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学与影视的周梅森:在时代深处做“在场”的观察与描摹

2023-07-01 19: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自1978年在新华日报《新潮》副刊发表处女作《家庭新话》以来,作家周梅森已经创作了45年。在这45年间,周梅森由文学而影视,多部当代题材小说实现了影视转化,使他的创作显出了不一样的特质。江苏省作协主办的“周梅森影视文学创作研讨会”日前在南京召开,众多作家、评论家聚焦他的影视文学创作,进行了一场跨界的学术探讨。

作家周梅森

周梅森1992年开始接触编剧工作,1996年小说《人间正道》发表,1998年担任编剧的同名电视剧播出,自此正式开启了他文学作品影视转化的道路。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凯表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敢于直面社会问题的勇气、心中有人民的情怀和驾驭宏大题材的能力,是周梅森的文学创作能成功转化为影视的关键所在。从事文学创作四十多年来,周梅森一直密切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当下,以中国社会经济改革为内核,以群像式描写来展开,有着宏观的创作视角,善于掌控大时代、大变革题材,多年来社会观察、创作经验的累积也使得他对人物的复杂性、经济大局的现实性刻画细致入微。

《人间正道》剧照

显然,周梅森是一个现实主义创作者,作为一位始终“在场”的作家,他写改革、写政商、写人性、写时代,如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郑焱所说,他的作品具有着典型特质,首先就是朴素的现实情怀,站在历史的高度、人民的角度,带着火热时代的温度对当下社会气势磅礴进行文学书写,二是强烈的责任担当,通过文字在平凡生活的表象下挖掘出常人不能企及的深度和广度,敢于为人民代言,为群众发声;三是精湛的艺术水准,做到了人民性和当代性的结合,体现了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与周梅森合作了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专职副主任范子文说,周梅森是一个“完全按照艺术规律来创作的作家”,他在创作过程中深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体验生活,所以他创作出来的剧能直面社会的现实,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以文艺作品引领社会风尚。他的创作不仅是一部行业小说或者一部行业剧,而且是通过这种小切口反映大情怀、正能量。

“人民性、时代性、文学性是影视创作的根本,也是中国文学能够提供给影视产业发展的最有营养的渊源。”与周梅森合作制作了《中国制造》《国家公诉》《我主沉浮》《我本英雄》《人民的财产》(剧名《突围》)等多部影视作品的上海耀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EO吕超如此概括文学与影视的重要关联。

《中国制造》《我主沉浮》

实际上,周梅森的影视文学创作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影视评论家李星文将此分为四个阶段:以《人间正道》《中国制造》为代表的草创和出发阶段;以《绝对权力》《至高利益》《国家公诉》为代表的高歌猛进阶段;以《我主沉浮》《我本英雄》为代表的逆风行船阶段;以及创作了《人民的名义》《人民的财产》《大博弈》等作品的兵团作战阶段。这一过程伴随着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不同阶段,周梅森也从最初的试水,逐步具备了深入的行业认识和明确的品牌意识。

由这条脉络不难看出,周梅森的创作与时代的脉搏同频。正如北师大教授、作家苏童所说,周梅森的整个创作跟中国时代、社会一样,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转型;他直接把自己投身到社会现实当中,做了一个在场的对时代的记录。

“在场”,是当日讨会中不断被提及的一个词,周梅森的影视文学创作得益于此。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原社长黄小初认为,周梅森迥异于一般作家,写作之外,他担任过挂职官员,还在房地产开发、证券投资等多个行业跨界,他从来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生活的观察者、描写者和评判者,而是以参与生活、拥抱生活为荣、为乐,以当局者的身份,发旁观者的感慨,做得道者的引领。

这也是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认为周梅森的影视文学具有四个“大”的缘由所在,在他看来,周梅森拥有大智慧,对传统、对现实有深入了解;拥有大知识,有巨量的政治学、经济学等知识作为写作支撑;拥有大能力,能自由出入于文学与影视之间;具有大风格,深入展现中国几十年的社会经济生态。

现实题材创作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某种意义上说,周梅森的影视文学作品实现了这点。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归纳周梅森创作的特质:题材的本质真实、情节的错综复杂、人物的命运起伏、主题的积极力量,共同构建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浙江省作协原主席程蔚东则特别强调了周梅森创作中的思想辨识能力,正是有了这种能力,他的作品才有深刻的历史发现,尤其是在时代剧烈变革之中,他能把人的灵魂震荡、命运抉择与之融为一体。

“在文学史上,周梅森的创作赓续了当年改革文学的传统。”北京大学副教授丛治辰提出了另一重观察周梅森影视创作的角度。1985年之前,几乎所有的文学创作都沿着过去的现实主义笔法,其后对文学性本身的关注上升,而这种宏大叙事的创作道路虽日渐式微却又不绝如缕,周梅森写作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彰显:改革文学让我们看到自己之外的广阔时代,写作宏大时代背后常人所不知的内在逻辑是,作家是有着理想主义气概的,他的写作是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注入力量的。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提到周梅森的“英雄气”,“周梅森是一个有着英雄情结的人,他的血管里就有横冲直撞的英雄气。”这种英雄气在他的作品中澎湃汪洋,他的笔下人物众多,人物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又上升到戏剧性的冲突,因为他“需要冲撞,需要激荡,喜欢浩浩荡荡”。

研讨会上,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丁捷代表江苏省作协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上海耀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就江苏原创文学作品影视转化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出席活动,上海耀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编审孙昊,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周安华,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沈义贞,山东大学教授周根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晖等参与研讨。

原标题:《文学与影视的周梅森:在时代深处做“在场”的观察与描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