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56年前的今天,中国有了氢弹!

2023-06-17 10: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天是

2023年6月17日

翻开时光的日历

打开岁月的相册

那年、那天、那刻

依稀出现在眼前

56年前的今天

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

1967年6月17日

罗布泊沙漠深处

蘑菇云腾空而起

一声巨响震惊世界

我国庄严宣告: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点击视频听“氢”春无悔

核试验的蘑菇烟云

与他们生命中的热血

早已深深地融汇在一起

回想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眼泪又一次不自觉地涌出

泪水不仅是

对那段日子的见证

更是将

那段刻骨铭心经历

化作一砖一瓦恢复历史大厦

永留心间

快,再快!时间再紧

拼命也要做出来!

时间回到1964年10月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作为核弹家族的一员

原子弹,中国有了

但是国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核武器

都是指威力更大的氢弹

氢弹成为新中国核弹家族

亟待补充的重要一员

毛主席说

“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为实现这一目标

科技工作者们付出的艰辛

是后人难以想象的

那时,每天晚上十点钟

总能听到支部书记

到办公楼的一个个房间催大家

“快回去吧,明天再来!”

话音落下许久没有一个人离开

整栋楼夜夜灯火不熄

那时大家对氢弹一点也不了解

心里只知道

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

最高的质量

把氢弹搞出来!

试验场远在西北大漠

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吃的是夹杂沙子的馒头

喝的是苦碱水

茫茫戈壁上飞沙走石

大风如刀削一般

冬天气温达-30℃

道路冻得像搓衣板……

大家都甘之若饴

废寝忘食

理论计算对于氢弹研制非常关键

而那时我们还不能

使用机器汇编语言编程

全靠手编指令完成

编程工作十分艰巨

在大家夜以继日的努力下

根据任务需要

新程序及时投入使用

其速度

即使按现在的标准也是惊人的

如果不是有这么一支上下一致

团结协作

不计个人得失

一心为祖国争光

为中国人争气

全身心投入的科技队伍的话

这个艰巨的任务

是不可能办到的

从原子弹到氢弹

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

苏联用了四年零三个月

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

而中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速度之快

让许多国家认为这是个奇迹

为什么最快?

就是因为

每个为氢弹研制奋战的人

都在用一步步的实际行动

践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

“两弹一星”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

在氢弹的研制过程中

将理论、实验、

设计、生产部门

很好地结合

体现了

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和任务的结合

使我们

没有犯代价高昂的错误

在世界核科技史上

写入了中国人的光辉篇章

为了这份光荣

我们无悔!

那把“伞”冲破云天,那个瞬间

我记了好久好久......

1966年12月28日

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1967年6月17日

我国又成功进行

全威力氢弹的空投爆炸试验

我们在远处遥望铁塔方向

等待着“零时”到来

零时前三十分、二十分、三十秒

5、4、3、2、1

起爆!

一声巨响率先传到耳边

紧随而来的是由近到远

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国歌的歌声

哭泣声

嘶吼声

眼前

巨大的白色蘑菇云

缓缓升起

迸发出耀眼的光亮

它先是起来一个不大的"伞头”

接着奇迹出现了

从那个“伞头”中心

向上蹿出一朵白云

相比之下

原先那块云就显得发灰了

这白云迅速扩大

成了一个大“伞头”

把原先的灰云完全覆盖住

同时“伞柄”也在上升

最后形成一朵巨大的

纯白色的蘑菇云

这就是用原子弹点着的氢弹

这是

我们中国人独立研制成功的

氢弹

回到基地

大家欢呼雀跃开始了庆功宴

会上

参试队成员正相互碰杯时

一句语重心长的“谢谢”

从喧闹中传来

声音低沉中带着一丝哭腔

原来是一位

军队中的老首长

他用颤抖的声音又说了一遍

“谢谢你们!”

过了许久

才悟出这句话的含义

那是一位

关心国家安危的军人

有感于

国家强大后的声音啊

那个时刻

我们对自己的工作

更加充满了强烈的自豪感

“两弹一星”是一个传奇

是一面旗帜

这面旗帜,镌刻着一句话语:

愿以身许国,隐姓埋名!

这面旗帜,映射出一个信念:

用一辈子,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为了一件事情

为了这样一个目标

我们无悔!

56载,

忆往昔,只有甜!

56年后的今天

沉甸甸的相册中

没有对那段激情岁月的影像记载

但和后代们诉说起当时的点滴

老人黄克骥的眼角微微泛红

作为

参与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和第一颗氢弹装配的工人

他说:“那时真的只有甜”

眼神中透露着柔情

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翘

就连当时住在戈壁滩上

寒风凛冽中的行军床时刻

都成为漫长的记忆中

最珍贵的宝藏

身后的书柜中都是一摞又一摞

练习的书法

其中“两弹一星”四个字

用苍劲有力的书法

写了一遍又一遍

“56年前的我学历很低

大字都不认识几个

但是那会在工厂工作

我总觉着

应该学会知识

才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得更好

我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那也是很充实的”

他笑着说着

感觉在他心里

那个年代的记忆

都是“甜”

墙上的日历上

2023年6月17日

这一天

被明显地标注出来

无论过多久

这个日期

永不会忘记

家里有一本

很厚很厚的相册

四世同堂

其乐融融的大合影

80多岁老俩口

金婚、钻石婚的纪念照

还有一两张泛黄的

当时在二二一基地的

家庭大合影

一张张面孔

讲述着56载年生活的点滴

照片中的他

一张张都是满怀笑意

因为

在他心里

那些记忆

很甜!

那段经历

无悔!

他们用青春

换来祖国的氢弹

正如歌曲《无悔青春》里所唱的——

金银滩草原蓝天下有你的背影

荒芜沉寂雪山上有你的足迹

烟波浩渺海湖里有你的汗水

共和国的历史里有对你的记忆

草原上有你无悔的青春

绽放出花朵,美丽鲜艳

山川里有你无私的奉献

燃烧出光芒,装满心田

海浪里有你忠诚的誓言

点亮了灯火,照亮人间

任时光飞逝诸多变迁

“两弹一星”的精神

世代相传

策划丨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 二二一局

文字丨王思淇 部分素材来自《亲历者说氢弹研制》

视频 | 朱灵钰 王志龙 词曲 | 梁钰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