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地球最高处,我们拍摄纪录片 | 专访珠峰纪录片主创

2023-06-15 12: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前不久,小编的同事们完成了纪录片《环球同此凉热2》在珠峰的拍摄。这是一次令人敬佩的拍摄任务。为了获取极端海拔的气候变化数据和画面素材,摄制团队5人,历时16天,攀抵珠穆朗玛峰海拔6500米的高度,并完成大量取景拍摄。在此之前,纪录片团队创下的珠峰的取景记录是海拔6800米。这样的高度对于纪录片摄制团队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考验。

这次拍摄可以说是纪录片领域的壮举。作为他们的同事,我们感到骄傲,也想和大家分享这份喜悦。

纪录片《环球同此凉热》首播于2012年,是一部讲述气候变化,并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去反思人与自然生存关系的纪录片。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次重启的是第二季,仍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主题。

早在2020年,由中央新影发现纪实传媒的赵宏林、武政国、王澍、苏启昭、刘世乐、冯晶晶等主创组成的《登峰》摄制组,成功纪录了中国科考队史上第二次攀登测量珠峰真实高度。我国官方公布的珠峰最新海拔8848.86米,就是那次科考的数据成果之一。当时,导演赵宏林,摄像师武政国,最高攀抵海拔6800米,创下了国内职业纪录片团队抵达的最高纪录。

而此次《环球同此凉热2》摄制组,为了最直接的表现珠穆朗玛峰极端地区气候的年度变化并获取第一手画面,主创经过研究决定将目标点定在海拔6500米,几乎追平了上次的记录。同样来自中央新影发现纪实传媒的导演王琛,摄影师郑重、黄琦璐,制片苏桂霖,航拍师翟威,共5人组成的摄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科考队同行,他们从珠峰大本营出发,经过八天九夜的适应训练和攀登冲刺,最终抵达海拔6500米东绒布冰川垭口,并且在该营地进行了为期9天的拍摄。最终成功完成拍摄任务。

每一个壮举的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主创之一,王琛导演,他担任纪录片《环球同此凉热2》的执行总导演。今年未满三十岁的王琛从业八年,是帅气的吉林男生。参与创作过《从前有座山》《大国根基》《中国国家公园-王者归来》等多部作品。这次登珠峰,是他首次经历高原雪山攀登。

采访当天,王琛导演一行人正在拉萨休整。虽然不久前刚刚经历了一次生死抉择,但接受采访时却十分的平静。

4月16日  筹备

我们的采访,是从一个普通人都会好奇的点开始的。

小编问到:现在有很多商用的珠峰素材,为什么还需要投入如此大的精力去取景?而王琛导演的回答很轻松:“我们的片子是讲全球气候变化的,每年的相关的气候数据是不同的,还是需要最新的数据,让数据真实一些。另外就是有一些私心,我们想拍到以前的纪录片没有拍到的东西。”

4月16日,王琛导演接到了珠峰取景的任务,内心也激起了一番波澜。毕竟,人这一辈子又能有几次生命的冒险。他们毫无攀登经验,甚至也没有健身的习惯,更不要说去征服珠峰。面临这种情况,我们询问王琛导演是否会感到害怕、焦虑时,王琛导演告诉我们他更多的是一种憧憬:

“科考任务更重要,并且上面有需要拍摄的景象嘛!我害怕的是会半途而废!”

然而,留给他们准备的时间只剩不到两周,年轻的主创们做了一份攻略。由于并不需要攀登异常恶劣的区域,所以装备倒不需要极端专业。保暖服装是必备的,还准备了羽绒服、冲锋衣裤、排汗衣裤等等,防晒用品准备了登山雪镜、面罩、防晒霜、润唇膏等物品,其他生活用品方面准备了羽绒睡袋、登山杖、头灯手电、保温壶、药品箱、急救包,以及一堆零食。

事后证明,带的东西再多,该不适应,还是不适应。极端环境给人体带来的考验,是超乎想象的。

4月23日  珠峰大本营

王琛导演一行人踏上了前往拉萨的道路。他们的目的地是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

4月22日,摄制团队全员到达拉萨。在适应高原环境仅一天后,来到了定日县的东坡珠峰科考营地大本营,海拔5200米。摄制组与科考队驻扎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基础营地。在珠峰大本营,本来就是一处公共生活地带,地势较为平坦,环境不是那么凶险。使大家放松了警惕。大多数人只出现了轻微的症状,稍作休息便会好转。目前看来,珠峰之旅还算顺利。于是导演王琛与同事开始抓紧时间拍摄。

为了能够拍到更好的画面,导演们需要去寻找“奇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王琛导演一行人此次的珠峰行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线,在他们看来未曾被人见识过的才算奇景。日照金山,云海翻腾,冰川连绵。在这里,摄制组获取了不少绝美的镜头。

但从此之后,各种意外接踵而至,原本的计划被肢解。全组人马第二天就开始向更高的海拔5800米进发。但科考队的助理人员在上去后无法适应高海拔的环境,需要不断地重新调配人员完成科考任务。无休止的大风也带来了极大的麻烦。科考队为打冰心(分段打出超百米的冰柱用于科研)搭建的帐篷在风中被不断地摧毁,物资也迟迟送不上来,只能无奈退回到出发点。于是摄制团队和科考队在珠峰大本营停留了足足七天时间等待新的时机继续攀爬。

由于强烈的高原反应,摄制团队中一些人甚至丧失了对方向的感知,无法走直线了。一些人夜晚睡觉会不自觉地流鼻血,早上醒来的睡袋上到处都是血迹。生理不适只是珠峰的第一道门槛。

可以说在珠峰整个过程的生活,都有无法回避的问题出现。煮饭用的是向导背上来的小型煤气罐,但是向导每天只做一顿正餐。因为自从上山之后,就开始恶心,大家都没有胃口,几乎全靠士力架和各种零食,可乐之类续命。而且在珠峰做饭造价高达一人一餐150元。睡觉有帐篷和睡袋。上厕所的话可以找块大石头后面就解决了。

4月30日   攀登遇险

4月30日,攀登终于迎来了合适的时机。摄制团队和科考队没有等待太多时间便启程了,向着5800米营地前进。摄影机器是团队的第二生命。除了较重的三脚架,个人行李由牦牛驮运之外,摄影机器都随身携带。

并不是想象中的狂风积雪,首先遭遇的是乱石,摄制团队在石堆中徒步穿行。低含氧量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不适,即使是当地的一些夏尔巴人也不堪重负。

高原环境带走的不仅仅是氧气,还有每一位到访者的精力。

早上9点出发,每天至少徒步5公里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科考队常年在高原工作,徒步的速度也是快于常人,摄影师全程基本处在追赶状态。

海拔5800米,乱石已经成了白雪。丝毫没有治愈的感觉,没过膝盖的积雪成了前进路上的头号敌人。

谁也不会预料到,这将会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19点40分左右天就已经黑了。强烈的暴风雪让人无法直立行走。除了负责跟拍的摄影师之外,剩余三人的小分队在沿途拍摄景物和细节镜头,加上缺氧和长时间的徒步,体力不支,逐渐与科考队拉开了距离。突然,他们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已经掉队了。

肆虐的暴风雪把科考队路上留下的脚印完全掩盖。失去前进方向的三人不知该怎么办。

王琛导演为我们描述了当时的情景:“迷路之后,只能尽量往高处走,用手机闪光灯向前挥舞。”“当隐约看到对面山上的5800米营地时,心里紧绷的弦终于松动了些。但毕竟是对山相望,加之实在体力不支,没有轻举妄动。”

“当时是夜晚嘛,降温特别快!其实我们也发生了失温的症状。但我们大家都还是很冷静,我们十分坚信一定能找到救援。我们还做了预案,万一找不到我们,就去附近找一个能避风的洞口过夜。”王琛导演说到。

所幸之前到达5800米营地的同事发现了他们,不断用强光手电给他们提供方向。

强光手电的光笔直的射向天空,不断地挥舞,漆黑一片的雪夜中,光柱里疾驰的雪花看得格外清晰。

一个小时后,第一个向导找到了他们。几人在体力透支的情况下艰难前进。

“一个向导也扶不动我们,只能一点一点挪动。”王琛导演说到。

大概又过了40分钟后,另外两名向导和科考队的两名向导也与他们会合。几名向导用当地的语言沟通着,重新规划路线。这支逐渐壮大的小分队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晚上10点左右,这场生命之险落下帷幕,故事的结局有惊无险。

5月1日   冲击海拔6500米

他们没有过多的休息,第二天,便继续冲击6500米,为了拍摄到更多新奇的画面素材,摄制组选择偏离原始路线前往东绒布冰川垭口。

庆幸的是,这个过程还算顺利。只是一如既往出现的风雪和降温,使得原本就稀薄的氧气含量下降的更快了。攀爬速度也比之前慢了三分之一。早上7点出发,直到晚上9点终于抵达了6500米营地,这是此次摄制组的终点站,也是最主要的取景地。

来到海拔6500米营地,摄制团队只剩最后四人:导演王琛,摄影郑重、黄琦璐,制片苏桂霖。航拍师翟威由于发生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在完成了5800米的摄制任务后撤回了大本营。之后的工作由两位摄影接替。

成功抵达目的地时,王琛导演和团队都很平静,他们似乎没有太多的心情去感受喜悦,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释放喜悦了。

“上6500米时挺紧张的,担心到上面干不了活就都下来了,白搭了。我和一名摄影师要在路上拍摄,是最后到的,所以我俩到了,就代表我们成功了。”果然到达目的地之后,呕吐、头疼一样没少。第一天刚到时什么也没干,倒头就睡。更没有心情拍照留念。所幸第二天大家的状态有所恢复,可以继续工作。

摄制组在6500米营地一共停留了9天,完成了大量极具价值的拍摄。其中很多地点和景物都是国内摄制团队首次纪录和拍摄。用王琛导演的话说:“没白来。”

让我们来欣赏几张他们发来的美图吧。

5月12日  余味

导演团队于5月9日安全撤下珠峰返回大本营,并于5月12日返拉萨休整。

惊险之外,王琛导演还和我们分享了他的快乐。

“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大的月亮!就在我脸上!”看到月亮的那一瞬间,王琛导演说他整个人都放空了,只是呆呆地望着。此刻,世界都抛之脑后,我就是全世界!

短暂的兴奋过后,王琛导演解释道:“也许是缺氧的原因吧,在高原经常发呆。我们的摄像才是最辛苦的。”

年轻的导演也将熬夜的艺术玩到了新高度。一些空镜的拍摄会更适合夜晚的氛围,熬夜必不可少。王琛导演还告诉我们,其实熬夜是个小问题,反正每天也睡不好。“尤其是昼夜极大的温差,早上起床的时候比登天还难。”

在最后,王琛导演谈起了他对于拍摄的体会:每一次拍摄,他最大的感受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次珠峰取景也不例外。“有啥拍啥,在安全的前提下,所有的人、景都是给我故事增添色彩的一部分。”

其实每一位摄制组成员,平时都是精神的小伙子,但是十天不洗澡,高紫外线的暴晒,脸部晒伤脱皮,嘴唇干裂。每个人到返回的时候,可以说都是“人不人,鬼不鬼”。

                                                    导演王琛

                                                  摄像 郑重

                                                 摄像 黄琦璐

                                                  制片 苏桂霖

看到他们这个样子,作为同事,只有满满的敬佩!

王琛导演在他的朋友圈里写道:感谢兄弟们挺到最后!感谢科考队的大哥们的照顾!希望年底的《环球同此凉热 2》中有完美的呈现!

因为目前所有视频素材还处于保密阶段,很遗憾不能看到他们的大美镜头。但是经过我们的小小努力,从几位主创那里获得了一个5秒钟的大家闲暇之余拍摄的画面。在此分享给大家。画面的最远处,就是珠穆朗玛峰!

每一秒珍贵的纪录,背后都有人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

《环球同此凉热2》计划年内杀青,明年将和大家见面。我们将为大家持续关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