份都有可能发生,并且可能出现旱涝交替、洪旱并存的情况。

据气象预测,今年6月至8月我国旱涝并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北方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夏旱,西南局部山丘区旱情可能持续,南方和北方都有多雨区、可能发生较大洪水,局部洪涝和区域性干旱难以避免。

水利部表示,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针对旱涝交替、洪旱并存等情况,必须统筹防洪和抗旱需求,精准范围、精准目标、精准措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拦洪削峰和蓄水保供作用,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增加抗旱水源,最大限度减轻水旱灾害影响和损失。

2022年,长江流域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过程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简称长江委)和受旱省(直辖市)切实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滚动预测预报,及时发布干旱预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其中水利部和长江委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江西省先后启动了Ⅲ级和Ⅱ级应急响应,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4省(直辖市)启动了Ⅲ级应急响应,贵州、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启动了Ⅳ级应急响应,并按照应急响应规程采取相应联动措施,确保了抗旱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实践证明,坚持‘预’字当先、关口前移,切实强化抗旱‘四预’措施,是打好有准备之仗、有把握之仗的重要前提,为防御措施跑赢旱情发展速度赢得了主动。”水利部回复称。

水利部长赴云南指导抗旱

今年以来,截至6月12日,云南省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6成,广西、贵州偏少3~4成,部分地区中小型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局部地区土壤中度以上缺墒,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山丘区一度有350多万亩农作物受旱、68万人因旱出现饮水困难。

针对云南等西南地区旱情,水利部表示已周密部署、强化“四预”,组织旱区多措并举、积极抗旱,有效减轻了干旱影响和损失。

水利部多次召开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当前旱情形势,有针对性地部署抗旱减灾工作,落细落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大牲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需求措施。会同农业农村部等印发《抗旱春管夺夏季粮油丰收预案》,指导包括西南旱区在内的各地努力保障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

近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赴云南省调研指导抗旱工作,水利部还派出多个工作组赴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督促指导旱区分类分片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商财政部安排中央水利救灾资金1亿元,支持云南、贵州等地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购置提运水设备、补助抗旱用油用电等,努力减轻干旱灾害影响和损失。

水利部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每日进行滚动预测预报,实时掌握旱区各地水库蓄水状况和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动态,及时优化调整抗旱措施。组织旱区抓住出现降雨的有利时机,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加强水库蓄水保水调度,为抗长旱、抗大旱储备水源。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立足流域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用水需求,滚动优化水工程调度方案,努力增加西南旱区抗旱水量,发挥水源最大效益。

另外,水利部还指导旱区动态排查旱区群众因旱饮水困难情况和农作物时令用水需求,算清水账,充分考虑最不利情况,倒排供用水计划,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抗旱保供水兜底措施,管好用好现有水量,全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谋划国家水网建设

气候变化背景下,水旱灾害防御的不确定性增加,为应对这些新挑战,水利部表示正在谋划国家水网建设。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2023年5月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以流域为单元,完善以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以骨干水源配置工程为中心,推进重点江河水系连通,建设大、中、小型水源调蓄工程,提升水资源统筹调配和供水保障能力。

另一方面,水利部正在构建水旱灾害防御矩阵。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贯通雨情、汛情、旱情、灾情“四情”防御,绷紧“降雨—产流—汇流—演进”“流域—干流—支流—断面”“总量—洪峰—过程—调度”“技术—料物—队伍—组织”四个链条,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水旱灾害防御矩阵。

在水旱灾害防御管理方面,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全链条职责,特别是工程安全度汛责任。全面开展水库、淤地坝、蓄滞洪区、南水北调等工程和山洪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白蚁等害堤动物防治,强化河道行洪空间管控。制定完善江河流域防御洪水和洪水调度方案、抗旱水量调度预案等,科学精准调度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强化流域统一调度。加强水旱灾害防治规划、技术标准的修编和组织实施。组织防洪预案演练,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科普教育。

另外,水利部正在推进建设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提升现代科技支撑水平。推进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等流域防洪应用系统建设,加快实现大江大河重点防洪区域和抗旱“四预”功能。深化山洪孕灾、成灾机理研究,提高精准化预报预警技术水平。运用遥感技术手段紧盯堰塞湖、冰湖等发展变化,做好溃决洪水防御预案。加强干旱中长期预报研究和应用。精准判断作物种类,科学分析作物需水量,因时因地施策动态调整灌溉计划,充分发挥抗旱水源作用。强化河口咸情监测和咸潮上溯、枯水期径流演进等研究,有效支撑应对咸潮应急调度。

    责任编辑:钟煜豪
    图片编辑:李晶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