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游文博馆,为何有点难?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吕正音
2023-07-04 19:2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夜上海”的春夏不仅是吃吃喝喝。近期,上海一些博物馆、美术馆正开设夜场活动,是市民夜间游玩的新去处。备受欢迎的是今年春天由上海博物馆展览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为满足观展人群需求,在98天展期中,共开设了50次夜场,42万人次参观。在展览闭幕当天,上海博物馆推出建馆以来首次24小时开放的“嘉年华”。  

除了上海博物馆,自三月以来,数家文博场馆开始在特定时间延时开放,包括浦东美术馆、龙美术馆(西岸馆)、昊美术馆、chi K11美术馆等,多是将周五、周六的开放时间延至晚间八至九点。

约2019年起,夜游博物馆的概念逐渐流行。市民对此讨论很多,城市也常将夜间博物馆开放视为丰富城市文化生活的代表举措。但它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近年多地博物馆尝试的夜间开放,多限于特定时间段比如传统节日、国际博物馆日前后等。而夜间开放的博物馆、美术馆,即便是在魔都上海,也为数不多。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查询微信小程序“文旅一码游”看到,绝大部分上海的博物馆、美术馆常规闭馆时间基本不超过5-7点,除了每周一天闭馆之外,部分场馆在周五会延后一个小时。

实现常态化“夜游博物馆”、 “夜游美术馆”难在哪里呢?

客流不足,难以覆盖成本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城市的博物馆、美术馆,会选择在周末时段(周五、周六),延长开放时间至夜间八、九点,比如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

为何上海常态化夜间开放的文博场馆还不多?一个重要原因是客流不够、夜间收益无法覆盖成本。

2021年,上海有约30家博物馆联合进行夜间开放。今年,就现有宣传信息来看,仅数家博物馆夜间延时开放。人流量少可能是一个原因。“平时看展的人也不多,晚上就更少了”,上海西岸的一家知名美术馆问讯处员工表示。而这家场馆已位于人流量很大的公共休闲区域。

短期内来看,开放夜间场次的收益可能无法覆盖水电开销、人力保障等成本增量,运营不可持续,夜间开放的动力自然不强。

不过,对整座城市来说,“夜游博物馆”带动不仅是部分场馆门票的消费,也会带动交通出行、夜间饮食乃至闲逛购物等消费形态。这是“夜游博物馆”的外部收益。

如果能在机制层面,建立博物馆内外部收益的互补机制,将外部收益用于博物馆内部建设,来减少博物馆的运营压力,也许博物馆、美术馆的夜间开放,可以更可持续、更容易常态化。

目前,城市夜经济的政策激励对象多集中在商业集聚区。这可能与一些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美术馆,运营经费本身就纳入市区的财政预算有关。

需提高“黏性”,持续引流

如果博物馆、美术馆要靠“自我造血”,支撑常态化夜间开放,那就需要稳定的参观客流。如何提高吸引力呢?

经济学中有个名词叫“消费者黏性”,指消费者因对某一品牌或产品的忠诚、信任与良性体验等而形成的依赖感和再消费期望值。文化服务同样需要注重“黏性”。

一种策略是通过场所上靠近客群来创造“黏性”。

浦东美术馆位于陆家嘴,这是办公密集处且周边有很多著名夜间景点,可以无缝“捕捉”下班回家的白领和夜晚的游客。另外,场馆建筑为著名的让·努维尔(AJN)事务所设计,空间本身就具有话题度。

前期选址建设决定了基础,但是否适合夜间开放、开放后效果如何,还需要有高观赏价值、高运营水平。

目前,上海吸引人流量较大的展览,主要是国际知名的馆藏或艺术家作品。浦东美术馆多次展设有国际知名艺术家展览,这在上海掀起打卡热,为展馆带来“黏性”。包括开馆大展之一的“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 正在展出的“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等,以及徐冰、蔡国强等名气较大的艺术家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浦东美术馆的投资、建设、运营方均为陆家嘴集团,实力雄厚。如果场馆的知名藏品合作不多,开展更多样灵活的夜间互动,也可以创造“黏性”。比如,伦敦V&A博物馆的主题派对 “Friday Late”,通过跟艺术家面对面交谈、live show、室内乐爵士乐演奏、电影放映等活动,在每周五晚吸引了相当的人流量。

如果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空间能吸引人流、形成夜间开放的可持续运营,既能为都市居民、尤其白天上班的“打工人”提供更多的夜间消遣、文化生活,也能在“外部效应”下带动夜经济发展。

不同文化场馆的特色、区段、禀赋不同,如何创造夜间游览的吸引力,种种细节难以一概而论,应因地制宜展开探索。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责任编辑:朱玫洁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