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温高湿天气是热射病“推手”

2023-06-25 11: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保健时报 保健时报

截至今天15时19分,代表“北京温度”的北京南郊观象台气温冲至41.1℃,是有观测记录以来历史第二高(并列)。同时,这个气温也打破了观象台6月最热的纪录,此前1961年6月10日的40.6℃败在了今天的41.1℃之下,意味着今天的高温打破了62年来的6月同期高温纪录。

连日来,我国北方多地气温突破40℃,让许多人“热到怀疑人生”。在持续高温下,有些地区出现了热射病病例。那么,热射病如何预防?怎样科学应对高温天气?

及时干预

中暑不会变成热射病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中度中暑与重度中暑4个阶段。热射病即重度中暑,如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达70%~80%。但先兆中暑与热射病之间有一个进展过程,如果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大部分中暑患者不会发展到热射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热射病就是通常所说的重症中暑,是由于身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当中引起的一种体温调节的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引起意识障碍、高热、惊厥等症状,严重时可以导致肝、肾、凝血和呼吸功能异常,甚至衰竭。

但热射病通常不是突然发生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迟骋介绍,该患者在户外带娃活动回家后,曾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中暑症状,但并没有及时采取调适措施,而是继续处于没有开空调的闷热、西晒房间内,直至叫不醒才被家人发现、送医,最终导致死亡。

张清表示,热射病常发生在以下几类人群:老人和幼儿,原因与体温调节处于失衡状态或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全有关;其次是高温高湿天气下,一些户外工作人员,如交警、环卫工人等,以及一些特殊工种的人群,如在高温高热天气当中进行训练的消防员或者是运动员。

热射病

在室内也可能发生

那么,出现先兆中暑现象应该怎么办?高温下,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消化、神经、泌尿和循环系统会出现生理功能的变化,当变化超过人体可承受范围时就容易中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贺明轶提醒,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头晕、头疼、四肢无力、口渴、多汗、心慌、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但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就是先兆中暑。

如果出现了先兆中暑现象,首先要尽快离开高温、高湿、封闭的环境,到通风阴凉的地方;病情不太重的情况,可以适量饮用一些清凉的饮料,比如淡盐水、盐茶水或者含盐的清凉饮料;可以用冷毛巾擦拭降温,一部分病人症状能得到改善;家里可以备一些常温绿豆汤,也有解暑降温的效果。

重症中暑按临床表现不同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3种,其中以热射病最为凶险,它伴有多器官损伤,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热射病的突出特征是无汗、高热,并且神志模糊。高温高湿的气候因素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6月到9月是热射病高发的时段。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朱华栋说,人们要关注天气变化,尽量避开高温高湿的环境。目前,没有治疗热射病的特效药物。如果发现有人出现特殊情况,比如已经意识模糊,要将中暑者挪到阴凉的地方,把衣服解开,用温水擦拭身体,或者用电风扇吹,并及时送医。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只有在户外作业的人员是高发人群,一直在室内的人也有可能中招。在封闭的温度很高的环境中,再加上一些老年人有基础病,体温散热出现问题,会出现非劳力性热射病;此外,还有坐月子的女性,夏天天气闷热再关着门窗,也容易发生热射病。

户外活动

尽量避开午后高温时段

那么,如何正确应对高温天气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注意防暑降温,老弱病幼人群注意午后高温时段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避开最高温时段 根据高温天气调整作息时间,避开一天中气温的最高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外出时采取必要的防晒措施,尽量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着透气、散热的棉、麻等面料的衣服。

保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但需注意,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多喝水,适当补充淡盐(糖)水 多喝水,但口渴后不宜狂饮,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

营养均衡,饮食清淡 少食高油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需要注意的是,高温环境下人体更需要摄取足够热量,应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此外,可多吃水果和蔬菜。不宜过度吃冷饮。

忌受热后“快速冷却” 有的人脱离高温环境后喜欢开足空调、电扇或立即去洗冷水澡,但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时,建议室内外温差不超过10摄氏度,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在24摄氏度以下。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燕声

原标题:《高温高湿天气是热射病“推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