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他把信写给了爸爸,尽管爸爸永远也收不到了...

2023-06-20 10: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6月18日是父亲节

全国模范法官

沧源佤族自治县

人民法院执行局原局长鲍卫忠的

儿子鲍汭写给父亲的信

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广为转发

让人瞬间泪目

给熟悉的人写一封信

这是小学四年级的作业

写给谁呢?

小学生鲍汭犯了难

他问妈妈周红

妈妈说可以写给玩得好的小朋友

鲍汭不满意妈妈的答案

他想

要是能问问爸爸鲍卫忠就好了

爸爸总能解决他的各种难题

可是

爸爸再也不能回答他了

鲍卫忠生前和两个儿子的照片

2021年

爸爸在工作中突发疾病去世

近两年的时间

他从起初的不相信

渐渐明白爸爸不在了意味着什么

他把信写给了爸爸

尽管,已寄不出去

……

鲍汭在信中写道:

亲爱的爸爸,您离开我们不知不觉快两年了。

两年,我时刻都在想念您,每次上学放学我们路过你们法院,妈妈总会按响喇叭告诉您,她送我们上学了,而我和哥哥也会在心里默默地告诉您:“爸爸,我们上学了。”没有一次不在回家的路上搜寻您的影子。有时我会第一个起床下楼找您,我以为这样就能重新见到您。您走了,却把思念和回忆留给了奶奶、妈妈、哥哥和我。亲爱的爸爸,您感觉到了吗,我们很想您!

父爱无边。2021年10月23日,就在那一天,我和哥哥失去了最敬爱的父亲。您走得如此“匆忙”,来不及留下一句话,留下的只是无尽的遗憾。再也无法和哥哥一起扑在您身上玩闹,再无法听见您的耐心教导和爽朗的笑声,在病床上睁开眼再也看不见您趴在床边打呼噜,只能在心底想您。您走后,我和哥哥好想您,哥哥总是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妈妈,爸爸吃饭了吗?妈妈,我们什么时候才见得到爸爸……”哥哥的天真却让妈妈偷偷落泪。

在我的记忆里,您对生活总是充满希望和热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并教育着我们。记得有一次,妈妈生了病,脾气很暴躁,总是唠叨,我没有听妈妈的话还跟妈妈顶嘴发火,最后还摔了东西。那是您第一次严厉地教育我,并告诉我那是因为妈妈得了一种病才会这样,虽然我并不理解妈妈的病情,但在我的眼中您总是那样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您的做人做事,深深打动着我。爸爸,您走后,有关您的事迹和报道让我理解了您为什么经常加班很晚回家,有时还要到很远的地方出差;理解了为什么我们生病时很少有您的陪伴;理解了周末妈妈带我们出去游玩时为什么没有您的身影……原来那时,您依然还奔波在执行的路上,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为像您那样的人。

我已经从一个小毛孩成长为一个四年级的小男子汉了,您放心,我会照顾好奶奶、妈妈和哥哥的。无论您走到哪里,我们都会听到您的声音;无论您走多远,我们都会看到您的笑容!

亲爱的爸爸,您在我们的心里永远都是不落的太阳,您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鲍卫忠生前全家福

24年来

鲍卫忠始终坚守法治信仰

捍卫正义、忠勇执法

让自己长成守护司法公正的大树

根须扎进阿佤山深处

为祖国边疆的法治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

倒下之前

他正叮嘱同事办理司法救助手续

抢救期间

他手机一直响个不停

追悼会那天

连曾经对他拔刀相向的被执行人

也来送他最后一程……

“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信任。

虽然辛苦,却也值得”

鲍卫忠追悼会那天,天空一直在下雨。人群中,连夜赶来的佤族汉子艾嘎忍不住啜泣。

人心如秤,这个曾经对鲍卫忠拔刀相向的被执行人,如今对鲍卫忠是打心里认同。

因为一场延宕八年的土地纠纷,艾嘎成了鲍卫忠办理案件的被执行人。一边是傣族村民,一边是佤族村民,案件执行难度大。

别人都觉得难,鲍卫忠却主动接过任务。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就连第一次上门,艾嘎也是大门一摔,让鲍卫忠碰了一鼻子灰。

无奈之下,鲍卫忠约了乡镇干部二次登门,艾嘎则叫了10多位亲友助阵,情绪激动时,拿出家里的佤族长刀叫嚷:“谁敢上来,我跟他拼命!”另一方傣族村民也火了,高喊:“把他抓起来!”

眼见怒吼要变成动手,鲍卫忠站到了中间。一步跨到艾嘎身前,“放下刀子!‘各族人民一家亲,九老九代不丢伴’,咱们佤族世代相传的祖训,你忘了?”义正词严的质问,让艾嘎放下了刀。鲍卫忠转身安抚群众:“这个案子我一定会公平公正地处理好!请大家相信法律、相信法院!”

人群渐渐散去,鲍卫忠二次登门却依然没能踏进艾嘎的家门。回城路上,同事李亚兵愤愤不平:“该用强制手段就用强制手段嘛!”鲍卫忠安抚:“执行难,难在解开人的心结。咱们再想想办法!”

几天后,李亚兵早早接到鲍卫忠电话,说带他去过年。恰逢佤族新年“新米节”,鲍卫忠再次敲响艾嘎家大门,不等艾嘎反应过来,鲍卫忠就把稻穗挂到了门上。新米拿到了厨房,一句“兄弟,祝你年年大丰收”后,鲍卫忠和艾嘎拉起了家常。

艾嘎也敞开心扉,说他在租种土地上种了不少沙松,担心土地还给傣族寨子会影响自家生计。鲍卫忠当即协调村组干部,帮助艾嘎解决实际困难,组织双方进行现场调解。冒着大雨,鲍卫忠厘清了争议土地地界,确定了沙松数量。看到鲍卫忠全身湿透两脚泥、双手被松针刺破流血、脸上被蚊虫叮咬红肿,艾嘎和在场的其他村民谁也不再说难听的话,傣族寨子同意补偿艾嘎苗木钱,艾嘎也同意将土地和苗木交给傣族寨子。

“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在阿佤山的村村寨寨,在群众家的火塘边、田地里都留下了鲍卫忠不知疲倦的身影。他说:“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信任。虽然辛苦,却也值得!”

“鲍卫忠每办一起案件,都会多一个兄弟和朋友。”沧源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吕丹说,正因为鲍卫忠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用“人心换人心”的方法,才磨掉了650件“骨头案”。2016年3月,为期三年的“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打响。作为执行局的带头人,鲍卫忠牵头全面梳理了历年来的历史存案,仅仅3个月,300多万元案款全部执行到位。

资料图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供图

“我们办理的不仅是案子,

还可能会影响别人的人生。

越难办的案子,就越要有耐心”

鲍卫忠倒下了,可他的电话却一直响个不停。妻子周红收拾情绪,一遍遍地接听电话。

鲍卫忠的电话多,是因为他“来了电话一定接、看到信息一定回,当事人随时都可以找到他”。沧源县人民法院书记员陈美红每天早上的第一通电话,多半来自鲍卫忠,一天下来经常接到来自鲍卫忠的20多通电话。有的执行案件已经和解结案,当事人同意分期履行,可他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却每年都会给当事人打电话询问履行情况。

其实,鲍卫忠办案并不快。他很少采取强制措施,首次去被执行人家里,只要距离不远,都不开警车,他说:“村里人看到警车会议论,对被执行人影响不好。我们办理的不仅是案子,还可能会影响别人的人生。越难办的案子,就越要有耐心。”

在周红记忆里,除了接电话,鲍卫忠总是频繁地加班、下乡、出差。有一年孩子生病住院,鲍卫忠却赶着出差去了。周红带着孩子往返于县、市、省城医院,一个人硬撑,直到孩子要做手术了,鲍卫忠才赶到医院。周红正想抱怨,可转头看到丈夫刚哄好孩子就疲惫地靠在床头睡着了。那一刻,周红意识到“他也是需要呵护的人”。

几年来,鲍卫忠常年起早贪黑地加班工作、长年累月地下乡,他熬白了头发、熬红了眼睛,双手出现严重的皮肤病变,高血压越来越严重。因为缺钾总感到身体无力,身体机能迅速下降。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他总说:“忙过这段再说吧!”

2021年国庆假期,周红原本打算和他一起带着儿子去昆明复查,也让他好好检查下身体。但他假期一直加班,也没能去成。陈美红说:“他欠妻子一个电话,欠母亲一顿饭,欠儿子一生的陪伴,最亏欠的还是他自己。”

资料图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供图

“结案不是最终目的,

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当事人的愁事和难事才是根本”

走进鲍卫忠的办公室,密密麻麻贴着便利贴的文件柜格外引人注目。有的写着案件当事人的姓名、手机号码,有的记着案号和案款金额,甚至还有一些只有鲍卫忠自己才能看懂的标记。有张便利贴是他去世前几天贴上去的,上面写着“班莫村、执行救助”,还有一个大大的“急”字。

2021年9月,鲍卫忠在执行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中发现,被执行人刚刑满释放,借住在亲戚家,又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还不上10多万元的赔偿款,可申请执行人又因伤残急需钱治病。鲍卫忠决定申请执行救助,并迅速启动。发病当天,他仍不忘叮嘱执行干警核实司法救助申请情况。鲍卫忠去世后一个月,5万元执行救助款到账了。

“他交代的最后一项工作,我完成了。”同事金欣欣停顿了几秒,哽咽着说,“可是,我再也听不到他的叮嘱了。”

每一张便利贴背后就是一个当事人乃至一个家庭的生活与希望。这是鲍卫忠的独门密码,打开了通往群众所期盼的公平正义的大门。

“结案不是最终目的,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当事人的愁事和难事才是根本。”鲍卫忠总这样说。有个案件被执行人为了还债,搞起了土鸡养殖,但找不到销路,一筹莫展。鲍卫忠当起了推销员,养鸡场、活鸡、鸡蛋,几乎每天都会在他的朋友圈“刷屏”。慢慢地,销路逐渐打开了,每个月被执行人都按时送来执行款,最后交清的时候,被执行人紧紧攥住鲍卫忠的手说:“如果没有您,别说还钱,我养鸡的钱都要亏了!”

他从不以标的额大小衡量执行力度,把每一起执行案件和每一次司法救助作为彰显公平正义、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的务实举措。他会为了1900元案款的案件,开车往返山间多次到被执行人家里做工作,只为解开当事人的心结;面对看病急需用钱的执行申请人,他索性自掏腰包,悄悄为无力偿还的被执行人垫付执行款暂渡难关……

资料图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供图

他对群众有感情,群众也把他当亲人。有一次,一位老人把新鲜核桃悄悄留在法院作为感谢,他却赶往老人家里,将等价的现金交到了老人手中。“时鲜的东西还回去也折损了,这样不违背自己的原则,也避免了老人的损失。”他说。

翻开鲍卫忠的笔记,扉页上写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鲍卫忠至死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捍卫正义,忠勇执法,他用生命践行誓言。在鲍卫忠任执行局长期间,依法累计发放司法救助金90.97万元,为61名特困申请人解了燃眉之急。

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

牢记宗旨、一心为民

公正司法、担当作为

严于律己、清正廉洁

是基层少数民族法官的优秀代表

他扎根边疆基层法院工作24年

始终奋斗在执法办案、服务群众最前沿

为党和国家法治事业、人民司法事业

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诠释了一位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法官

的忠诚与担当

卫戍正义,忠勇执法

他用名字坐标人生

卫护佤山,忠骨遗风

他用生命践行誓言

鲍卫忠虽然离去了

但他承办的每个案子

每一次平凡坚持

都如同点点星光

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

汇成漫漫星河

照亮着司法公正

一心为民道路上的同行者

微信又改版啦!

现在不星标、不常读的公众号

推文封面会变成一张小小的缩略图

一不小心就会错过

动动你的手指给【云南共青团】加个星标吧~

这样我们就不会“走散”啦~

▼识别图中二维码,云团团微信你值得拥有▼

编 辑丨多 肉

校 审丨窜天猴

编 委丨茗

来 源丨云南共青团综合整理自云南网、云南发布、人民日报、最高人民法院、沧源县人民法院

原标题:《他把信写给了爸爸,尽管爸爸永远也收不到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