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说宋:宋代的不同面相 | 活动回顾

2023-07-03 12: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又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大转捩,“唐宋变革论”或“宋元变革论”由此而生。同时,宋代还被许多知识分子视为最为理想的一个朝代。如此多面而又充满魅力的宋代,到底该如何认识?

6月26日中午,中华书局聚珍文化“聚珍12点·午间日读书”如约而至,黄飞立和刘堃编辑围绕这些关于宋朝的有趣话题,与读者分享了读书心得。

一、形成强烈反差和鲜明对比的宋代外交军事与文化艺术

1

军事外交:“孱弱”

宋代在外交军事方面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孱弱”,这当然同宋初一开始就奉行的重文抑武政策导致的边备疲弱有关,但同时也要看到,宋代已处在几个汉式或准汉式政权并存的国际环境中,并且在东亚已不处于霸主地位,而宋代君臣还远远没有适应这种变化了的新形势,因此常常举措失当、进退失据。不过即使如此,1005年与辽签订的澶渊之盟,依然可以算作平等条约,北宋以每年几十万的岁币(占财政收入的极少部分)换来了两国间的百年和平。北宋末联金攻辽,当然有“燕云情结”的动因,但宋国君臣一是昧于形势,二是一再失信于人,在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收获了靖康之耻的结果。南宋末联蒙攻金,仿佛是历史的重演,但这是宋国在丧失了主动权,明知唇亡齿寒却依然不得不作的无奈选择,最后仍不免亡国的结局。不过饶是如此,南宋在蒙兵入洛后依然坚持抗争了四十多年,与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适成鲜明对比,而且还出现了钓鱼城这样的抗敌杰构以及文天祥等一大批英雄人物。

重庆合川钓鱼城

2

“宋型文化”:巅峰

儒学方面,出现了“汉学”之后的所谓“宋学”,具体来说,是以“二程”为代表、朱熹集其成的程朱理学,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发展到明代与王阳明合称“陆王心学”),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浙东事功学派,并且不断从释、道等各家吸收新的思想资源。

艺术方面,文人画自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及“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后宣告正式成立,讲究笔墨意趣和文人精神,不大看得上院画(宫廷画),但宋代的院画在宋徽宗的表率下也发展到高峰,出现了王希孟、张择端这样的天才画家。同时,以宋瓷为代表的简约审美风尚也影响了之后数个朝代。

苏轼《枯木怪石图》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王国维语),宋代的文学代表是词(当然宋诗继唐诗别开一境界),其实就是宋代的流行歌曲,与唐诗相比,充分体现了市民精神和俗文化特质,而通俗文学的大发展是宋代文学非常鲜明的特征:话本的兴起,为其后白话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杂剧承袭自宋杂剧良多;南戏发展为后来的明清传奇。中国文学的面貌为之一变。

《全宋词(增订简体本)》

二、“唐宋变革”或“宋元变革”

晚清严复曾说:“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宋人所造就,十八九可断言也。”美籍华裔学者刘子健也说:“中国近八百年的文化,是以南宋为领导的模式。”这些其实都是在说,宋代为中国历史的一大转捩,而当今学者常说的不论是“唐宋变革”,还是“宋元变革”,也都在强调宋代的特殊性。上面说的中国文学在宋代的新发展,也是这个过程中的一环,当然,这种“变革”是方方面面的。

《宋史》

1.我们常说的“王安石变法”也许称为熙丰变法才更为妥适,因为宋神宗主导其全程且与王安石有过龃龉。变法的宗旨是理财以富国,富国以强兵,但实际结果却是君权的强化,北宋前中期的宽松环境逐渐消失,到南宋发展为所谓“绍兴体制”,即君权和相权共同的集权,造成庆元党禁,到后世则更趋向单一的君权集中;对经济进行强制干预,用人不当导致对民财的搜刮,后来多以“新法”为名聚敛钱财;言论收紧,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桩文字狱——乌台诗案,此后总要间歇性发作,明清愈演愈烈;程朱理学逐渐正统化和意识形态化(“内圣外王”变得只强调“内圣”),明清更成为科举士子的标准思想,早期的活力已不复存在,更导致人们对私生活越来越不宽容。

2.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自唐代安史乱后开始,经过北宋,到南宋最终完成,直至今日,经济南强北弱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过。同时宋代发生了煤铁革命,改变了生产形态,经济得以迅猛发展,生产关系改变的萌芽也在其中。宋代还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说明经济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也为近代金融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交子

在汉唐时曾经兴盛很久的陆上丝绸之路由于政权的更迭而逐渐堙塞,宋代转而大力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宋代造船技术领先世界,并首先运用罗盘于航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互为因果,出现了明州(宁波)、泉州、广州等世界级大港。宋代科技的领先还表现在战争中对火药的使用,与蒙元对抗四十余年,火药方面的优势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3.唐代虽然出现了长安等国际大都市,但里坊制导致了住宅区和商业区的区隔(著名的东、西市是规定好的贸易区域),并实行宵禁。宋代则逐渐打破了这种里坊制,商铺、住宅逐渐混融,宵禁的规定也渐渐废弛,这直接造成了宋代都市的大发展,繁盛程度胜于往昔,这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汴京场景便可窥见一二。南宋临安的繁盛程度甚至超过了北宋汴梁。同时,印刷术直到宋代才真正普及,而这具有深远意义:一是为文化普及创造了基础条件;二是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兴起,上文提到的通俗文艺因之而繁盛。

4.科举取士虽自唐代开始施行,但糊名制等规定还是保障着士族贵族的政治利益。宋代开始,才真正实现了科举上的公平,贵族、庶族的区隔逐渐消泯,上升通道打开,阶层流动成为可能。同时,乡村层级的宗族组织逐渐形成,士绅成为其中的主要力量,特别是南宋,家法、族规、乡约等随之而生,成为社会基层稳定的基础,流风遗韵一直到现代南方地区。

《从中州到钱塘:虞云国说宋朝》

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儒家知识分子的理想一向是“得君行道”“内圣外王”,这个理想,在北宋前中期才得以部分实现,这首先得益于北宋立国之初的分权制衡举措、崇文政策及由此形成的文化氛围。

1

宋代对士大夫的优待

宋太祖“三诫”中的第二条即规定“不杀士大夫”,后代果然奉之无违,即使时有文字狱的发生,也并无一个文士因之而丧命。士大夫的收入也非常优渥,如范仲淹两岁而孤,青年读书时冬天仍然只能以冻粥加入韭菜和盐而食,但他后来当上大理寺丞、秘阁校理这样的小官后,据自述,一年的俸禄就已经相当于两千亩田的收入了。另外皇帝对文人士夫发自内心的尊重,副宰相王曾就曾记录他自己和同僚两次见宋太宗的经历,皇帝以穿便服见学士为十分不妥和失宜的举动。在宋代,只有文士有上书言事权,武官没有,所以当范仲淹被授予一个观察使的武职时,三次上书坚辞,因为在他看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也是宋代士大夫共同的价值追求。

《立心立命——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随笔》

2

崇文风尚

宋初四大书太宗一朝就编了三部,而且多达一千卷的《太平御览》太宗每天坚持读三卷,一年时间读完,这是在今天即使是研究者都很难完成的事情。另外,以前地方官到任一方都会先拜谒当地最为灵验的寺庙,从北宋中期起,到任第一件事拜谒孔庙逐渐成为习惯,而这种行为到南宋绍兴十四年被制度化、义务化,由此带来全国孔庙和地方学校建设的高潮。即此二端,就可见宋代浓厚的崇文风尚。

《太平御览》

3

仁宗之“仁”

仁宗是北宋的第四个皇帝,在位四十多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者,但其声名即使放在宋朝诸帝中也不显赫,而这恰恰是他作为统治者最为成功的地方。他谥号“仁”,《宋史》对他的评价是“恭俭仁恕”,“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他在位期间,言路大开,社会环境宽容,实是宋代良好政治氛围的典型代表。例如包拯批评他“失道败德”,吐沫星子直喷皇帝脸上,仁宗也只是气愤而已,并没对包拯如何,最终成就了包拯的清名。太后姻亲杀人却官复原职,仁宗本想包庇,却被朝臣坚辞弹劾,仁宗还想讨价还价,不料朝臣一点面子不给,最终只能法办。仁宗朝的这种良好政治氛围,实是自太祖、太宗、真宗一代代逐渐经营起来的,部分实现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前现代政治理想。

宋仁宗像

原标题:《​说宋:宋代的不同面相 | 活动回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