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花数千亿美元催生,却又致力于构建“无儿童区”,韩国到底怎么想的?

2023-06-28 11: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为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韩国花了数千亿美元来鼓励妇女生育,但与此同时又禁止儿童进入咖啡馆、餐厅等公共场所,这看起来有点矛盾。

近年来,韩国各地已经出现了数百个“无儿童区”,目的是确保为成年人营造无干扰环境。

不过现在,在国家人口问题日益加剧的前提下,韩国人开始反思限制儿童进入这么多地方是否明智。

众所周知,韩国不仅是生育率最低的国家,还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如何利用越来越少的劳动力群体所产生的税收,来支付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医疗保健需求,成为韩国面临的现实难题。

韩国的年轻人已经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从天价房到漫长的工作时间到不断上升的经济交流。

在过去的16年里,政府已经花费了2000多亿美元鼓励生育。而批评者建议,与其在这个问题上投入更多资金,不如改变社会对儿童的态度。

01

社会必须“重生”

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韩国人都支持“无儿童区”,要改变这些观点并不容易,但已有迹象表明,这些心态可能正在发生转变。

最近几周,韩国基本收入党的一位立法者龙慧仁(Yong Hye-in)、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发表了一场关于反对“无儿童区”的演讲。她说,“我们的社会必须重生,成为一个包容儿童的社会。”

这次演讲获得了世界媒体的报道。

此外,韩国的旅游热点济州岛正在考虑取消无儿童区,因为他们担心这会影响其旅游声誉,进而失去商机。

批评者表示,“无儿童区”的存在是一种不合理的年龄歧视行为,与韩国宪法相悖。2017年,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判定,无儿童区违反了平等权,并呼吁企业停止这种做法,这是国家机构对此事的首次正式声明。

但这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无儿童区的长期、持续流行,凸显了改变人们固有观念的困难。

02

无儿童区的兴起

人们普遍认为,韩国无儿童区的兴起可以追溯至2012年,当时一个餐馆的食客端着热汤,意外烫伤了一个孩子。

这一事件在网上引起了轰动,孩子的母亲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系列帖子,攻击该餐厅。

起初,公众对这位母亲非常同情。但监控录像显示,孩子在事发之前到处乱跑,公众的情绪开始转变,许多人开始指责这位母亲没有管好孩子。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社交媒体上展开了关于孩子监护人在公共场所中和私企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的讨论。

到2014年,无儿童区已经很常见了,主要是在咖啡馆中,也有一些餐厅或其他企业。

多年来,无儿童区甚至越来越受欢迎。202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成年人表示赞成,甚至许多父母也认为享有平和与安静的区域是很合理和正当的。

03

不止无儿童区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可不只有儿童会受到“分区”的约束。

在济州岛,经常看到“无青少区”和“无老年区”的限制,甚至还有很多介于两者之间的禁区——“中年禁区”。

首尔一家餐厅因为拒绝“49岁以上的人”进入而被热议,其理由是该年龄段的男性可能会骚扰女性员工。2021年,济州岛的一个露营地因拒绝40岁以上的人预订而引发激烈讨论,其理由是希望将噪音和酒精用量降至最低,因此更倾向于20-30岁之间的女性。

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但初衷几乎都是为了防止对其他顾客造成干扰。

韩国青年有很强的个人空间观念,他们对嘈杂的儿童或者老年人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他们认为,每一类人都有自己的“固有空间”。对“母亲”来说,就应该在家里带孩子,而不是出去参与公共生活——这也是年轻女性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之一。

如果韩国要解决其人口问题,就必须重新审视这种心态。

04

无儿童区并非最佳选择

然而,无儿童区的存在加重了很多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妈妈的负面情绪。

龙慧仁表示,“我从政就是为了创造一个和谐社会,让职场妈妈不必感觉自己是个罪人。”

她的最终目标是使儿童保育成为“整个社会的责任,而不是个别父母的责任”,她认为这是克服人口危机的唯一途径。

为此,她提出了一项平等法案,建议将基于年龄的歧视定为非法。

但立法也不是唯一的办法。龙慧仁表示,政府和当局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在博物馆、动物园等公共场所快速排队的做法,来达成许多目标。

一位咖啡师表示,需要在父母和非父母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我建议设置无儿童时间,而不是无儿童区。”

“归根到底,他们只是孩子。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妥协办法。”

编译/徐昭 排版/阿桃 监制/April

原标题:《花数千亿美元催生,却又致力于构建“无儿童区”,韩国到底怎么想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