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建好坐标,画一张粽子地图

2023-06-22 10: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中国烹饪杂志 中国烹饪杂志

文 | 高文麒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想必各家餐桌上都要给足端午节必吃美食——粽子面子。

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粽子有很强的地域性,尤其“内核”更是大相径庭。仅以馅来分类,就有北方盛行的小枣粽,江浙一带的豆沙粽、五花肉粽,而到了闽南则有被糯米、五花肉、香菇、板栗、蚝干、咸蛋黄填得满满当当的烧肉粽……

我国台湾饮食文化研究者高文麒先生酷爱糯米食物,对于粽子更是“走到哪儿吃到哪儿”。今天,就请高先生来为我们打开各地粽子的外衣,好好聊一聊这道古老的美食。

(图/郑莉)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樽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这首《渔家傲》是北宋文豪欧阳修的作品,静静读一遍,端午前后山间田野的青翠粉绿,轻轻拂过的微风,甚至温热中带着点清凉的温度,历历在目,仿佛身临其境。

我喜欢宋词,不过在此我们不讨论诗词,像我这样的饕餮之客,只关注金盘里的“五色新丝缠角粽”。您也别问我这是什么粽,他老人家酒足饭饱,迷迷糊糊打着盹呢。咱不懂,咱也不敢问。

传统饮食里有许多应节、应季的特殊之物,粽子就是端午节的专用食品。传说中,粽子的来源关联到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因而有人说端午不宜“快乐”。这真是不学无术胡说八道。

晋朝周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端午是仲夏月的第一个午日,就是夏历的午月午日。屈原是在端午自杀,但端午节并非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有的。根据闻一多先生等学者考证,端午节食粽子、划龙舟等习俗,源自南方百越祭祀龙神的传统。此外,从《梦粱录》《謇斋琐缀录》等宋明文人笔记看来,历史上的端午一直都很快乐。宋朝过端午,宫廷里要举行一整天的音乐会,皇帝皇后要观赏各种水上表演、龙舟竞赛,皇帝要赏赐大臣新衣。明朝端午节,皇帝要在奉天殿大宴群臣。自古端午一直很快乐,不明白为什么突然不能快乐。

各地使用的粽叶不同,箬叶、苇叶甚至荷叶都可以成为粽子的”外衣“。

我自小酷爱糯米食品,当然包括各地的粽子。在我看来,粽子越往南越精彩。北方粽子以“江米小枣”为主力,没有竹叶就用苇叶,里面除了白色的糯米饭就是红色的小枣,有些也会包点豆沙,对习惯闽南烧肉粽的我来说太单调了,一点也提不起食欲。

江浙一带著名的湖州粽子、嘉兴粽子略微好些,有包豆沙的甜粽,有包五花肉的咸粽,口味比江米小枣浓郁,内容也有些变化。但是这种粽子使用圆糯米,圆糯米比较黏,颗粒感差,加上包好之后一般在开水里煮熟,圆糯米吸收大量水分后几乎糊成一团,不巧,这正是我最不喜欢的口感。因此整个湖州、嘉兴粽子家族,对我也没什么吸引力。

红糖汁锥形白米粽

我老家的闽南烧肉粽就不一样了,肥瘦相间、油光闪亮、香喷喷的五花肉是标配,随地域不同,还有香菇、板栗、花生、海米、蚝干、咸蛋黄等,随心所欲,洋洋洒洒,丰盛极了。而且闽南粽子用的是长糯米,不太黏,颗粒感好,口感比较清晰,唯一缺点是吃多了不好消化。

从前每到端午,家母一定组织我们兄弟姐妹包粽子,还得缝香囊、插菖蒲,认为这才有过端午的氛围。如今家母离世多年,我们兄弟姐妹也各自成家,但每年端午一定尽可能凑在一起包粽子。当年我们围着母亲、孙子辈围着祖母包粽子的画面,正是对这个节日最鲜活的回忆。

热气蒸腾的粽子端上桌,扑鼻的粽叶清香,剥开,淡淡酱油色的糯米饭、大块暗红透光的五花肉、整朵黑色的香菇、鹅黄的板栗、整个卤制的蚝干、金黄的咸蛋黄,几乎要把粽子撑爆。卤香、肉香四溢,浇上一点海山酱,入口饱满充实,浓郁咸鲜,超级满足。配上一杯浓酽烫口的武夷铁观音,一粽足以解千愁。

板栗灰粽

因为包着五花肉,所以闽南语里称粽子为“肉粽”。好多年前有一首闽南语流行歌曲《烧肉粽》,“烧”在闽南语里是“热”的意思。福建的泉州、晋江、厦门一带,卖粽子的招牌上都是“肉粽”,没有写“粽子”的,因为粽子这个词的闽南语发音相当拗口,不如肉粽顺口。

我国台湾的饮食习惯来自闽南,肉粽跟闽南的肉粽大同小异,各种食材运用得随心所欲。台湾肉粽还分成以台北为中心的北部粽和以台南为中心的南部粽。从材料来说,南部粽包花生,甚至萝卜干,而北部粽不放这两种食材;南部粽在水里煮熟,北部粽则是笼屉蒸熟;南部粽比较黏糯,而北部粽颗粒感较强。对我而言,这两者各有所长,都能接受,但口感上都达不到完美境界。

我在上海的餐厅嗑米采取潮汕熬粥的兑米手法,用江浙一带的圆糯米掺入福建的长糯米来包粽子。两种糯米得分别处理,烹调手法比较麻烦,但是既有圆糯米的黏糯又有长糯米的颗粒感,是我最喜欢的口感。

咱们再往南走,拜见粽子界的王者——广府裹蒸粽。

从个头上来说,北方粽子、湖州粽子大约是婴儿胳膊大小,闽南、台湾肉粽大约是麦当劳大麦克汉堡大小,而裹蒸粽则是粽子家族里的巨无霸,一般都有成年人的两三个拳头大。我在广州还见识过半个枕头大的裹蒸粽,这种尺寸、这种分量的粽子,只能大家分着吃。别问我哪儿找这么大的粽叶,人家是用荷叶包的,而且是两张!

板栗枕头白米粽

除了体积傲视群伦,裹蒸粽的内容也最开脑洞。除了之前咱们从北吃到南的各式各样粽子的内容之外,到了广州,腊肠、腊肉、润肠之类的自然不在话下,我吃过的大型裹蒸粽里还有包进去半只烧鹅的。

裹蒸粽用的是哪一种糯米?按地域与当地物产来说应该是长糯米,但我不能确定。这种巨型粽子一上桌,我已经无法思考,除了欢喜赞叹、狼吞虎咽,哪有工夫了解它用哪一种糯米?

广州粽子里常见一种脱壳绿豆仁。去了壳的绿豆仁是明黄色的颗粒,特别好认,这种食材在其他地区的粽子里还真没见过。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正在吃烧肉粽,一边写一边滴口水也不是个办法,所以买了俩肉粽解解馋。没想到这俩肉粽又让我开了脑洞,里头除常见的材料之外,还包着一块金枪鱼。金枪鱼烧肉粽,我也是第一次见识。

校对 | 予津

责编 | 石叶馨

本文内容为《中国烹饪》杂志原创,并将刊登在2023年7月刊上,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本公众号所有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下方封面购买

点击下方链接

查看更多专题菜谱

排骨 | 牛肉 | 羊肉鸡肉1 | 鸡肉2 | 鸡汤小龙虾 | 红烧肉 | 醋肴 | 素汤

原标题:《建好坐标,画一张粽子地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