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评介|打开“莫扎特盲盒”,认识莫扎特

张可驹
2023-06-21 13:55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莫扎特的作品难演,因为它们要求演奏者拥有比较深层次的技巧,也要有出色的音乐修养。所以,在现场邂逅好的莫扎特演绎概率不高。2023年6月20日,听了上海交响乐团“莫扎特盲盒”系列的最后一场,感到这确实是带来意外之喜的演出。

演出现场   作者供图

顾名思义,莫扎特盲盒这个系列本身,就是一系列的邂逅。你事先不知道是哪些人来演奏。说实话,我最初看上交贴出这个标题,还以为他们只是讲讲而已。听了一场,才发现是真的。而他们这个盲盒系列,也设计得很妙,这个稍后再讲。

6月20日的音乐会作为收官之演,曲目是莫扎特的室内乐杰作。首先是《G大调为钢琴和小提琴而作的奏鸣曲》K.301,然后演出莫扎特《降E大调嬉游曲》K. 563的首尾两个乐章,下半场是莫扎特的《g小调第一号钢琴四重奏》K. 478。它们未必是莫扎特最热门的作品,却都属于他的伟大杰作之列。这次的演出阵容是上交的“本土成员”,同优秀的特约嘉宾的组合。

新锐小提琴家唐韵,先前听她演奏巴赫与勃拉姆斯的作品,已经留下美好的印象。这次的莫扎特进一步显明,此人确实擅长从巴洛克,到古典与浪漫的德奥系杰作。中提琴家施宇成对室内乐有长期的投入。大提琴家陈少俊是上交成员,演奏钢琴的张橹是上交的助理指挥,我对他最深刻的印象,来自于他对马勒《第十交响曲》精彩的演出。但之前几年,张橹也在举行了一些作为钢琴独奏家的演出。

 

K. 301中,唐韵展现出既古朴,又富有感官美的演奏风格。这是我对她的演奏最为欣赏之处,不仅限于莫扎特,之前听她拉巴赫《恰空》时,这样的风格也一以贯之。

如今小提琴演奏的“表现潮流”倾向于,在从巴洛克到早期古典派的作品中,采用轻弓压和尽量少揉弦的演奏方式。后来这种思维也扩及到后期古典派,乃至浪漫派前期作品的演奏。甚至不采用类似的方法,会被认为是过时,国内有人调侃为“旧社会”式的演奏风格。但我真的非常高兴,唐韵没有受到时风的裹挟,而是坦然追求小提琴这件乐器自然的美声。

她发音中的朴素性,不会因为弓压的充实而减少。这位小提琴家对揉弦的设计和运用,有两个至关重要的优点:首先,她的揉弦基本避免了“时断时续”的问题,色彩和质感都是统一的;第二,小提琴家既注重于发音的感官美,又让这种美符合莫扎特风格的需要,没有进入浪漫化乃至油腻等等。从中展现她的修养和品位。

在此基础之上,唐韵对于莫扎特的风格,无论是精美的线条的塑造,还是戏剧性的音乐怎样平衡于结构,都有天然的敏感。尤其在第二乐章,她对莫扎特在器乐作品中潜藏的歌剧般的构思,做了感人的表现。

当然,也并不是说她现在已到达了完全成熟的高度。譬如小提琴家开始一个乐章时,偶尔慢热的状态不时出现。她的音乐表现固然有不少值得称道之处,但有时也体现出,此人作为独奏家,或许还需要一些更鲜明的光彩。不过相对于良好的品位,这样的光彩要排在后面一些。

弦乐三重奏K. 563虽有嬉游曲之名,其实是莫扎特最大胆的室内乐创作之一。该作的篇幅与情境,对演奏者也对听众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期待能够尽早在这个舞台上听到完整版的现场。就20日演出的两个乐章来说,三位演奏家作为一个并非常规性的组合,他们的默契,音乐理解的协调都让人满意。同样重要的一点,是三位演奏家的音色美可以协调一致。

我上次听施宇成这位中提琴家的现场,已然印象不错,却还没记起他有如此悦耳、温厚的声音。可能上交演艺厅的音响效果也帮助了演奏家,这确实是听室内乐的理想场地。

莫扎特的《第一号钢琴四重奏》是一首大型协奏曲的规模。至少,是莫扎特那个时代的大型协奏曲的规模。四位演奏家在风格上取得了很深的默契,确实听得享受。他们没有突出莫扎特戏剧性的那一面,而是将这部作品的戏剧内涵,它在大结构上很多需要把握的东西,还有表现莫扎特所需的一种优雅,做了出色的平衡。

莫扎特这部作品写到这样的规模,自然是有意为之。几位演奏家能把结构本身的分量呈现出来。与此同时,又会让你感到这个结构的建立,并非一种“绘图”或“解题”,而是始终以每一个部分生动的表现,环环相扣,构成整体发展的大蓝图。

张橹的钢琴部分给我的印象很深。K. 301中,他的演奏其实多少有一点伴奏的味道,但在这里,就顺应作品占据了相对主导性的位置。张橹的主业还是指挥,但他演奏钢琴,确实能弹出对莫扎特来讲很重要的,那种简洁、充实而有分量的触键。然后用那样的指触编织乐句,建造长大的结构篇章,他也如同表现乐队作品一般,显得十分有把握。

上交这个莫扎特盲盒系列,乍看之下,似乎亮点在于盲盒。但其实,他真正的亮点在于“莫扎特……系列”。因为这个系列的内容安排,相当综合地观察了莫扎特这位旷古烁今的大天才。

每个人心目中的莫扎特可能都不一样,你心目中的他是怎样呢?有人把他视为天使;有人就指出,天使视角过分单一且单薄,他是光影交织的。有人首先记起他的协奏曲,有人首先记起他的歌剧,等等。但真实的莫扎特,是高度的全面与综合。在这样的基础上,向着人类创造力最巅峰的高度上升。

这次的莫扎特盲盒系列,协奏曲采用了弦乐六重奏改编版(K. 364)。整体上有钢琴独奏作品,热门与相对不那么热门的室内乐杰作,还有莫扎特的咏叹调专场。同时非常可贵的,就是将莫扎特和他同时期的,以及不同时期的作曲家做出对比,向听众展现跨越时间的综合视角。

譬如,将莫扎特的嬉游曲同20世纪的巴托克相同体裁的作品放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作曲家往往借“嬉游”之名,说了很多嬉游之外的东西。又譬如,将莫扎特的咏叹调与亨德尔的咏叹调安排各半场演出,让听者感受到两位不同时期,又相隔不远的表现音乐戏剧的天才,彼此的差异与某种关联性。

凡此种种,都证明这确实是一个真正理解莫扎特,且能综合展现他的安排。得知《留声机》杂志也报道了这个系列的演出,我并不感到奇怪。当这样的演出不断被建立起来,也确实也不用特别以某一份杂志的报道为荣了,哪怕是这样历史悠久的刊物。

如今,莫扎特盲盒这个系列已经结束,以同样出色的曲目安排,展现其他作曲家的系列演出,希望能细水长流地做下去。

    责任编辑:梁佳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