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泉州西街的生活索引

2023-07-02 11: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新一酱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5月30日,由第一财经、《第一财经》YiMagazine、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举办的“2023新一线城市峰会”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召开。

今年的峰会以“Hello, Again!”为主题,首次引入了CITY TALK演讲的形式,邀请来自城市观察、在地文化、文旅经营、社区运营等领域的演讲嘉宾,透过城市不同切面分享各种视角下人们与城市正在发生的故事,共同探讨人与城市应当如何相处的话题。

泉州美好生活造物社摄制编导蔡逸辰在《泉州西街的生活索引》主题演讲中,与大家分享了美好生活造物社在泉州西街的客栈、酒馆、书屋、餐饮、剧团等一系列本土业态发展观察——“泉州人的一天可以归纳为四个字:繁、闲、静、闹。这座城市实在太小了,小到只在这里生活两三天就可以找到对应的圈子;但是也太大了,可以包容下所有的文化荟萃成的一切。”

| 演讲嘉宾 |

| 文字实录 |

非常高兴第一财经邀请到泉州美好生活团队演讲关于泉州的生活,以及泉州的点点滴滴与一切。

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有多少人了解泉州或者去过泉州,在我的印象里,或者说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泉州是一座非常矛盾、非常叛逆,但是也非常包容的城市。

关于泉州的许多点点滴滴,我可以如下举一些例子。在这个的小城市里包含了所有的宗教,它有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等。在这样的氛围下,基督教教堂前面可以是歌舞厅,伊斯兰教的祷告室前面放着一个有中原文化元素的福禄寿香炉,开元寺以及承天寺的寺庙里放着当时古印度教的石刻、石雕,它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存在。

泉州实在太小了,小到你们只要来到这里生活2-3天,就能找到属于你对应的圈子,也可以找到你喜欢、了解的事情和内容。

但是泉州也太大了,包容下了自闽越文化以来,再到中原文化南迁、再到现代的点点滴滴,所有文化大荟萃所形成的一切。

“自在西街”,如今我们的美好生活造物社团队源自于西街的整条动向,分布在上面,其中包括酒馆、客栈、茶馆等等。

泉州对于许多人而言,或许都覆盖有“半重烟火、半重仙”这样子的名号。我个人觉得泉州所构成的是许多民间习俗及文化,是那数不清的金纸或者手中点起的一把香;是家里老一辈对你的谆谆教诲,告诉你长大的时候应该多行好事等等。这些传统因素的存在完全刻录进了年轻一代的骨子里,以至于到了今年,许多泉州的在地艺术家、创作者不会再抵触最早的那些传统文化,他们可以将传统文化玩出花来,他们愿意接纳传统的一切。

我将泉州人的一天归纳为四点。

第一点是繁。它是一个非常多元素的城市,多到让你数不清,或许走在街上转头一瞥就可以看到某一个朝代,或者某个时代节点上的产物。这里所承载的礼节和传统习俗,就像初一十五、二六勤佛日、土地公生、观世音生,甚至必须记得清楚家里长辈们的生辰等等。

在泉州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老一辈的人或许没法记住晚辈的生日,但是一定记得住佛祖的生日。你让他早上六七点来排队或者参加一些事情,或者排队做核酸,他一定不愿意,但是让他凌晨三四点去“拜拜”,给妈祖、地庙上一炷香,可能凌晨一点就在准备了。这是泉州非常有特色的地方,我把它归到“繁”,非常繁多的风土人情和习俗。

这些文化完全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习惯中,就像我们在供奉这些神明时所衍生出的许多食物、金纸等等,它已经成为泉州固有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你走在街上也许买不到许多平时所需要到的日用品,但是一定能买到如上所说的供奉神明的用具。比如金纸、香炉、佛龛,这点也是和其他城市完全不一致的,非常有个性的地方。

闲,是我归纳泉州四点当中的第二点。闲到什么程度呢?老泉州人的早茶就是一壶茶,吆喝着三四个伙伴,过来之后可以谈天说地,可以讲着街坊邻居发生的事,可以谈家庭,甚至可以谈理想、未来等等。而且这样的早茶不分年龄段。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几个七八十岁的大爷围在那边聊天,讲讲自己家小孩子怎么样,结果又来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年轻也凑过去,讲读书多苦多累,这样其乐融融的景象基本上只有在泉州这个地方才能孕育出来。

就是这样的早茶氛围习性,也衍生出后来泉州非常多的咖啡厅、茶馆,现在年轻人们觉得老泉州早茶的习惯也是一种商机所在,也是一种内心所能接受的习性所在。就是这样的复古现象成为现在泉州在地年轻人们所追求的感受,他们更喜欢这种闲适感、这种不被束缚的体会。

第三点是静。除了外界上的静,更有心灵上的静。我小时候基本上心情烦闷的时候就会跑到寺庙里,跑到开元寺的菩提树下吹着风,或许那时心中还没有所谓信仰的概念,但只是觉得那一刻非常安静,能让我抛开一切,能够放空。

外界上的静是,泉州的老巷子非常多,如果你们有一天来到泉州,必定要走街串巷,没有必要打车到哪儿,而且现在的古城区全面封禁,没办法通车。这些巷子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或许你走的每一步路都是曾经哪一位先人、名人所走过的道路。或许你所摸过的每一处石雕、刻板都记载着某位神明到访过这里的痕迹。

所以你在泉州生活,我更是觉得你是同一群神明们在生活,这些神明们并没有和所谓的民俗信仰或者封建迷信有非常强的挂钩。而是说在自小灌输的概念里,老一辈和我们说你应该向善,因为神明做的事情是好的事情,并不是让你复制他所做的事情。泉州在外的游子在外求学、工作,一想到家里的点滴,从小给你灌输的观念,或者某个地方走到某一个寺庙点起的那一柱香,就油然地生起思乡之情。

静的氛围同样孕育了非常多泉州本土在地的艺术家和创作者,或许他们整个人的秉性更像泉州的品性一样默默无闻、相较低调。

美好生活造物社从做了第一家民宿旧馆驿开始,一直在研究这样的课题,怎样将保护与发展结合得更好,怎样保留这些古城原有的风貌和习性的同时,又能够让它走得更加现代化,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挑战难度的课题,也是我们现在从未有放弃过的实验。

归纳泉州人生活的第四点,闹。闹,顾名思义,如图所示,你们所看到的是泉州西街菜市场的门面,我们在这个菜市场的楼上曾经做过“大尾灯龙”的装置,它用着泉州闽南传统的花灯串成一整条长龙,并且用非常多的海洋垃圾做成了龙头。我们现在也在三楼做起了一个天台,这个天台的观景可以直接看到东西塔和教堂,可以瞬间感受到泉州的包容度和碰撞性。

在这样非常local的环境下,我站在菜市场的天台上看到了寺庙和教堂,并且楼下曾经是一个歌舞厅,我觉得这点并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够所复制出来的感知。

泉州人的生活里非常重要的一环:扣紧了夜经济。这是每个老泉州人心目中非常看重的大排挡、永春咯摊。这样的夜经济模式,使得现在泉州有非常多的夜市、小摊,也就是所谓的烟火气。在合理的管辖控制范围内,它在老城区中除了是一缕缕的烤肉串烟火香,或者是一瓶瓶酒杯的碰撞声以外,更多是让你感受到这里有生活的温度。你在这里不会觉得空白,你会觉得生活的地方不是灰色的,而是五彩斑斓。

“日常即理想”,这也是美好生活造物社迄今为止一直所坚持的。我觉得它可以代表泉州,因为泉州人的品性以及整个泉州城市的氛围基调都是不断地当着自己生活中的英雄,他觉得他们生活的这一切是理想所在。他们没有非常强烈的争执或者功利欲望,但是他们做得的一切纯粹又干净,也许有些人想做纯粹的环保艺术家,或许有些人喜欢从事食品行业等等,他们都会坚持在自己的道路上,并且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不会有太强的束缚和羁绊。这是泉州最大的魅力,可以让你静下心来问问自己的内心:“你想要的是什么?”

关于美好生活造物社有另外一个名字:“SUHU”,就像之前很多人调侃福建人说不清楚,“SUHU”两个字也是我们自我调侃,表达我们的心境,寓意为“舒服”,能够让我们非常舒服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内,并且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主理人郑达真也是所有业态链的领头人,可惜她临时有其他的事情要忙,所以由我来讲泉州的生活。

旧馆驿187客栈也是整个美好生活造物社中引以为傲的业态,迄今为止招纳了非常多有名的客人,包括各式各样的合作音乐人等等都有入驻到这里,也是泉州的第一家客栈和民宿。

美好生活小酒馆,是当时有很长一段时间整个西街老城区所有人夜间生活的地标,晚上可能没有地方去,你想小酌两杯,想发散灵魂,想做一个深度的自我思考,往往都会选择这里。

芥子书屋,里面蕴藏的都是泉州在地中古的典籍,如果需要做泉州在地文化的考究和考量,完全可以到芥子书屋里。里边除了有南音的工尺谱,各种建筑物格局的考究以外,还有更多你所想不到内容。

真水闲院茶馆同客栈一样,也是连在西街上。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业态链中的美好生活沙茶面。其实南洋文化对于整个泉州而言冲击力非常大,从这个小洋楼的格局再到骑楼的模式,南洋文化从建筑上、饮食上,比如沙茶面、沙嗲串等等对综合生活上的改变非常大,我们也因此创立了以“侨叔”为品牌的餐饮类业态,陆续以咖啡、套餐美食在发售中。

美好生活的新偶像剧团,这是早期做驻地文化的时候,招揽了一大批非遗手艺人。非遗手艺人在泉州是蛮重的概念,其中包括金苍绣、木偶头雕刻、布袋木偶戏等,我们将这样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并且以现代剧的形式展现泉州的生活,或者展现现代人所能接受的剧目。

打造自己的IP生活节。我们从2012年起始,陆陆续续做了非常多的在地文化展、在地集市,更多都是以集市的形式展开,我们会叫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小摊贩、创作者、艺术家们摆上自己的摊位,甚至牵一辆自行车过来,汇聚成了以“七番市”为概念的集市主题。

前面讲了非常多,无非都是说泉州的慢生活节奏、泉州的闲适放松姿态,实际上诸位可能不知道,福建泉州自古以来是从商大户。曾经的海港生意、海洋文化在这里是很重要的凝聚点,老一辈家家户户都会对你说:“如果以后读不上书,就赶紧去做生意”,这是刻在泉州人骨子里的一部分。

你可以想象,我前面所提到的既叛逆、又矛盾、又包容,这就是这座古城的魅力。

你会觉得泉州非常感性,但是那些小摊、小贩们拎起老算盘和你算一毛钱、一分钱的时候,是一字不差。但是你要是觉得泉州人非常理性,你走到小摊贩面前,跟他讲你是哪条巷子的时候,跟他聊两句家长里短,马上会多送你点东西,这是非常微妙的商业氛围。

我觉得泉州应该是独立于每个城市之外非常特殊的存在,它的商业模式构架不是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而是以内容为基调和走向,并且夹带着泉州固有的人情式商业在里面。

这是“七番市”所做的内容部分,包括了木偶帽、泉州的剪纸。这也是美好生活团队当时取意“鱼化龙”的形象做的啤酒包装。后面这一页,是前面我提到用240盏花灯串联起来做的废旧环保装置“大尾灯龙”。

古城的展望上,我希望泉州未来的发展,会更倾向于自省,更看见自己内心所需要的是什么,并且去更深层次地在原基础上做更好的延伸,保留住我们这座古城固有调性的同时,还能加入现代的元素,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原标题:《【文字实录】蔡逸辰:泉州西街的生活索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