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拧巴的马思纯学会自洽

2023-06-26 15: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开罗紫玫瑰 第十放映室

这几年马姐患抑郁症以来的作品不算多,但和大家的距离一直也不大远。

公众对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似乎都了然于胸,无论是发了什么新言论、交了什么新朋友还是谈了什么新对象。

而马思纯每次引起热议的同时都伴随着争议。

尤其是她和盘尼西林乐队主唱张哲轩这段不被外界看好的恋情,近乎每位路人闻知都在高呼姐姐快跑,不要在垃圾堆里找男人。

而两年过去了,马姐非但没跑,还真在小乐(张哲轩艺名)这寻到了乐子。

这次姜思达的镜头对准她时,明眼人都能觉察到马思纯现在的状态真的很好,隔着屏幕都在散发着享受当下的幸福气息。

印象里总苦着把脸丧的她,终于松弛了不少。

眼见着马思纯有在痊愈,坦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很难不为她感到欣慰。

时常好奇大众为什么长期以来会这么关注马思纯的各种动态,像关心街坊邻居关心身边朋友一样这么关注她的作品她的友情她的恋爱呢。

姜思达得出的结论是,她比其他艺人要更邻家。

确实,当下能有几个女明星不卖事业批女强人人设,不遮掩自己并不大完美的那面,敢于表达自我乃至暴露自己身上各种伤疤和弱点的呢?

毕竟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展现自我并自嘲一番乃至玩梗的。

出生在演艺世家,小姨是演员蒋雯丽,姑父是导演顾长卫,关系户的质疑是少不了的。

面对资源咖的传闻,她主动邀请小姨上节目对谈,含蓄地承认蒋雯丽侄女的身份对她有帮助,但表示话语权是在资方手里的。

影后拿到手后,肉眼可见马姐之后电视剧战绩还看的过去,电影领域倒是一个接着一个扑,而当年的双生花周冬雨则越战越勇成为史上最年轻的三金影后。

面对和昔日老友的各种对比以及不思进取的批评,她直言自己比起搞事业更倾向于谈恋爱。

那么前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情结束后爱得死去活来的她情绪失控抑郁症发作,药物激素副作用致使她身材走形时,她也没有选择暂时离开公众视野之中,而是自曝患有抑郁症的事实。

面对网络上消费抑郁症的指责控诉,她也不回避负面声音,而是呼应大家正视疾病积极治疗。

在这之后便是被拍到和张哲轩(因上《乐队的夏天》时目中无人出言不逊路人缘极差)同框疑似恋爱的绯闻让全网大跌眼镜,小乐被月亮组挖出各种黑历史后更是几乎成立了劝分小组让马姐擦亮眼睛。

面对“不靠谱男友”的哗然舆论,避了会风头的她在庆生时选择以委婉的“现在最幸福”式口吻回应新恋情,然后在《断桥》上映时借势官宣一波又是闹得沸沸扬扬,之后便是这次上节目时肯定对方“像太阳一样”把她照亮。

恋爱脑、身材管理失败、不自律、没事业心、不上进...

马思纯身上的诸多争议她都回应了。

说是内娱活人并不为过。

回应得体与否、网友们是否被说服则是另一回事了,至少没采取“时间久了大家都忘了”的冷处理措施,也没有弯弯绕绕躲躲藏藏。

是吧,马思纯还真算是娱乐圈里相对真实、有“人味儿”的一份子了。

早年间呢,就特别喜欢在微博上诉说自己的各种情绪,尤其是饱含伤春悲秋的愁思,像极了郭敬明小说里45度仰望天空的忧伤。

言辞之中都透露着她对于成为文艺女青年的强烈渴求,但知识储备实在赶不上她的输出热情,所以发表《第一炉香》青春伤痛文学式感想后被群嘲也在情理之中。

还记得读后感风波之后在GQ的采访中,马思纯说十岁时爷爷让她看《红楼梦》,反反复复一知半解地看了十几年的她常常自我代入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喜欢流泪又对爱执着,而现在的她要告别林黛玉。

当媒体再向她询问名著的观后感时,她直接吐露自己没有看懂也不想再做任何的读书分享。

在键盘侠的多次围剿下,如今怕掉坑里的马思纯不咋爱发小作文了倒是有点遗憾。

这里没有为她开解的意思,其实除了原著作者本人,没有任何人能断言谁谁谁对哪部作品的解读就定然有误。

关于红学有人喜欢听蒋勋读红楼,也有人喜欢听白先勇或者刘心武的细说版本。

即使和常人解读有所偏差,也不至于都跑过去嘲弄这个只是热衷于分享观后感的普通读者,更别提其中不少围观群众连炉香和香炉都分不清了。

伪文青可不比真文盲绝望哦。

露怯后的马思纯在社交平台虽有所收敛,但好在她依然愿意袒露心声。

就是这种“管他呢,我就是要分享、要展示、要表达”的诉求,使她的身上自然而然地表露出笨拙的真诚感,令人感到亲切。

所以抛去显赫的家世和光鲜的花环,我们会不由地感叹马思纯真不像是个女明星,不就是个普通女生嘛。

只不过她的青春期来的比较晚。

但是专属于青春期的叛逆是不会迟到的。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注意到这期访谈的标题很耐人寻味:漫长的青春期如今结束。

众所周知马思纯因为清新甜美的长相在少女时期就当过饶雪漫的书模。

她的文学启蒙并非《红楼梦》,而是《左耳》这样青春疼痛风格的言情小说,平时发微博就喜欢发青春疼痛风格的文字,演戏时也专挑青春疼痛风格的剧本。

加上她两段和痞坏男孩堪称荡气回肠的组合恋爱,使得网友们更加认同她就是妥妥的青春伤痛文学女主代言人,明媚的笑容里总是包裹着破碎的氛围感。

回想下青春期的一些特征,浮躁、焦虑、不知所措的迷茫以及时不时的自我否定,和马姐这些年给外界心中的印象多么相像。

而像矫情戏多、无病呻吟、恋爱脑这些被大众诟病的种种其实都是她漫长青春期的外化。

并不是成年了,青春期就结束了。

只有从真正接受自己的那一刻起,才算是告别了青春的漫长雨季。

而马思纯长久以来都没有学会自洽。

在正统标准的环境下成长,家里从小对她的要求就是“你要懂事”、“你要听话”、“你不能有自我意识”。

于是不让吃零食她就不吃,要早点回家她放学后就不和同学们乱逛,连大学时选播音专业也是听妈妈的话任由安排。

马思纯的家世背景让人艳羡,但原生家庭的规训造就她在学生时代过得格外隐忍压抑,初中遭受校园霸凌时母亲也是一句“不要去理会,无视她”就被搪塞过去。

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负面情绪找不到出口使得她逐渐形成了敏感自卑的性格。

所以即使后来站在了聚光灯下被喝彩被欢呼,但其骨子里的不自洽依然在作祟。

她多年来的自我质疑自我否定在分手这个导火索的加剧下愈演愈烈,最终衍化为了抑郁症。

马思纯本人之所以喜欢《左耳》里黎吧啦这样的女孩,也是因为戏里的黎吧啦活得很放肆、很勇敢、很张扬,她能借由演艺工作之由重新代偿式体验青春期肆无忌惮的成长。

想必她也是出于此这些年才接了不少青春片的少女角色,当然另一方面这也是她被批不求上进的由头。

但她又说自己也只是去演绎她们,从小被教育做乖乖女的她并不想让自己真的成为她们,让人不免觉得有些割裂。

依稀记得17年她上《奇葩说》时有一道辩题是“没有上进心我错了吗”。

马姐当时站反方,认为只要不影响到别人就没错。

她不掩饰自己的上进心一般,但她面对演戏在专业上时都会力求认真尽责。

对此困惑的马东提出了个一针见血的问题:“难道你是个内外不一的人吗”。

她任性地给出肯定回答,并表示自己的持方观点与本人无关。

这让马东瞪目结舌,你也很难不感受到马思纯的拧巴和分裂。

没有人不拧巴不分裂。

但拧巴和分裂是马思纯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我们能在她身上找到自己影子有所共鸣的关键。

她演过这么多青春片的少女角色,但只有《七月与安生》里的七月才是她的本色出演。

七月也是拧巴而分裂的。

从小乖巧懂事讨父母欢心,又是班上的优等生,找了份体面工作又有个门当户对相守多年的帅气男友即将走入婚姻殿堂。

然而她嘴上说着渴望成为贤妻良母过着安稳日子,但内心里并不甘于按部就班就此一生。

一直小心翼翼按部就班的七月羡慕安生的任性,羡慕安生的洒脱,羡慕安生的自由。

于是终于有一天厌倦了安稳的七月决绝地选择成为漂泊流浪的安生。

反骨同样按耐在马思纯的心底等待一触即发。

有趣的是,七月和马思纯的叛逆行踪都是由恋爱受挫引起。

电影里的七月算是主动离开了青春疼痛文学的男主。

而现实中的马思纯还是需要一个陪她在生活中一同上演青春疼痛文学剧本的男主。

因为离经叛道的恋爱,是她疗愈自我的另一种方式。

用理智克制自我已久,她内心所渴望的是在沉醉中纵情狂欢打破一切禁忌的酒神精神。

像海清的神这种从小出来闯荡江湖的男生可以弥补她缺乏社会经验的情感需求。

而不可一世、我行我素一副来自曼彻斯特骄傲范儿的张哲轩是不大讨喜,但反而能吸引向往热烈与狂野的马思纯。

实际上马姐在全网民怨沸腾的处境下相当享受这种冲破世俗偏见为爱痴狂的快感。

因为她年少时没能造作起来的青春期,终于在而立之年后如愿爆发。

对方劣迹斑斑、滚圈人人喊打又怎么了呢,马思纯偏偏能从这段与世界为敌也要坚持相爱的亲密关系中汲取到自我满足的正向情绪价值。

纵使小乐曾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对于目前的马思纯而言都不重要。

她在采访里说:“经历了这几年大家都渴望健康和开心,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舒服,自己舒服,然后让你爱的人舒服,你身边的人也会感受到这个气场,好的气场是会互相影响的。你如果跟一个很不对的人在一起,你永远都是焦灼的,永远都是患得患失的。”

没错,重要的就是这种舒服的状态。

她不想打开对方的秘密盒子,她也不想在网上搜对方的各种黑历史,因为此刻此刻的她只想要一份纯粹的谈恋爱的快乐。

在深陷于泥沼之中时,有个人能拉她一把、能逗她笑、能带她去不一样的世界冒险、能让她从桎梏她多年的负面情绪中出逃并获得一些自救,那就足矣。

我和姜思达一样还挺惊讶于马思纯和张哲轩的聊天这么积极正能量。

狂妄自大的小乐竟然能努力帮助马姐从抑郁症中一步步走出来,陪她跑步恢复身材,鼓励对方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更别提乐队在三年没巡演没专辑后专门为她写了首充满治愈的歌请她来和声。

雨夜曼彻斯特之后迎来了末爱之光,这可不是廉价的浪漫啊。

最起码在当下,这个不靠谱的他是个合格恋人啊。

恋爱本就是很私人冷暖自知的事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对他人的情感生活与人生抉择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

更何况很多人不过是打着关心的幌子看笑话而已,就像春节饭局上自以为为你好指指点点好言相劝的亲戚一样,在凌驾于他人感受的高傲姿态凸显自己超脱于世的审美品味。

别再劝马思纯「悬崖勒马」了。

马姐可不傻白甜,有的人就是从亲密关系中汲取自给自足的力量。

在恋爱中成长很正常。

这也是一直因不能自洽而痛苦的马思纯选择用来疼爱自己怜惜自己的方式。

旁人压根没必要高高在上地指摘什么。

也不必将每个人的情感生活都片面化刻板化地去理解。

后来细想也许正是马思纯的邻家真实,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联系到哪个朋友谈了一段唱衰式“尊重祝福”感情时的态度。

起初总是不免地捶胸顿足,义愤填膺。

但久而久之发现朋友在这段的亲密关系中变得开朗充盈而充实,又不禁松了口气转变思维。

只要我的朋友现在开心快乐就好,可不管她伴侣的之前风评到底有多差。

就像老友思达感慨道:“强弱我不知道,但我觉得你开心了。开心就是最重要的。”

让马思纯本人与身边家人朋友开心的是她终于能够敞开心胸接纳自己了。

她爱自己的程度,量化一下的话从以前的30%涨到了70%。

之前堪称青春伤痛文学范本的恋情真真切切地让她多次卑微到尘埃里,总是妄图改变对方,想着只要够爱够包容对方就会为她改变。

但现在的她学会先爱自己再爱别人了,不会再刻意去取悦伴侣了,而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深信求来的永远不会是好的并坚定不要为任何一个人改变自己。

要知道当年《奇葩说》另一个辩题是“剩男剩女该差不多得了吗”,当时仍处于与欧豪热恋状态的马姐可是站正方哦。

受家庭教育影响,她的思想整体而言还是偏于保守传统的,五六岁时的她就认为结婚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即使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也依然对婚姻充满憧憬。

而如今35岁的马思纯更改了自己关于这道人生课题的回答。

目前享受和小乐谈恋爱的马姐反而暂时没有结婚的筹划和冲动,不再强烈地渴求谈婚论嫁,她也不会想着趁家里长辈都健在的情况下让他们看到她披上婚纱幸福美满的样子,而是更想沉浸到工作中咔咔拍戏。

过分在意外界想法而拧巴这么多年的马思纯,终于不再顾左右而言他了。

这便是她学会自洽的第一步。

人做选择,好坏与苦乐都能自担也就行了。

大家也不是一尘不变的嘛。

南墙是要撞一撞的。

人和人的关系也是会流动的。

就像他们说的,也许过几年这两人面对同样的问题又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其实吧,整期视频马思纯基本已经破除了这几年关于她恋爱脑的刻板印象。

“我觉得所谓的恋爱脑会发生在某个人的叛逆期或者是自我认知产生变化的时候。我可能比大家稍微晚一点,但是我那一段也过去了。”

但营销号发通稿时还是把访谈碎片化,有意往恋爱脑方向引导,整了个#马思纯说张哲轩像太阳照亮她#的话题嘲笑马姐没有事业心光忙着晒太阳。

大众媒体为博取流量而加工渲染颠倒黑白,使路人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已经是常态了。

不过我想,马思纯再看到这些不怀好意的嘲弄也不会太在意了。

“说呗,我自己知道我不是就行了,我们不要活给别人看,我知道我怎么样才会开心,怎么样是幸福,我也知道我能拿得起放得下。”

如今学会自洽的她已经不想再争辩自己是不是恋爱脑了。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明星也是有自我主见的,而不是被大众舆论左右的提线木偶。

用恋爱完成自我更迭的马思纯是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的。

想不想甩出标签,标签能不能甩出去,也是取决于她自己今后能否付出行动为此正名。

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允许不同的声音出现。

但互联网环境应是清朗有序的,不要用标签把人的个性抹杀。

祝不祝福认不认可无所谓,哪怕不理解,尊重即可。

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样开放包容的访谈。

马思纯今年35了。

她度过了比任何人都要漫长的青春期。

拧巴多年的她自洽了,那就够了。

她依然拥有亲自撞南墙的权利。

先享受当下,再谈以后。

原标题:《当拧巴的马思纯学会自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