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教育改革︱对自主招生论文造假零容忍才能正本清源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2018-08-17 12:4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要让自主招生改革得到社会认可,必须树立自主招生的公信力。图为2018年6月26日,江苏淮安,2018年高考考生职业生涯指导与志愿填报咨询会在淮阴师范学院举行。 东方IC 资料

就引起全国舆论广泛关注的“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调包”事件,河南省纪委和监察委员会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确认,涉事4名考生答题卡均为本人书写,不存在人为调包试卷和答题卡的不法事端。

但,本次“调包事件”又引发针对高校自主招生中,考生论文涉嫌造假的质疑,因涉事考生之一苏某某通过北京师范大学自主招生初审的论文被发现涉嫌抄袭,其所在的郑州市第一中学还有另外四位同学的论文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该考生的父亲竟对媒体表示:“天下论文一大抄,抄的情况下谁也不会全抄,要变成自己的就要改动,查重率超过30%才能算抄。”

8月16日,移动新媒体平台《知识分子》刊发题为“九省市高中名校学生论文涉嫌造假,或涉自主招生黑幕”的调查文章。文中显示,包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在内,国内高考自主招生录取名额较多的九省市九所在当地首屈一指的高中名校集体沦陷,“每一个(所)学校都存在着不止一例学生论文涉嫌造假(的情形)”,而且“方式露骨”。其中一些涉嫌论文抄袭的学生已经进入了高校大门。

高中生缘何需要写论文,又缘何造假

其实,高校自主招生中的论文和专利造假问题,早已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

2017年4月,就在当年所有高校自主招生报名结束之际,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严格高校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严厉打击自主招生中的证书、发明、专利、论文买卖和造假等违规违纪行为,坚决斩断“利益链条”。该通知强调,不宜简单以赛事证书、发明、专利、论文等作为报名条件,而要结合本校相关学科、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科学合理确定报名条件,突出对学生的学科特长和能力要求。

2018年3月,随着新一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启动,教育部专门做出部署,要求坚决打击自主招生作假。教育部强调,对在自主招生中提供虚假报名材料的考生,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相关要求细化了对自主招生申请材料弄虚作假的处理,明确在报名阶段查实的,取消其自主招生报考资格,同时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资格;在入学前查实的,取消其入学资格;入学后查实的,取消其录取资格或者学籍。对学校、单位和个人在自主招生中徇私舞弊或协助考生弄虚作假的,将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但上述最新事态显示,教育部的“三令五申”并没有彻底杜绝自主招生中的弄虚作假问题。据此,有学者痛陈:“要求高中生发表论文并作为自主招生加分项,本身就是极度荒唐的事情。与竞赛或考试相比,这是一个门槛低、收益大的作弊渠道。由此催生一个代写论文、有偿发表的造假市场。”不少舆论呼吁取消高校自主招生中的论文、专利要求。

笔者认为,类似呼吁是治标不治本,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关注学生学科成绩之外的其他能力与素质,包括论文和专利,本身并无不妥问题在于,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不能只看是否提交论文,是否有发明专利,而不对论文和专利本身的原创价值进行审核。疏于审核加上事后没有对弄虚作假行为的严惩,当然导致学生、家长功利性地对待论文、专利,而一些培训机构也把为学生代写论文、买卖专利作为新的商机,由此形成自主招生的“利益链”。

我国高水平大学的自主招生,从2015年起调整到高考之后进行。调整到高考后的自主招生,主要针对三类学生:学科竞赛获奖、科创竞赛获奖、在高中期间有论文或发明专利的学生。对前面两类,舆论争议不大,尤其是第一类,竞赛组织严密,能弄虚作假很难。而对把论文和专利纳入自主招生,舆论从一开始就担心会催生弄虚作假。

高校在自主招生中通过论文和专利考察学生的学术潜能,出发点很好。可在实践中,自主招生提出的论文与专利要求,完全如舆论预测的那样,已演变为自主招生造假的重灾区。这表面上看这是自主招生的问题,实质是我国论文发表与专利申请的严重问题。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假如学生用于自主招生的论文和专利,可以通过代写、买卖甚至明目张胆抄袭而来,那么我国目前的论文和专利,究竟有多少含金量?

自主招生中的论文、专利造假,不过是论文造假、专利造假向中学生延伸。

必须遏制高校学术不端向中学蔓延

发生在自主招生的高中生论文造假问题,和发生在高校教师、硕士生、博士生中的学术不端问题,实质是同一原因。

拿舆论质疑的自主招生论文作假来说,我国已形成100亿元的代写论文市场,之所以代写论文猖獗,原因在于对论文的评价,只看是否发表,并不关注论文本身的原创价值,由于只看论文发表在什么期刊,很多人就把精力用在炮制论文、找期刊买版面发表上,当一些不入流的期刊在利益诱惑之下,放弃学术标准,只顾收取版面费然后刊出论文,劣质的代写论文就充斥在名目繁多的各类低质量期刊之中。而且,用来反抄袭的所谓“查重”,反而给代写论文创造了更大空间。因为论文只要通过了查重软件的审核并发表,就可以被视为“原创”,但不少“原创”不过是对其他已发表论文的加工处理。

只有实行针对论文本身的评价,才能正本清源。简单地说,评价一个人的学术能力,不能只看是否有论文发表,必须阅读论文本身,包括组织对论文的答辩,以了解研究过程和研究体会。很多人担心,这会提高自主招生审核论文的工作量,而且教授在审核时,并不会对高中生论文实行高标准,毕竟很多本科生都撰写不出像样的毕业论文。

事实上,对自主招生论文进行审核,完全可以由各学科教授进行审核,这一工作量并不大。至于对自主招生论文的质量审核,重点不是论文有多高水平,要求学生做出多么了不起的研究成果,而是要通过论文,考察学生的学术潜能。而自主招生论文答辩,主要针对通过初审进入高校面试环节的学生,应把论文答辩作为明确的面试内容。

但很显然,我国很多自主招生高校并没有这么做,还只是以发表论文来评价学生。对目前曝出的自主招生论文涉嫌抄袭的具体案例,相关高校必须认真对待,并且严肃追责。但高校可能会觉得委屈,认为这些论文都是期刊发表的,应该追究的主要是期刊的责任,以及进一步追究高中学校指导老师和高中的责任。但有造假、代写问题的论文在自主招生的学生报名资料审核阶段中没有发现,这就是高校自己的责任,高校自身无法推脱。而且,高校提出论文要求,用意是发现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可高校自己的招生人员若不认真读论文,怎么评价学生的创新潜质?

我国高校可能习惯了招生的快节奏、高效率,因为高考录取,学校基本上两三天就按学生志愿录完了。所以可能觉得不必在自主招生论文评价上花太多时间,而国外高校在招生中,投入的精力很多,招生很多是全年进行,因为对高校来说,招生对学校办学极为重要。

教育部与其严肃发文强调严格审核申请材料,表态要严肃追究造假者的责任,还不如狠抓每一起被曝光的自主招生造假案,一查到底。对《知识分子》这次曝光的多起自主招生论文涉嫌造假的具体案例,教育部应当组成独立的调查组,联合相关高校穷追到底。对凡是被认定论文造假的学生,应一律按高考作弊处理,已被高校录取的应取消其学籍,初审通过获得降分优惠没被录取、初审通过没有获得录取优惠以及没有通过初审的,都应全部处理,否则不足以形成震慑力量。

与此同时,教育部还应审查每所自主招生高校的审查机制,对没有严格审查机制,甚至操控自主招生的行为,要追究当事教师,以及高校领导的责任。

高校自主招生有待正名

高中生很难凭借真实能力写出达到学术期刊发表水平的论文,这是舆论质疑自主招生提出论文要求的另一方面原因。

其实,目前的自主招生本来就只针对少数学生,自主招生高校提出,在高中有论文发表的学生,也可把论文作为申请材料。也就是说,有论文发表,只是高校在选拔学生时考虑的指标之一。对此,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如果学生在高中参加学术研究活动,有论文发表,高校将关注学生的学术研究表现,结合中学学业成绩和其他特长来评价学生。但现在,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却普遍理解为,学生可以想尽办法去弄论文,只要弄到论文,就可用论文敲开高校自主招生的大门。

从自主招生的流程看,仅凭一篇论文就获得自主招生降分录取优惠并被高校最终录取的学生是很少的。申请学生首先要提交申请材料,接着高校对材料进行初审,一般按5:1的比例确定入围高校测试的名单,初审通过的学生再在高考后参加高校的笔试和面试,通过测试达到高校录取要求的学生才能获得录取优惠。很显然,舆论认为靠一篇论文就能通过高校的自主招生,显然夸大了论文在自主招生中的作用。一些机构让家长相信,先搞定论文,然后以论文获得初审通过,再托关系,说不定就能搞定高校的自主招生。那么,要让学生和家长有正确的自主招生论文观,高校首先就必须严格审核论文,更公开、透明地推进自主招生,以打消少数学生和家长“一篇论文就能搞定自主招生”的幻想。

推进自主招生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打破基础教育的唯分数论,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这一改革方向是不可逆转的。但是,要让自主招生改革得到社会认可,必须树立自主招生的公信力。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对媒体曝光的自主招生论文涉嫌造假事端装聋作哑,不回应、不调查、不处理,那么,自主招生改革将遭遇严重质疑,我国的考试评价体系就很难突破单一分数评价、无法促进学生个性和兴趣发展的困局。

就高校自身来讲,要深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树立自主招生的公信力,斩断自主招生利益链,我国高校必须推进教育与学术评价改革,要成立独立的招生委员会,制订契合高校自身需要的招生标准,并由专门的学术委员会审核学生的论文、专利;同时,若发现考生论文、专利造假,应严格依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取消其自主招生资格,并按高考作弊处理。

回到大学自治、教授治校

当然,目前的自主招生还不是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只是嫁接在原来的录取制度之上,只给了高校有限的自主权,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只是获得一定的高考加分优惠,因此,高考降分录取优惠就被视为是多元评价,但其实还是以分数一元评价为主。学生和家长对待自主招生的态度,不是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新能力,而是获得降分优惠以增加进名校的机会。

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进一步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探索建立学生自由申请、高校完全自主评价、高校和学生双向选择的考试招生分离模式。但是,推进这一改革,舆论的反对声更大:有限的自主权已经被高校滥用了,怎么能进一步给高校更大的自主权?

问题的症结还是在大学治理上。事实上,当出现针对教育和学术不端行为的质疑后,从维护自身声誉出发,高校应立即启动调查并严肃处理,这是现代大学治理的底线。所以,今次各涉事高校是否能认真对待自主招生中的论文造假质疑,也是对其治理能力的考验。

要知道,舆论对高校自主招生、自主办学的质疑,不是不赞成自主招生、自主办学,而是担心高校的自主权被高校自己滥用而导致潜规则盛行。高校招生属于教育和学术事务,因此应该由高校的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进行管理,不能受行政和利益因素干预。要实行自主招生,高校就必须做到学术自治、教授治校

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也就是推进高校现代治理、自主办学的过程。为此,教育主管部门、高校自身和社会各界必须直面影响高校自主招生、自主办学的问题;高校自身也应通过改革教育与学术评价体系,完善内部问责机制,回应社会关切,提高治理能力。

    责任编辑:李旭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