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出现​这5个迹象,你可能正在经历“职业倦怠”

2023-06-21 12: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你是否正在经历「职业倦怠」(career burnout)?

你可能是一个职场高手,在团队中是表现最好、最敬业、最努力的人,但归根结底,你也是个普通人。作为人类的一员,有时你也会感到自己很脆弱。

大多数在高强度环境中工作的人,都会有感到精疲力竭的那一刻。

这并不意味着你失去了竞争力和优势,而可能只是生活失去了平衡。是时候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了。

职业倦怠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状况。尤其在企业或公司工作的人,经历职业倦怠的风险可能比其它职业更大。工作的竞争属性会驱使你不断前进,却也导致你忽略了那些应该警惕的信号。

在一个竞争的环境里,充满了太多的利害关系,一个人的收入、声誉和尊严都相当重要。你可能是时候该后退一步,看看自己的需求了,但那些压力可能还是会让你不断逼迫自己。

01

有这 5 个迹象,你可能正处于「职业倦怠」

面对和承认自身的脆弱是很难的,尤其对于那些长期处于职业巅峰的人来说。有哪些信号和迹象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职业倦怠」?

1.过度疲劳

如果你注意到自己的精神、情感和身体都感到疲惫,这可能不是再来一杯咖啡就能解决的。疲劳可能是倦怠的表现。可以考虑去看个医生,排除身体出问题的可能。

2.沉迷「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有点酗酒,总想着多喝两杯,或者用其它方式逃避:比如沉迷游戏,整个周末宅在家睡觉。

倦怠会悄悄降临到我们身上,而我们的日常行为会将这些表现出来。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有这些行为危害不大,只有当我们过多地求助于这些应对策略时,这就需要我们警惕起来了:我们可能借助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逃避掩埋在表面之下的感觉。

3.情绪变化起伏明显

如果你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很快,那可能是精疲力竭的迹象。通常,当我们努力维持某种表面上的情绪状态时,也会让我们的真情实感变得更脆弱。你并没有失去理智,你只是太过努力地「假装一切都好」。

4.感到麻木或脱节

情绪化的另一面是麻木,或与自我和他人的脱节。当不堪重负时,一些人会选择「关闭自己」,而不是感到压力过大或情绪低落。

5.失去了活力

你可能会注意到你对工作的兴趣大大降低了。也许你还在上班,但你只是占了一个职位的坑,而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也许你开始频繁请病假,或者对上班表现出抗拒。

所有这些症状都可能是倦怠的表现,也可能是抑郁的表现。抑郁和倦怠不是一回事,但它们会有重叠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倦怠」更多是针对工作场合,而抑郁可能贯穿一个人的很多阶段,出现在生活的很多方面。

02

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1.承认倦怠

你可能没必要向工作中的竞争对手宣布你的倦怠感。但至少可以对你自己和你信任的、所爱之人承认这一点。大方承认自己遇到问题反而是有力量的表现。当你不再独自承受挣扎,负担就会减轻。

2.重新评估对你来说什么是重要的

为了和真实的自己保持联结,试着挑战自己,以完全诚实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生活。你对自己当前的人生方向感觉好吗?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你都在遵守自己的价值观吗?

3.创造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是凭空出现的,你必须自己去努力创造。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在工作上?你有花时间照顾自己、陪伴朋友和家人吗?觉得自己还有创造力吗?健康情况怎么样?或许你只是把自己和自己的需求当作了一个「次要选项」,而不是「第一优先级」。工作之余,腾出时间照顾自己的生活。

4.持续审视自我

如果你因为不想失去工作地位、权力或名誉而犹豫要不要花时间照顾自己,那么也许是时候审视一下你的自我了。关心自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你的整个身份都依附在工作角色中,这是一个危险信号。问问你自己:为什么「保持强大」对我来说如此重要?如果我失去了这样一个职场地位,对我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工作角色之外的我是谁?

5.工作中学会委托授权、分清主次,必要时说「不」

你不可能解决所有事情。尽可能把任务委派给同事,允许其他人分担业务责任,这也会为整个团队赋能,从长远来看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

如果你做不到拒绝一个新项目,可能的话把开始日期推迟几周甚至几个月。在承担更多的责任之前,给自己一些时间完成手头任务,这可能会让你避免精力耗竭。当某件事就是办不到的时候,要说「不」。承认你不能承担某些事情不是什么弱点。

承认自己的需要是成熟和负责任的表现,在必要的时候说「不」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为你的团队成员树立自我照顾的好榜样。

职场倦怠并不意味着你再也无法回到自己的工作上来。这只能说明你当前需要的某些东西,超出了你的工作角色所能提供的。重新审视自己的方方面面,你不是「社畜」。

处理应对职业倦怠比人们想象的要容易,只需要一点自我关怀和放松对自我的控制。

本文系编译,原文链接: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living-finesse/201912/managing-corporate-burnout

作者:Teyhou Smyth

编译:鸟人不会飞

责编:birdman

图片来源:Pinterest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