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除了慢综艺,我们如何满足自己的“农场向往”?

2023-06-21 15: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农场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生产场所名词,还成为了对田园生活向往之情的载体。短视频、慢综艺、纪录片甚至是种田游戏,各种各样的呈现形式,让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在屏幕另一端实现“云上陶渊明”的理想。但是,清风、露珠、花香和土壤特有的芬芳,这都是屏幕力所不能及的细节。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走,在城市的不同角落满足自己的“农场向往”。

从电影到综艺

人们重新爱上种地

关于种地这件事,个人有3个记忆关键词,烈日、重担、辛劳。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一同种土豆。不知是地方特有的习惯还是如何,种土豆不仅需要发了芽的土豆块,还需要草木烧成的灰以及自制有机肥。所以尽管只是在播种的季节,爷爷肩上的胆子也并不轻巧。

读书离乡之后,种地这件事也就成了童年记忆的一部分。但是,近年以来从电影到综艺,种地这件事又重新回到了大众的关注视野中。

最初接触到的是由漫画家五十岗大介的《小森食光》改编的电影《小森林》,主人公市子在春天播种,夏天除草,秋天收获,冬天贮藏,在乡野山林重新感受生活元气。

据说《小森林》其实就是漫画作者五十岚大介,在日本岩手县的四年乡居生活真实写照。他将这四年中的避世与清闲绘于纸上,同时也没有忽略劳作中的繁重和辛苦。大汗淋漓的面孔,吸饱汗水的衣服以及满是泥泞的双手等,劳作时的这些细节,也不曾被忽略。

如果说《小森林》是安静祥和式的双手劳作,那么由亚马逊出品的英国农业纪录片《克拉克森的农场》,则展示了一位氪金玩家在现代农业中难逃辛苦和无助,同时喜剧效果拉满。

克拉克森是BBC汽车节目《疯狂汽车秀》的主持人,毒舌幽默,是位知名车评人。开始种地的契机是,克拉克森十多年前在牛津郡购置的六千多亩土地,原本管理土地的当地人退休了,所以他决定自己下场。

尽管有“钞能力”支持,比如放弃常用的小型农用拖拉机,克拉克森重金购入了一台兰博基尼生产的大型拖拉机,结果不仅看不懂满是德文的操作指南,甚至因为是德国生产,所以无法连接常规的英国设备。同时还有专业辅助队伍,如专业农场经理人查理、农场工人卡勒布以及牧羊人艾伦等。

但是,克拉克森辛苦种了一年地仅赚了144英镑,合人民币约1000多元。要知道,在这之前,他作为农场主每年可轻松收入22.6万英镑的盈利。对此,豆瓣上一条短评得到了高赞,“暴躁老农在线劳作,辛苦一年颗粒无收”。

因为克拉克森常常会冒出很多不靠谱的“天才商业计划”,比如因为觉得花2万英镑采购牧羊犬太贵,他花了2500英镑买了台无人机通过播放狗叫来牧羊,让羊群以为“这是会飞的狗”,结果就是羊群失控冲去围栏,所有的人狂奔抓羊。最终,这个计划以克拉克森花钱请来牧羊人和牧羊犬告终,并有了新的评价,“这个商业决策真糟糕”。

除此之外,干旱、洪涝、农作物滞销以及牲畜死亡等突发状况,都是克拉克森在务农过程中必须解决的棘手问题。但是,秋收过后,虽然当时亚马逊并未与他续订节目第二季,但克拉克森还是选择留下来继续经营农场的生活,原因很简单,“生活很糟糕,但我喜欢”。

如果将市子和克拉克森换成10个少年,种地这件事情又变得有些不一样了。慢综艺《种地吧》选了10位娱乐圈新人,190天、142亩土地、5万斤粮食生产指标,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完整闭环。

有媒体评价,这是一档对乡村农业的白描式纪实节目。因为这档综艺完全是由老天在当编剧,每天不间断的拍摄。在《种地吧》中,徒手割水稻、搭鸡舍、建大棚,下地回来后商讨如何把地种好已经算是常规操作了,除此之外,10位种地人还要学习医疗救护、消防安全、木工、瓦工等课程,以及学开拖拉机、水稻收割机、玉米收割机。

城市如何满足

“农场向往”?

除了种地本身这件事之外,农场一词也好像完成了从土味到时髦的蜕变。一些生活在城市的人,已经将休闲农场纳入了周末短途游的计划清单中。因为光看视频已经无法缓解“农场之渴”,一场亲身体验才是满足“农场向往”的必需。而城市也洞悉到了这一需求,在不同角落中为我们提供了各异的选择。

城郊农场 

对于既想从城市抽身,去感受惬意娴静的田园风光和乡野生活,但又不想受长途驱车的辛苦,城郊农场是个不错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早期的家庭型农场,当下的城郊农场功能更复合多元化。

前阵子参加了位于杭州径山小古城的吉姆蕨农场的开业活动,除了浑水摸鱼和垂钓龙虾之外,还体验了篝火晚会,在田间地头享受了音乐,收获了来自小丑的礼物,在漆黑的夜空欣赏了绚烂的烟花,见到了萌态十足的不同小动物。猛然发现,现在的城郊农场早已不仅仅是以农作物采摘为主的生产空间,已然成了一处近郊休闲目的地。

据友人介绍,在径山一带有诸多城郊农场,且主题各异。比如距离吉姆蕨农场不远处就有一家蓝莓农场,路边还经过了一家小型户外游乐园。友人说,如果不提前预定,一些热门农场在周末一席难求。

天台农场 

农场宣传时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生活”。屋顶、天台,这类同样没有天花板的城市区域,也成就了一些农场。从原本的水泥建筑到生机盎然的天台农场,不仅需要搬运土壤、种子和化肥,更关键的是重塑一个生态。

在短片《布鲁克林农场主》中,2010年创建的Brooklyn Grange农场,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的一处工业厂房屋顶。在农场员工的照料下,这块天台农场每年可以产出22吨有机食材,会供给菜市场、餐馆和商店。当然,这种形式不仅仅在美国,泰国、越南、香港等地都有。我们所在的杭州,也有一家企业将自家写字楼的天台改造成了农场,而且做到了四季蔬果不断档。

食材产出和提供作物栽种体验之外,这些天台农场本身就是一处独特的活动场所,可以举办田园主题的婚礼,践行“从农场到餐桌”理念的农场长桌晚宴以及日落瑜伽等。

农场城市空间 

相比起城郊农场和天台农场,在距离和位置方面更便捷的品牌农场城市空间,也可以感受到远道而来的农场气息。一些餐饮品牌和生活方式品牌,将农场“搬到”了城市之中。或许,出门遛个弯,就能与理想农场撞个满怀。

生活方式品牌柴米多,诞生于云南大理,旗下拥有柴米多农场,以及餐饮板块柴米多餐厅。柴米多杭州天目里店,响应了品牌理念“将火、种子和生产带进城市”,传统的披萨炉,看似随意陈设的云南食材和器皿等。整个空间内看似没有任何直接的农场元素,但却无处不让人感受到那份源自云南大理柴米多农场的野、趣和美以及自然质感。

作为老牌生活方式品牌,MUJI自然也早早开设了农场概念店。不同的是,在空间设计上,MUJI一如既往地选择了简约素雅的风格,售卖的果蔬全部来自MUJI 在上海本地的合作农场。据介绍,对于这些果蔬的种植,MUJI有着严苛的标准。而且,在果蔬包装上还标识了产地、包装日期,以及合适的烹饪方法,几乎就差端盘上桌了。

农场向往

背后的三重进化

正如农场形式和主题的变化一样,人们对农场的向往也是处于不断进化中,从空间美学到文旅体验,再到自然理念等,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空间美学进化

越来越多的农场中,不再只有农业相关的物件陈设,还添置了不少休闲娱乐等为空间美学加分的配套。在吉姆蕨农场,大草坪、小兔舍、玻璃花房以及露营天幕等配套的存在,不仅提升了农场整体观感,还会后续承接草坪婚礼、团建活动以及农场主题摄影等提供硬件保证。同时,质感更佳的农场空间美学,还能成为社交媒体上的营销利器,实现一举多得。

文旅体验进化

如上文所提,农场不再只承担果蔬及作物的生产,还是一处文旅目的地。尤其是一些城郊农场,因为交通距离的缘故,不少亲子客群是希望能在其中度过一天时间的。所以,这会反向要求农场有足够多的文旅体验项目,可供精力充沛的孩子们“放电”。当然,农场最好也能兼顾家长们的文旅需求。不过,后者的需求丰俭由人,可能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一张舒服的躺椅就足矣。

自然理念进化

传统农场更像是农家乐的形式,重点落在“乐”上——享受采摘成熟果蔬,吃一顿丰收时节的饕餮大餐,享受一个悠闲的假日。但是,对于农场主而言,这样的日子在一年之中很是少有。所以越来越多的农场想要传递的自然理念,不仅仅是让人观赏理想的乡村生活图景,还提供参与性更强的主体化感受如下地耕种等。其实,这也是农场近年来越来越吸引人的缘由之一,进入其中的人们有了更强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与农场主一同感受泥土的质朴和香气,也会更珍惜农场收获背后付出的一点一滴。

土地,向来是长情的,付出多少,它就回报多少,这也是我们热爱农场的原因之一。与其说,我们向往的是农场,更确切地说是痴迷于那种鲜活且极富生命张力的场域精神。所以,找个周末去农场吧,去亲近自然,去安心享受与大自然之间的羁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