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免疫反应为神经性疼痛治疗打开新窗口 | Cell Press科学新闻

2023-07-04 07: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Cell Press CellPress细胞科学

生命科学

Life science

在阿片类药物全球流行的今天,一组科学家正在探索另一扇窗口:自然杀伤(NK)细胞作为治疗神经性疼痛的替代方法。研究人员收集了NK细胞在疼痛中起作用的现有证据,指出它们能清除可能导致疼痛的受损神经细胞。他们敦促科学界探索NK细胞活性的生物学机制,以实现既有效又安全的疼痛治疗。6月27日,相关评论文章发表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Trends in Neurosciences上。

神经性疼痛是一种慢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出现的放射痛或刺痛感。它是由神经损伤引起的,可能是创伤、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化疗造成的。

“不幸的是,神经性疼痛的患病率只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论文合著者、牛津大学神经生理学家Alexander Davies说,“随着我们在治疗癌症等疾病方面做得越来越好,很多患者可能会因为癌症治疗或切除手术而留下痛苦。”

虽然,使用阿片类药物和抗抑郁药等可以解决这些疼痛症状,但它们不能治疗疼痛的根本原因,并且具有风险和副作用。作者指出,1999年至2020年期间,美国有56.4万人过量服用阿片类药物。

“目前主要方法是使神经元沉默。”Davies说,“虽然我们在短期内确实需要麻醉剂来缓解疼痛,但如果长期使用它们,我们就会沉迷于消除疼痛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本身就是令人愉悦的。”

与T细胞和B细胞一样,NK细胞是一种叫做淋巴细胞的白细胞。它们在体内的作用包括攻击肿瘤或病毒。在急性疼痛时,NK细胞活性增加。然而,在经历慢性疼痛的人群中,它们的效力似乎有所下降。因此,没有完全功能的NK细胞群可能会阻止人们解决慢性神经性疼痛。

“当我的一位同事发现神经损伤后的T细胞反应时,我们对这个想法很感兴趣,我很快注意到NK细胞也参与其中。”韩国首尔大学神经生物学家Seog Bae Oh说,“NK细胞通常是在癌症的背景下研究的,但我认为在疼痛时也值得研究它们。”

NK细胞可以缓解疼痛,因为它们参与了神经元修剪过程。损伤和疾病会导致神经元连接错误或停止正常功能,从而出现疼痛症状。引入NK细胞可以帮助消除这些异常。小鼠实验表明,如果一个神经元处于痛苦状态,它的轴突(负责传递信息的部分)就会显示出一种叫做RAE1应激配体的分子。后者可以提醒NK细胞它们需要修剪。一种属于ULBP家族的类似配体,也存在于人类痛感神经元中。

另一方面,NK细胞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负面影响,如大脑和脊髓,那里的神经元如果被移除就不能轻易再生。因此,作者表示,在设计可能的治疗方法时,应考虑它们的影响。

作者强调,我们对NK细胞缓解疼痛过程的理解仍然有限,它们作为未来治疗的潜在可行性取决于进一步研究。Davies和Oh都计划继续研究疼痛中的NK细胞。Oh和同事正在研究NK细胞在一系列临床前模型中的治疗潜力,以及它们在疼痛患者中的活动,而Davies团队则致力于确定神经损伤后NK细胞的细胞靶标。

“在我们开发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之前,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NK细胞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可以靶向什么,并需要把它们的副作用降到最低。”Davies说,“然而,我们治疗神经性疼痛的方法越多,最终就越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相关论文信息

论文原文刊载于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

旗下期刊Trends in Neurosciences上,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论文

▌论文标题: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neuropathic pain

▌论文网址:

https://www.cell.com/trends/neurosciences/fulltext/S0166-2236(23)00133-9

▌DOI:

https://doi.org/10.1016/j.tins.2023.05.008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