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种海鲜别买、别吃!中毒可致命,没有特效药!

2023-06-14 15: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禅城发布

权威的禅城声音,生动的禅城故事,尽在禅城发布。欢迎点击左上方蓝色“禅城发布”关注并设置星标。

夏天的夜晚

来一盘田螺

再配上一瓶啤酒

光是想想都让人心情愉悦

但是,请注意

不是所有的“螺”都可以吃!

田螺虽然很美味

但他的“小伙伴”『织纹螺』

体内却积聚了大量毒素

//

误食可能致命

而且至今没有特效药

它是国家禁止买卖的有毒海鲜

一女子吃了这种螺,心跳骤停

今年51岁的张女士从事海边养殖行业,经常能接触到各种海螺。4日早上,张女士从塘中捞起大量海螺,并煮了吃。

“我之前也吃过几颗,没出什么事,所以这次就多捞了些。”张女士回忆道,因海螺味道鲜美,海螺没一会儿就被她一个人吃完了。

没想到,1个小时后,她就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家里人见状,急忙将她送至宁海县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

得知张女士食用过自行捞捕的海螺,结合其症状考虑为中毒,急诊科医生立即启动急诊洗胃操作,以减少毒素吸收。

在洗胃过程中,张女士血氧饱和度急速下降,随后心脏骤停。医护人员立刻进行抢救,经过约9分钟的心肺复苏,张女士才恢复心跳,随后医生将她转入ICU作进一步治疗。

治疗期间

根据患者家属提供照片

医生确定了

张女士食用的是『织纹螺』

警惕!食用一颗织纹螺可能会致命

“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痹性贝类毒素,类似于河豚毒素,加热、盐腌、暴晒等加工方式均无法将毒性破坏分解,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可能令人死亡。”宁海县第一医院ICU陈启江主任介绍,该毒素没有特效解毒药,中毒者主要呈神经性麻痹症状,死亡率较高。

经过数小时的抢救后,张女士的症状得到改善。夜间9点钟左右,张女士能自主睁眼,但四肢仍不能动。晚上11点左右,终于恢复自主意识,四肢也能运动了。

目前张女士已经完全清醒,并撤除呼吸机,拔出了气管插管,器官功能损害基本恢复,准备转入普通病房。

科普多一点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目前市场上禁止售卖织纹螺,已有多起因售卖割香螺被判刑案例。但由于其味道鲜美,仍有不少市民铤而走险。

医生提醒

每年都有因食用割香螺引发生命危险的患者。一旦发生误食,要立即就医,越早治疗,抢救成功率越高。

每年夏季

都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中毒者会有什么症状?

误食织纹螺中毒的患者,早期表现为口唇、舌、指尖发麻,眼睑下垂。不久后,患者将出现消化道症状,主要有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便血,进而出现肢端麻木、四肢无力或肌肉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重症者出现瘫痪、言语不清、声嘶、紫绀、呼吸困难、神志不清、休克,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爱吃海鲜的朋友

如何才能识别致命织纹螺?

如何识别

织纹螺

织纹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它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

壳面常具有1-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肉体为淡黄色,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

国家已明令禁止销售经营织纹螺

但近年某些地区仍频发

因食用织纹螺而中毒死亡的事件

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此提醒

▲ 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 广大群众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要在任何季节购买、采捕、食用织纹螺。一旦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

▲ 消费者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的,应当及时拨打12315、1234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

原标题:《这种海鲜别买、别吃!中毒可致命,没有特效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